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浪打东西:《浣纱记·寄子》故事介绍

浪打东西:《浣纱记·寄子》故事介绍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浪打东西——《浣纱记·寄子》提起吴越春秋,人们都知道勾践卧薪尝胆,大败吴军;知道西施娇施巧计,内朽吴宫;知道范蠡与美人泛舟湖上,隐逸此生。《浣纱记·寄子》描写的就是伍子胥抱着必死之心,借出使齐国之机,将幼子托付给齐国大夫鲍牧抚养的故事。《寄子》一折,是两个男人的对唱戏,情到深处却催人泪下。伍子胥明白,这一去,如浪打东西,父子将永无再见之日。梁辰鱼的《浣纱记》,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昆曲演出的传奇。

浪打东西:《浣纱记·寄子》故事介绍

六、浪打东西——《浣纱记·寄子》

提起吴越春秋,人们都知道勾践卧薪尝胆,大败吴军;知道西施娇施巧计,内朽吴宫;知道范蠡与美人泛舟湖上,隐逸此生。其实,吴国还有一位忠心耿耿、回天乏力却又决绝死谏的老臣伍子胥。伍子胥是湖北监利人,却在江南一带家喻户晓。他是姑苏城的创建者,至今苏州仍有胥门、胥江为之纪念。据说端午节的由来跟他的忌辰也有关系。

《浣纱记·寄子》描写的就是伍子胥抱着必死之心,借出使齐国之机,将幼子托付给齐国大夫鲍牧抚养的故事。在路上,他才把自己的计划跟儿子讲明,父子俩伤痛欲绝,最后仍不得不洒泪告别。这种生离死别,比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还要来得悲壮。

《寄子》一折,是两个男人的对唱戏,情到深处却催人泪下。老生的苍劲慷慨与贴旦的稚嫩悲伤交相辉映,成为昆曲的名段。开场时伍子胥的悲怆感慨,为整场戏奠定了基调。回顾往昔,他不复当初流亡时为过昭关一夜白头的坚忍不屈,也不复辅助吴王阖闾开创霸业时的意气豪迈,只慨叹“岁月驱驰,笑终身未了,志转隳颓,丹心空报主,白首坐抛儿”。伍子胥明白,这一去,如浪打东西,父子将永无再见之日。伍子却全然未知,还一心盼望“但愿爹爹早完王事,火速同归,免得母亲在家悬望”。伍子胥忍着悲痛,向儿子作解释,希望儿子能理解自己的苦心,尽快成熟起来。伍子胥伐楚,根本不是为报私仇,“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然而他得不到吴王的理解。明知强谏也是死,但他无论如何还是要唤醒吴王,哪怕是死,也要死得其所。

死别生离之际,最难割舍的就是父子之情,他想尽的也只能是一个父亲的责任。儿子从父亲嘴里得知真相后痛彻心扉,却不敢违抗父命,只能继续赶路。

【胜如花】(外)清秋路,黄叶飞,为甚登山涉水?(贴)只因他义属君臣,(外)反教人分开父子!(贴)又未知何日欢会,(外)料团圆,今生已稀;(贴)要重逢,他年怎期?(外)浪打东西,似浮萍无蒂。(贴)禁不住数行珠泪。(外)羡双双旅雁南归。(www.xing528.com)

【前腔】(贴)我年还幼,发覆眉;膝下承颜有几?初还望落叶归根,谁道做浮花浪蕊。阿呀爹爹吓,何日报双亲恩义?(外)儿吓,料团圆今生已稀,要重逢他年怎期?浪打东西,似浮萍无蒂,禁不住数行珠泪,羡双双旅雁南归。

一曲【胜如花】,悲愤、铿锵。大雁尚可双双南归,父子俩却眼睁睁地像浪打浮萍,各分东西!伍子胥唱得低沉回旋,伍子唱得高亢激荡,充分展现了两个角色不同的身份、个性和心情,却又在特殊的氛围中碰撞,将剧情渐渐推向了高潮。

这折戏中,父子两人互诉衷肠,有大段歌舞并重的表演。曲子里有些唱腔中的夹白和哭头,配合锣鼓节奏的起伏变化,更加深了音乐的感人效果。清秋路、黄叶飞的情景,是通过演员的身段、动作、眼神体现的。父子两人登山涉水时凄怆悲辛的内心,也尽可随着表演的深入去想象,去感觉

生离死别,永远是能打动人的。

梁辰鱼的《浣纱记》,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昆曲演出的传奇。它的珍贵之处,不仅仅由于题材重大,更在于作者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以政治家的目光俯瞰国家的兴废之道,探寻其盛衰之因。如果说,明代传奇始终以生旦为主,几乎不脱离爱情主题,《浣纱记》却作为一部别开生面的政治戏,显现其独有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