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除夕之夜先吃年饭后发红包的习俗

除夕之夜先吃年饭后发红包的习俗

时间:2023-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夕之夜先吃年饭后发红包除夕,从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晨,在这段“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特殊日子里,人们安排了很多别开生面的活动,以迎接春节的到来。除夕之夜的第二项活动就是发压岁钱,也称发“红包”。这是除夕之夜的高潮部分,通常是在年夜饭吃完以后进行。总之,在除夕之夜发压岁钱,体现了长辈们对晚辈无尽的关爱与美好的祝愿。

除夕之夜先吃年饭后发红包的习俗

除夕之夜先吃年饭后发红包

除夕,从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晨,在这段“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特殊日子里,人们安排了很多别开生面的活动,以迎接春节的到来。

这些活动,家家自发参与,人人自觉照办,久而久之,就成了除夕中的习俗。

在除夕这一天的晚上,人们首先进行的第一项活动便是吃团圆饭。

吃团圆饭时,家里的成员要齐全,菜饭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生活美满。因为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

孩子们玩耍放鞭炮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过年的饭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年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菜板上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家家户户传出的剁肉声、大街小巷传出的鞭炮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噼噼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账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共叙儿女情,心头的幸福感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盘、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等。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在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酒、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而年轻一辈,也可以借此机会,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除夕之夜的第二项活动就是发压岁钱,也称发“红包”。这是除夕之夜的高潮部分,通常是在年夜饭吃完以后进行。

过年给压岁钱,体现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在发压岁钱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能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有的人家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压岁钱,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好好做人。也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

有的家庭为了制造除夕夜的热闹情景,还会追讨到长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

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大家围攻摸索,直到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喧闹着散开。(www.xing528.com)

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有童谣说道: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在我国古代,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清代文人富察敦崇作的《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一直以来,长辈给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不等,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岁”在这里是指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健康长寿

我国古人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后,当恶鬼妖魔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讨好它们,从而化凶为吉。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了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作“守祟”。

一次,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因而将孩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8枚铜钱同孩子玩。

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8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在旁边守着,不敢合眼。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出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的8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从那以后大家都学着做,孩子就平安无事了。

原来,这8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到了明清有:

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的压岁钱叫“串钱”。

后来,压岁钱刚演变为红纸包100文铜钱赐给晚辈,其寓意为“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其寓意为“一本万利”。

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总之,在除夕之夜发压岁钱,体现了长辈们对晚辈无尽的关爱与美好的祝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