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说过:“没有哪种转变比思维转变更艰难,没有哪种转变比思维转变更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在提升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民的价值观念,今天的农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其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具有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现代意识。
1.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开放意识是农民对外界的基本态度和走出狭小的地域环境的意愿。
农民的开放意识是反映农民价值观变迁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双重召唤下,许多农民走出家门,离开村庄,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到广阔的外部世界去闯荡。告别土地的农民出现了多元化的流动方式,有的是“离土不离乡”,有的是“离土又离乡”,他们南来北往,上城进镇,打工做买卖,流动性日益增强,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每个城市都能见到进城农民的身影。尽管农民的流动是在城市和农村都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农民走向城市的过程伴随着许多苦涩与无奈,尽管农民单向进城的过程呈现出混乱和无序的状况,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千百年来锈迹斑斑的乡村封闭之门已经被农民用脚踢开了。
城市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城市居民快节奏而多样化的工作、生活方式和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极大地开阔了农民的眼界,冲击着农民的思想观念,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等新的价值观念逐渐被许多农民所接受。看看今天的中国农民,尤其是东部开放地区的农民,我们就可以发现,那种“群体居住,聚村而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自我管理”的“小农意识”在他们身上正在土崩瓦解,他们更倾向于到外界去闯。这说明农民对外界的价值认识已经有了明显变化,其开放意识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已经有了明显提高。
特别是一些青年农民,以能到城市谋生而感到自豪,再也无法安心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守着土地几十年”的生活了,他们甚至不惜一切谋求在城市或城镇的发展,力争在城市中站稳脚跟,成为—个真正的市民。
与此同时,随着人口流动和交往范围的扩大,农民的交往方式也随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样。今天的中国农民正在不断丢弃具有浓厚人情味的“差序格局”的交往方式,而主要根据可获取的利益大小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农民之间的交往变得日益现实化,形成以利益为轴心的社会交往网络。村民交往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养家糊口、加深感情,而是转向探求致富信息、寻求发财经验等经济目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民要从传统的小农生产者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竞争者,要改变原有的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建立起开放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增进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2.义无反顾地走向市场
以前,长期生活在乡村的农民们搞生产,要么不问市场,要么是等市场;种田要么全靠老习惯,要么是跟着别人屁股后照葫芦画瓢,结果丰歉没保证,灾年节衣缩食饿肚子,丰年家家户户粮食堆满了仓,甚至烂掉也卖不出去。可以说是“丰歉难由人,温饱全靠命”。
现在,农民满脑子的是市场,种粮也罢,种菜也好,没有谁脑子里不装着市场了。开春种什么,种多少,都要做一番市场调查,自己不认可的,就是乡镇政府“死逼”也不干,种出了瓜,结出了果,四处打听行情,哪里贵往哪里赶,大车装小车运,都要算算账,合算不合算;到了年底,算盘或者计算器一拨,还来个“年终决算”。
他们把眼光瞄向了最能赚钱的地方,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僻远的乡村,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网络店,都有他们活跃的影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农民回到家乡,开起淘宝店,形成新的村落类型——“淘宝村”。截至2013年12月底,国内已经发现的“淘宝村”数量增加到20个,涵盖网店1.5万家,带来直接就业6万人。
这些“淘宝村”遍及河北、山东、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7个省,涉及产品包括家居、服装、箱包、农产品、小商品、户外用品等多个品类。
根据阿里研究中心的定义,“淘宝村”指的是网商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且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000万元以上。这些农村网商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据了解,“淘宝村”中,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青岩刘村有2000多家网店,今年销售总额已突破20亿元;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的2000多家网店,2012年总销售额超8亿元,从苏北一个贫困小镇变为电子商务沃土。
当然,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培养农民市场意识的同时,也难免使一部分农民会有不适应感,从而产生价值迷茫。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一个竞争的环境既给社会带来了活力,也加重了人们的心理压力。
图9-4:农村围墙上的淘宝刷墙广告(来源于正北方网www.northnews.cn)
农民在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在竞争中都处于劣势,其行为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把握性大大增强,其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结果的不可把握性使农民生活的风险比以前加大了,这就强化了农民的无助感,需要在下一步发展中加以正确引导和合理疏导。
3.高举起利益的大旗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列宁也将利益比喻为“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基本上抛弃了传统的“钱财如粪土,仁义重千金”的义利观念。他们高举起利益的大旗,勇敢地走向市场,过去那种重义轻利、以义代利、忽视物质利益的观念被破除,追求个人利益、追求幸福和快乐的生活已经为社会所肯定,广大农民对金钱的追求充分地合理化了。
有学者在湖北农村调查显示,有55%的农民认为更多的金钱会使家庭更加幸福,42.8%的农民把经济效益好作为选择工作岗位的第一条件。很多年轻的农民工都有创业的打算。他们不再满足于给人打工,也想自己当老板,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不想一辈子抬轿子,也要尝尝坐轿子的滋味。”
李富文,今年34岁,是河南省社旗县郝寨镇的返乡创业青年,文鑫花业公司的老总。自1997年打工接触仿真花开始,他就与仿真花结下了不解情缘,十六年磨一剑,“假”花换来真财富。如今,已是年产值近800万元的创业致富典型,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花王”。
1997年,初中刚毕业的李富文就怀揣着“挣大钱”的梦想南下福建,辗转进入人造花行业的一家著名台企打工。他凭借娴熟的操作技艺,很快成为生产车间的业务骨干。由于从小酷爱美术,有绘画天赋,他经常把自己设计的花卉制作新品种拿来和工友们研究,最终博得老板青睐,被破格调往公司研发部门从事仿真花研发工作。3年的研发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仿真花设计制作经验。2008年5月,李富文回到社旗老家——郝寨镇年庄村,着手筹建仿真花厂。同年12月,“文鑫花业”挂牌运营,以简易棚做厂房,三台机器起家,开始了创业发展。
2011年,李富文的仿真花事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他先后投资500余万元,扩建了厂房和仓库,添置了2台冲床、11台注塑机、11台划片成型机,设计制作和引进近百套生产模具,新建了仿真花配件厂和组装厂,仿真花产品多达15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并在浙江、上海等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凭借着超前的设计、艳丽的色彩、合理的价位、贴心的服务,博得不少高档酒店、星级宾馆、婚庆连锁和影视公司的青睐,销售订单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有近一半的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和中东地区。
2012年夏天,由华谊兄弟出品、香港著名导演徐克执导的3D悬疑动作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剧组,一下子给他带来了近30万元的订单收入。今年8月,西安一家影视公司慕名而来,又签订了10多万元的销售合同。
图9-5:李富文和他的“花花世界”(来源于光明网,宋同杰摄。)
4.学习的愿望前所未有的迫切(www.xing528.com)
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自己收入的多少和生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自我努力,固守原来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就会处于被动地位。一些农民因而开始学习农业技术,提高耕作技能,调整种植结构等,这一切都体现了农民进取精神的增强。
“以前,干完农活,除了打牌、看电视没有其他活动,时间全浪费了。现在我们都喜欢来农家书屋看报读书,学了不少好东西呢……”江苏省洪泽县东双沟镇滨湖新村农民陈贵宝说。现如今,像陈贵宝这样每天进书屋读书看报,已成为该镇广大农民的“必修课”。
有些农民还充分利用镇里提供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展理论学习和实用技术培训,了解市场信息,开阔思维,为增收致富创造条件。村民陈国武说:“原来没有远程教育网,学习机会少,而且学起来只能靠记,不直观,学不懂;现在有了远程教育网,不仅随时可以学,而且直观、形象,一学就会。”
农民的进取精神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老一代农民工进行的是一种地理上的“迁移流动”,进城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新生代农民工所进行的则是一种“社会流动”,他们有较强的拼搏意识和进取精神,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他们更看重个人的能力和机会,相信只要通过个人努力拼搏就能获得成功。他们将打工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追求的是身份、地位和文化的提升,而学习并拥有技能就成了向上流动的“阶梯”。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培训的欲望十分强烈。
图9-6:领到免费教材的农民工学员在学习(来源于人民网2011 年12 月14 日,林森林摄。)
新生代农民工不再眷恋土地和技术含量低的纯体力活,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学习新技术。他们从老一代农民工的“有工就打、有活就干”向“学技术、重发展”转变。许多新生代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外语、会计、电脑等课程。其中许多人由于努力而成为工厂流水线的管理者和公司的中层“白领”,他们不满足于永远在流水线上干。掌握真实本领,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身才是新生代追求的普遍目标。
美国学者裴宜理认为,中国人的权利观念是独特的,不同于西方社会。在英美传统中,权利是自然权利,被认为是由上帝赋予的而不是国家赋予的。而在中国,权利往往被理解为是由国家认可的、旨在增进国家统一和繁荣的手段,而非由自然赋予的旨在对抗国家干预的保护机制。在此情形下,民众对行使自身权利的诉求很可能是对国家权力的强化而不是挑战。
然而,随着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裴宜理的这一论断也许正变得不合时宜。权利意识的上升,是新生代农民工所体现出的群体特征和时代风貌,他们开始懂得运用法律(如《劳动法》)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也开始通过争取新的权利(譬如集体谈判)寻求利益的扩大化,从而体现出与老一代农民工在权利意识上的不同。
在对农民工的访谈中,有学者发现:当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45%的受访者选择社会法律服务,而不是向老乡亲友求助,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新生代农民工更多地提及“人权”、“自由”、“平等”等词汇,而老一代农民工更多地提及“命运”、“忍”、“没办法”等字眼。当问及个人权利是来自政府的规定、法律的赋予还是与生俱来(天赋)的,大约五成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是与生俱来的,四分之一左右认为是法律赋予的;而超过七成的老一代农民工认为是政府规定的。显然,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较之上一代更为强烈、清晰,更接近通常所理解的公民人格。
这是因为老一代农民工从乡土社会来到城市社会,由于其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法律观念。与此同时,他们背井离乡为的是更好地养家糊口,尽管在城市频遭歧视,他们“忍辱负重”地继续工作,因为他们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工作,所以视就业保障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或培训权、利益表达权等为“身外之物”,在都市生活中处于“失语”地位。
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动机是寻求个人发展,比较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和自我发展;努力谋求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但又不仅仅满足于找到工作,而是更加重视找到一个适合发展并较具成长性的平台;不只是为了生活在城市而进入城市,更是为了获得城市的认同和市民的尊重。与前辈相比,他们不再忍辱负重、吃苦耐劳,而是注重公平、寻求合理回报。一旦工作不能满足要求、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时,他们往往不会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而是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或者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走向下一个企业、下一个地方、下一个城市。
图9-7: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宣传(来源于甘肃清水新闻网http: //qs.tianshui.com.cn)
6.消费的欲望日益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民购买力的普遍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和享乐型消费转变。例如,饮食观念由只求吃饱向追求质量且讲营养转变,服饰观念由只求穿暖向追求多样化、个性化转变,住房观念由安于寝居之地向追求舒适宽敞转变,家庭用品由讲究经济实用向追求高档耐用转变。
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不再像老一代农民工那样将收入只用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更愿意在城市中进行消费。他们除了餐饮和房租上的基本消费,娱乐、交通、购物等方面的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他们开始更注重如何在城市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与休闲方式。他们的消费态度越来越靠近城市年轻人。
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积攒几个月工资买个智能手机的大有人在,而且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已经在城市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有的甚至拥有不止一套住房。而打车、在外就餐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连城里人都要想一想的事情,在一些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可能是很平常的事。
有记者对20名“90后”农民工的收入状况、开支情况、中意的品牌、娱乐消费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虽然不热衷名牌消费,但也不热衷美特斯·邦威、班尼路等大众品牌,而是追求个性化的品牌。
手机消费是他们的消费大头,其中95%的人用智能手机。在20名受访者中,70%有电脑,闲暇之余热爱网络游戏。
例如,来自江西的李媛是杭州某服装专卖店销售员,每月的收入是底薪加提成,一般每个月都能拿到3500元左右。她说:“我现在每个月房租500元,水电费什么的和几个室友分摊一下,一个月大概200元。剩下的就是用来吃、穿、玩了。因为大家都比较年轻,所以经常会聚在一起搓一顿,由于我上班的时间是早上9点到晚上9点,所以聚餐就只能等下班后去吃宵夜。如果凑上休息天,我们会买菜回家煮,又省钱,吃得也安心。下班了,偶尔也会聚在一起去K个歌什么的。”
李媛告诉记者,她的休息天不固定,一周休息一天,有时候周二、有时候周三,几个朋友的休息天也不固定,所以很少能凑在休息天一起出去玩,基本就是在家里上网,有时候会一个人出去逛逛街。“前几天好不容易凑到几个朋友能在同一天休息,我们去西湖划船了。我来杭州都两年了,还是第一次去划船呢。”
分析自己的消费状况,李媛说,她也不知道哪部分是大头。“我父母在老家都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也还可以,并不需要我的钱来补贴家用,所以,我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或许就是因为没压力,我几乎就是个月光族。其实我不太清楚自己的钱花在了哪里,我也不买很贵的东西,也不去很贵的饭店吃饭,但每个月的工资基本花光光。”
对李媛来说,现在这份工作最大的好处是每天都能看漂亮的衣服,最大的坏处则是没有时间逛街。“每天上班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等到我下班的时候,很多商店都关门了。我逛街只能在休息天,但没有朋友陪,我也不愿意出去逛。所以,我经常下班以后上淘宝买东西。我看过支付宝,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在淘宝上花掉1000多元,占工资的三分之一了。可能这是我‘败’得最多的一部分吧。”
结语
美国著名学者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中指出,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在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没有向现代化转变,国家的现代化最终必然以失败而告终。在我国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必须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现代化问题,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我国整体上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核心是农民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现代化问题,需要他们不断从传统的、落后的、强大的、习惯了的小农意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总之,建设现代化的国家,需要现代化的国民。农民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又是传统文化观念最为浓郁的人口群体,农民的现代化无疑是我国现代化的重点。尽管当前我国广大农民的现代意识逐渐产生并不断增强,但在我们这样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国家,从传统农民变成现代农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的前提和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因此,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农民公民意识,是实现农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