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汉字结构的灯谜猜法
灯谜的猜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拆字法、离合法、增补法、减损法、半面法、方位法、参差法、移位法、残缺法、通假法、盈亏法、会意法等。
拆字法也称字形分析法,或增损离合法。它和会意法一样,是灯谜猜制两大法门之一。它利用汉字可以分析拆拼的特点,对谜面或谜底的文字形状、笔画、部首、偏旁进行增损变化或离合归纳,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这类谜往往虚实结合,须仔细推敲斟酌,才能求出谜底。
离合法是灯谜最常用的猜制手法之一。汉字字形结构复杂,字中有字,可分可合,变化多端。离合法正是利用汉字这种可以分解又能重新组合并能产生新意的特点,来制作灯谜的。如“绿树村边合”,要求打一字,谜底当然是“林”。
谜面择自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今运用别解法,如:“树、村”二字偏旁都是“木字旁”,为离;再将这两个边旁合起来成为“林”,为合。
又如:“如今分别在断桥”,要求打一个《红楼梦》中人物,谜底是“娇杏”。先将“如”字分离成“女”和“口”,再分别放置在“断开的桥”即“木”和“乔”二字上,然后重新组合起来便成“娇杏”二字。
元宵节灯谜
从汉字的特点出发,用离、合的方法作字谜,是从汉代发展起来的。这与汉代盛行图谶有关。刘勰说:“离合之发,则明于图谶。”谶语就是借助于字的离合,用谜语的形式做政治预言。
汉末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是一则暗隐“董卓当死”的谶语。其中“千里草”隐董,“十日卜”隐卓,用的就是拆字离合法。
增补法是根据谜面或谜底带有增加意义的字眼所做的提示,用增补字或者部首、偏旁、笔画的办法求得面底相互扣合。
谜面运用增补法的,如:“为中国多做一点贡献”,要求打一字,谜底是“蝈”。这是将谜面别解成为“中国”二字多加“一”字和“、”,结合起来就得出谜底“蝈”字。本谜中表示增加意义的字眼是“为、多做、贡献”。
增补法用于谜底的,如:“反”,要求打四字常言,谜底是“吃现成饭”。这是将谜底别解为,如果在“反”字的偏旁出现一个“食”字,谜面就变成“饭”字。而“食”同义转换扣合“吃”。本谜中表示增加意义的字眼是“现”。
减损法是根据谜面或谜底带有减损意义的字眼的提示,从谜面或谜底中减去有关的字或偏旁、部首、笔画,然后使面底相互扣合。
谜面运用减损法的,如:“明月当空人尽仰”一段中的“明”字,因“月当空”而损去“月”剩下“日”;后段“人尽仰”的“仰”字因“人尽”而损去“人”剩下“卯”等。答 案是“昂”。
半面法也称“一半儿”谜。采用将谜面汉字各撷取一半部分的手法,而后拼成谜底,谜面大多数带有“半”字。
制作半面法谜应注意择面要自然浑成,不可硬凑。同时应注意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例如以“半推半就”为谜面,它既可对“掠”又可射“扰”,犯了一谜多底的毛病,就不足取了。
方位法是按谜面文字笔画所指之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内外边角等方位,将有关的字、偏旁、部首或笔画作相应处置,缀为底。这种谜贵在谜面典雅,技巧自然,废弃和撷取部分无斧凿痕迹。
参差法是利用汉字的笔画位置变更,无须增损,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参差之目的。
移位法是依照谜面文字的修饰关系,再移动汉字笔画成谜底。
残缺法是通过谜面文字残缺组合成谜底。残缺的部位随谜意而定,残缺笔画有多有少,或一笔,或半截,或残边,或残角,灵活运用。如:“残花片片入画中”, 谜底是“毕”字,这是残去花字的大部分取两个“匕”,画中扣“十”,结合成“毕”字。
通假法是把谜面中的某个字,变今义作古义解释。也称“古通”,这通假带别解成分,有些字还有异读成分。(www.xing528.com)
盈亏法是取文字的笔画,或此多一笔,彼少一笔;谜底作巧妙的调整,谜面含义以顺理成章为妥。如:“多少心血得一言”, 谜底是“谧”字,以心字多一撇,血字少一撇,然后与言字偏旁组合。
会意法也称字义分析法,它和拆字法一样是灯谜猜制两大法门之一。它从谜面上的文字可能具有的含义去领会、联想、推敲、探索谜底,使谜面谜底经过别解按某种特定的含义相吻合。
除了上述介绍的12种方法以外,还有诸如:一谜多底、旧谜新猜、字字双谜、与虎谋皮、拟面征底、拆底就面、谜面别解、谜面太泛、一字反义法、谜底别解、有典化无典和底面相克等。
一谜多底是指同一个谜面和谜目,却有多个不同的谜底的现象叫作一谜多底。如:“兴会无前”,要求打一个字。这条谜,如果采用减损法来猜射,谜底是“公”字。这是将谜面别解成“兴会”二字没有(无)前面部分,剩下“八”和“厶”合成“公”字。
但如果采用方位法来猜射,谜底却是“佥”字。这是将谜面别解成如果把“兴会无”三字的前面部分(即 八、一)组合起来,便拼成一个“佥”字。
旧谜新猜是指借民间谜语为面,去猜射灯猜之底的一种新颕别致的灯谜猜射方法,是将民间谜语与灯谜两种不同的猜射方法有机地结合而形成的综合体。
旧谜新猜与灯谜重门格有点类似,它是先根据民间谜语的谜面揭出原来的谜底,再以这个谜底作为中介谜意,运用灯谜别解手法去猜射符合谜目要求的谜底。
《论语》彩灯
字字双谜中的“字字双”原是曲词牌,古今许多谜人用它做谜面或谜底,从而形成一种灯谜表现形式。如果用字字双做谜面,谜底要求每字笔画组成皆成双数。字字双谜虽然由来已久,但谜味不够浓,扣合较浮泛,这是显而易见的。
灯谜界将灯谜命题创作称之为“与虎谋皮”,即按照选定的谜底和谜目,配制谜面。因为灯诵又称“灯虎”“文虎”,统称“虎”,谜面自然就是“虎皮”了。
谜面别解是灯谜别解手法之一,指谜底文义取本义解,而谜面文义却取歧义解。
谜面太泛是说在制谜过程中,一底多面的情况是相当多的,但必须取材不同,刻画各异。同一扣法的面句,不能随便更改词汇;反之,同一取材,如既可用这句,又可用那句,谜面的内容怎样改变,都同样扣得住谜底。这种情况称为“谜面太泛”。
仙乐师彩灯
一字反义法是指谜面是一个字,谜底也是一个字,但谜底的单字能拆开以反面的意思烘托谜面。如:“武”字打“斐”字(非文),“男”打“嫫”(莫女),“鬼”打“俳”(非人),“黑”打“皈”(反白),“乐”打“褒”(休哀)等。
谜底别解也称别解在谜底,是传统正宗的制谜法门,至今仍是人们最为常用的别解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谜面文义取本义解,但谜底文字却取歧义解。
有典化无典是指谜面似乎是借用典故,实际上却布下谜阵,瞒天过海,用其文而避其义,通过对谜面进行别解,从而把谜底推出。如“细君”,要求打3个字口语,谜底为“小皇帝”。
“细君”的典故是:汉武帝赐肉给众位大臣,东方朔抢先拔剑割了一块肉,想带回家。武帝问他为什么,他说带回去给细君。细君是东方朔妻子的名字,后人遂以“细君”泛指妻子。
今撇开原典,将“细君”别解成“小君主”,以“细”扣“小”,“君”扣“皇帝”,遂得出谜底“小皇帝”。
灯谜不仅是一项饶有趣味的文字游戏,有其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有其思想性。
总之,对正面人物不能用贬义的谜面,对反面人物不能用褒义的谜面,这条界线还是要区分清楚的。
灯谜谜面与猜谜方法的多样化,足以体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由于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灯谜的猜法远不止于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制谜更是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使得灯谜真正具有了社会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