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劳动生产力。但也不可否认,我国家庭制下的农业生产已没有多大的潜力,解决农村问题,规模化经营是一个重要的选择。而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亩,这限制了规模化经营,所以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对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做出了贡献。同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1.农业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已达47962万人,约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70%。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后,农业技术的进步推动劳动手段的革新,导致农业对劳动的需求减少,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就导致部分快速增长的农村劳动力,远远超过了当前农业生产的需求,也超过了农村现有耕地的承载能力,成为亟待转移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缓解了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力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其他资源的优化配置。因为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为留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耕种相对更多土地的机会,改善了劳地资源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务农劳力的收入。
表5-3:四川、重庆部分县农村劳力平均负担耕地面积的变化
根据葛云伦、马文彬《试析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天府新论》2003年2期)中的部分数据整理。
农民工是现代农业中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的特殊形式,是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形式之一。所以,尽管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主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大多留下了一些年龄偏大或女性劳动力,但我国的粮食产量不减反增。人民网北京2012年12月25日电的消息,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发布消息,尽管九年来我国有2.5亿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大多数是四十、五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九连增”。
2.为农业的发展带来部分资金
人口流动对农业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务工收入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出来。大部分农民工认为城市不是他们最终的落脚点,真正的家乡还在农村,所以他们会利用自己挣的钱投资于家乡的经济建设包括农业的发展。
图5-5:这幅图片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云浮县安塘公社收割水稻时的情况,当时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密集型人力手工劳动,劳动生产效率较低,这个时期处于传统农业生产阶段。(来源于云浮农业信网www.yfagri.gov.cn/)
图5-6:2010年,在位于新疆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塔西河村的中粮屯河番茄种植基地,采摘机正将番茄输送到卡车上。(来源于新华网,记者王菲 2010年8月20日摄)。
(www.xing528.com)
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汇(带)回的大量资金,对输出地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据国家农调总队1999年对全国6.6万个农户家庭的抽样调查测算,全国外出打工人员寄带回家的现金共计1270亿元,其中80%以上流向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安徽、湖南、江西、贵州等省市2001年外出打工劳动力(主要是指出省打工人员)寄带回家的现金分别为235亿元、120亿元、217亿元、159亿元、123亿元、34亿元,多数省市打工收入已超过地方财政收入。
随着大笔打工收入从四面八方汇回,给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调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挣到钱后的开支顺序是,改善居住生活条件,子女教育费用,上交提留,储蓄等。就农民改善居住、生活条件而言,其方式主要就是修房造屋、购置家具和家用电器。这必然对中西部地区的建筑业、建材业、房地产业和家具业等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拉动作用,从而间接地为未外出打工劳动力增加新的从事非农产业的机会和收入来源。
有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工把超过50%的收入寄回家中,成为农户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因此,有学者指出:农民的打工收入不仅提高了农户的生活水平,而且增加了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资本;农民工在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洗礼中,积累了人力资本,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民工开拓了农产品的市场;农民工从事非农产业后,从农产品的生产者转变成农产品的消费者,扩大了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3.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案例:流转土地,外出务工,西玉村‘两栖’农民笑逐颜开
永宁县望洪镇西玉村土地流转的情况,村民王金福说:“成为既有打工收入,又拿土地租金的‘两栖’农民,一年至少能挣个两三万元。”2013年,为了便于春节过后安心外出打工、从事二三产业,村民追着村干部要求流转自家田地。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忠说,土地流转前,西玉村有1000多人在外务工;土地流转后,有2000多人外出打工。
去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8360元,其中劳务收入占其中的50%。随着土地流转面积的增加,村里外出打工的人数预计将突破3000人。
农民外出打工与土地流转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土地流转集中的同时,农村外出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调查结果表明:外出打工对耕地流转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外出打工者的承包耕地流转率平均达到66.76%,流转年限2年以上的比例达64.29%。以河南省博爱县金城乡南庄村为例,该村900多人中劳力占300多人,其中强壮劳力200多人,100多人为年龄偏大的半劳力。没有整村流转土地前,常年在外打工的劳力有100多人,剩下的200多个劳力在家务农。整村土地流转后,该村又输出打工人员100多人,剩下的100多个半劳力在金城农机合作社打工。
图5-7:南充市西充县常林乡张家店村人均1亩多地。土地流转后通过农业产业化,一亩地的产值如今达到了3000元左右,多的可达到1万元。(来源于四川新闻网- 南充日报,2011 年5 月27日。)
当前农民工有一大转变,就是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离土不离乡、离乡不离土向离土亦离乡转变,大大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成为可能。由于农民工外出打工,激活了土地的合理流转,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使得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村形成了一种新的业主与雇工关系,形成了一批新型的农村业主和农业产业工人,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除此之外,返乡的这些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掌握了有效的科技知识以及市场经验,返乡后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从而能促进科学种田和知识化经营,使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转变。农民工外出打工也吸收了城市里的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他们会根据市场的需求主动调整农业,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最终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