三六、宁可冻死,决不失节——《彩楼记·拾柴》
《彩楼记·拾柴》是一折穷生戏,在华美绮丽的昆曲舞台上,以“贫寒”见胜。
宰相之女刘翠屏抛绣球招新郎,却掷中了穷秀才吕蒙正,且执意要嫁给他。谁知,宰相刘懋担心吕蒙正会才志消磨,徉作嫌贫,把他们赶出相府,去寒窑度日。天寒地冻,吕蒙正冒着风雪,去木兰寺赶斋,谁知遭和尚嫌弃,将先打钟后吃斋饭,改为先吃斋后打钟。吕蒙正不仅没有讨到斋饭,反而被寺僧唐七、唐八羞辱了一番。他愤而在墙壁上题诗:“十度逻斋九度空,叵耐楮黎饭后钟。”竟被赶出了寺外。
穷秀才吕蒙正,是破巾生(又称鞋皮生),穿一身“富贵衣”——破衣服破帽子,补丁摞补丁,躬身上场便在雪地上摔了一跤。看他耸肩、弯腰、缩背,双手不断揉搓,并用水袖挡风,一派穷书生的样子,让人顿时生出怜悯之情。但千万不要忘了,他毕竟满腹经纶,即便与势利和尚争吵,也显得那么文质彬彬。和尚踩他的脚,拧他的胳膊,骂他“穷鬼”,他仍然不肯丢失读书人的堂堂正气。“衣裳百结烂如绒,行似猿猴卧似弓”,把一个落魄而又傲气的书生形象勾画了出来。被小和尚赶出来的吕蒙正又冷又饿,在路旁发现别人掉落的一块柴,很想拣回去生火御寒,却又不好意思。看看周围没有人,他躲躲闪闪地伸出手去,碰到柴的一刹那,又触电似地缩回。确信四周无人,这才捡起来。然而,读书人又有一种酸腐气,说一句“君子慎其独也”,他断然把柴丢掉。一会儿,吕蒙正又用水袖盖住脸拾回来,触柴的瞬间却又放弃了。如此反反复复,一个有节操的读书人的尴尬境遇,就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在寒风中念了三次“宁可冻死,决不失节”,吕蒙正终于一翻袖下了场。
读书人穷坐寒窑,借助于念书消解似海的忧愁。娘子的纤手递来一卷,展开便读,竟是“伯夷叔齐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下”。本来就浑身瑟瑟发抖,念出这么一句,尤添胸中烦闷。书呆子的窘况不仅惹人发笑,更令人心酸。百无一用是书生,除了念书,他还能做什么呢?想起吃饭,锅里碗里却什么都没有。生活就是如此严酷无情,逼着他丢下斯文,冒着凛冽的风雪去木兰寺赶斋。到庙里蹭饭,从和尚手里讨要,没有比这更让人无奈的了!孰料,和尚也很势利,故意将钟声敲在斋饭之后,不仅让他看到一锅刷锅水,还给他各种各样的讥讽。
(www.xing528.com)
《古本戏曲丛刊·彩楼记》书影
吕蒙正厚着脸皮,百般磨缠,讨得稀薄的粥水,想交给娘子,谁知道一路上风急雪紧,不小心便泼了个精光。这书呆子,真是无药可救的呆。然而,他的举手投足间,仍然流露出儒雅之气。他没有理由自暴自弃,也没有任何一条退路。贤惠的娘子不将彩球抛给那些王孙公子,果敢地选择他,把终身托付,并非只是等他拾来柴火,讨来粥水,驱除交迫的饥寒,更期盼他埋头苦读,金榜题名,彻底改变命运。尽管他和刘翠屏并不知道,岳父隐瞒着一片良苦用心,偷偷地送来粮食……
爱情,是一股不竭的动力,足以让鹑衣百结的吕蒙正不懈努力,坚韧地与艰难困苦作斗争。待他转过身来,面前会呈现百般红紫、群鸟啁啾的大好春光。
破窑洞里出状元,这正是中国式的罗曼蒂克。实现理想的途径,摆在了每一个人的眼前——必须接受反复的磨砺,承受非凡的艰辛。饥寒冻馁,仅是小小的考验,甚至让你把作为人的最起码的尊严都失去。唯一不能失去的,是气节。极贵,来自极贱。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成正果——这给了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多少鼓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