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用纯净的、儿童化的语言
儿童作品的语言尤其需要清新和纯净——不能有成人化的低俗、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和暴力。小孩子的记忆力、模仿力和想象力都非常旺盛,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给孩子饥渴的大脑浇灌最美好、最丰富和最有营养的养料。因为我们的媒体和生活充斥着太多的儿童不宜的语言,以至于我们在儿童作品当中使用的时候,对它少儿不宜的一面浑然不觉。
其实,只要稍作思考,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像“我要杀死你”、“我要吃掉你”等等这样的话,即使是出于塑造反面形象的目的,其在儿童作品中的使用都要非常非常的谨慎。因为孩子的语言和行为模仿力很强,我们不希望从孩子的嘴里面听到这些话。
前段时间,给孩子读到《老虎外婆》这样一本中国民间故事,发现很多话,都不敢当着孩子的面读出来,因为里面的内容太残暴。狡猾的老虎吃掉了小朵朵的外婆(配图里面还画着正被老虎吃掉的外婆,有一半的身体还在外面)。老虎又假扮外婆,想要吃小朵朵。结果村里面的人都来帮忙,把这个老虎打得惨不忍睹、落花流水——“扁担朝它打,鱼叉朝它戳,锄头把它揍,菜刀把它剁……”我们也许想要教孩子,“坏人”的下场都很惨,但是,让孩子脑海里想象如此残暴的镜头,又会对孩子的思想世界和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欧洲的历史上,大概是19世纪开始或者更早,也流传着一本叫《小红帽》的书,跟我们狼外婆的书的情节很相像,但是整大灰狼的暴力情节要少一些。在美国当代的儿童作品中,类似《小红帽》这样有些可怕、把大灰狼描写得如此恶毒、并且最后被杀死的故事书已经不多了。一方面,是源于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我在网上看读者对《小红帽》这本书的评价。有一个读者说他喜欢书里面大灰狼悲惨的结局,后面加一句说:不过,请不要告诉PETA(People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善待动物组织)。一些家长和老师留言说,此书不适于小孩子读,尤其是当自己的小孩子对此类事情比较敏感时。家长要根据小孩子的情况来作出判断,是否给自己的孩子读。
儿童作品当中,对嘲笑别人的长相(比如,嘲笑别人的脸长得长,像马脸等等)以及身体残疾等等的语言,也要额外注意。在美国带孩子的中国妈妈,尤其会对这样的细节敏感,因为孩子如果模仿了这样的话,在美国学校里面说出来,是会有麻烦的。文学作品要让让孩子懂得去尊重和宽容,这是现代文明社会所需要的品质。
现代儿童作品中的有一些话,听起来很俏皮和时尚,但如果孩子口里面说出这些话,也会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前段时间,听到一首孩子和爸爸唱的歌,孩子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我的老爸是个神话,搞定老妈绝代风华”。这样的话其实很成人化,我们不应该让流行文化这样早地渗入孩子的语言和生活。
避免善恶分明的脸谱化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人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一样,在儿童作品的创作中,我们也要避免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就像前面提到美国儿童畅销书作家莫·威廉姆斯所说:
写这本书(《不要让鸽子开汽车》)的诀窍就是,我们能够从本质上否定(鸽子)这个形象,因为它要一件东西胜过其他的其一切,但是同时也要对这个形象有同情心。那些大人和儿童能够被逗乐,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同情心——他们能够否定这个鸽子,但仍旧爱它。
我在美国阅读到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很少有善恶鲜明的形象出现。爱做梦的鸽子要开汽车时的花言巧语,直到最后发脾气,像极了小孩子在大人面前要东西时的表现,但是,看完之后,大家却很爱这个鸽子,因为不管是大人或是孩子,都能够在爱做梦的鸽子身上看到自己。在我前面提到的大熊和小老鼠的故事系列里,不爱交往、喜欢独来独往的大熊,不耐烦地一次又一次地轰走小老鼠对他宁静生活的打扰,但是,最后,我们却在大熊那里看到一颗渴望朋友、渴望被真诚对待的心。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你很少会看到一个一无是处的形象;整个作品会充满爱的温馨和人性的关怀,因为它总能展示出其创作的形象的行为背后的内心需要,比如说对爱和友谊的需要。这些作品也会有对我们人性自私的一面的善意的嘲讽——这种嘲讽,大多会让人觉得逗乐和好玩,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一面,而不是我们要刻意塑造一个坏形象,让这个坏形象成为我们所唾弃的对象。
在我们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脸谱化的坏形象:花言巧语、爱耍心计的狐狸,凶狠的老虎和狼,等等。故事情节也是单纯的善和恶的斗争,而且都比较凶残,比如说狼怎么费尽心思要用一百种方式把羊给杀掉、吃掉,等等。这样的单纯简单的善和恶的斗争加上暴力的语言和情节,是会让孩子觉得受吸引的。但是,就像我们大人不能这样简单地解读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的人一样,我们也不希望把这种非黑既白的现实解读方式带给我们的孩子,更不希望孩子用简单粗暴的打和杀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以下是我们从中国出版的儿童故事中摘录下来的一些例子和我的分析。
例子一:
有一天,狐狸一天没有东西吃,肚子很饿,它看到天鹅在天上飞。心想,怎么才能吃到天鹅呢?
天鹅最爱听别人说它漂亮,它就飞下来,在狐狸面前一扭一扭地走起来。
狐狸装出笑脸对天鹅说:“天鹅小姐,你长得太漂亮了,走路的姿势比孔雀还美!”
……
天鹅听了这么多好话,很高兴,就说:“我把头钻在翅膀底下让你看看!”(www.xing528.com)
天鹅的头刚刚钻到翅膀里,狐狸一面说:“真好!真好!”一面扑上去,把天鹅给吃了。
——摘自某中国儿童故事《爱听好话的天鹅》
在美国的儿童故事里面,你很少能看到这么悲哀、残酷的结局。爱听好话的天鹅就这样因为自己的骄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知道作者能否对这只虚荣的天鹅更加仁慈一些。这个故事虽然告诉了孩子爱虚荣不好,但是,它不逗乐、缺少童趣,因为它没有儿童的语言和心理世界。像狐狸这样阿谀奉承的话,其实还是少在儿童作品出现为妙,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如果不是环境的影响,很多类似的阿谀奉承的话,孩子是说不出来的。
例子二:
熊妈妈有两个孩子,大熊和小熊,它们都很笨。有一天,他们出去玩,看到路边有一片干面包,于是很高兴。
大熊说:“我们平分吧。可是我的不能比你的小。”小熊也说:“我的也不能比你的小。”
这时,一只狐狸来了,看见干面包,馋得直流口水,于是眼珠子一转,想出了一个主意。
“喔,你们是怕分不公平吧。大婶来帮你们分吧!”哥俩说好。
狐狸拿过面包,一下把面包分成两块。“不行,一块大,一块小!”哥俩说。
狐狸说:“别着急,看我的。”说着,张开大嘴,在大的那块面包上咬了一口。
……
就这样狐狸这块咬一口,那块咬一口,干面包只剩下那么小小的一点儿。
“现在一样大了吧,快吃吧。吃得饱饱的。”
兄弟俩你看我,我看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摘自中国儿童故事《两只笨狗熊》
这个故事也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我们可以想象两只熊遭受愚弄的无奈。这两只可怜的熊被贴上笨熊的标签。但是,其实这两只老实的熊只是被骗了。狐狸整人的手段有点滑稽,充满心计。但是,我们到底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什么呢?是要孩子不要轻易相信人?大熊和小熊希望能够公平地分面包,其实没有什么错。这种故事在孩子生活当中每天都在发生,我们大人和老师要做的,就是公平地对待他们,不要让孩子感到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可是,哥俩却因为这种渴望,被骗了,真是有些无奈。可是那只骗人的狐狸最后好像反倒得逞了。
类似的儿童文学作品,在简单化和脸谱化创作形象的同时,故事情节强调的总是不可调和的对立的冲突,让孩子读罢之后,受教育的机会很少。深入地了解孩子的世界、孩子的语言和心理,带着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带着对人性软弱的同情和耐心,我们能够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文学世界和精神养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