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美主义理论及模型
尽管直到1980年,完美主义才被美国精神病学会制订的《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II)》归为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之一,但在20世纪初就曾有人指出,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有“内在的缺憾感”(inner feeling of incompleteness),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的行为没能达到自己的要求(Pitman,1987)。其后,Horney(1950)用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这个概念描述类似的心理困扰。她指出,完美主义者认为自己在智力上和道德上的标准高于他人,因而对他人有很强的优越感;他们为自己创造了非现实的、固化的自我形象,并按照这个理想化的自我形象生活;当生活中遇到不幸或发现自己并不是完美无缺时,则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失衡。一些研究者(如,Hamachek,1978)则认为有两类完美主义者,一类被称作神经质的完美主义者,他们担心自己的缺陷,总在尽力避免错误;另一类被称作正常的完美主义者,他们追求成功,做事非常努力,但也能接受不完美,对自己的工作有满意感。
有人将完美主义定义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设立过高的标准或期望”。(Burns,1980),还设计了由10个项目组成的《完美主义量表》(Perfectionism Scale)(见表15-3,Burns,1980),它所反映的完美主义类似于前面所提到的“神经质的完美主义”的概念。人们用这个工具对推销员人群进行了研究,发现完美主义者的工作业绩要低于非完美主义者。
表15-3 单维完美主义量表
有研究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完美主义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Frost,1990),并确定了六个维度:(1)担心错误(concern over mistakes),即把错误等同于失败、将微小的或局部的错误感知为巨大的、整个的失败的倾向;(2)行动的疑虑(doubts about actions),即做事拖延、犹豫、重复思考和检查的倾向;(3)个人标准(personal standards),即对自己要求过高、不能接受低一些的标准的倾向;(4)父母的期望(parental expectations),即个体所感知的来自父母的过高期望;(5)父母的批评(parental criticism),即个体感知的来自父母的求全责备;(6)条理性(organization),即对秩序、条理和整洁的过分强调。在多维度概念的基础之上,Frost等编制了《Frost多维完美主义问卷》(FMPS,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另有研究者(Hewitt & Flett,1991a)则从完美主义的取向上区分出三种完美主义: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SOP,Self-oriented Perfectionism)、他人取向的完美主义(OOP,Other-oriented Perfectionism)和社会规定性的完美主义(SPP,Socially Prescribed Perfectionism)。SOP是指个体强加给自己的过高的标准和期望;OOP是指向他人的“完美主义”,对他人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期望他人完美无缺,符合自己的标准;SPP是指个体尽力迎合社会或他人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努力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完美。他们还编制了用来测量这三种维度的《完美主义问卷》(MPS)。
尽管人们将完美主义看成一种消极的人格特质,但用FMPS和MPS所做的一系列研究却并不完全支持这个观点。用FMPS所做的研究发现,与心理困扰显著相关的是完美主义的CM和DA这两个维度,而个人标准(PS)和条理性(OR)都与心理困扰无关(Frost et al.,1990)。还有研究发现,社会规定的完美主义与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关系最为密切,并且与“惧怕他人否定”有较强的正相关。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困扰的相关并不明显(Hewitt & Flett,1991a,1991b,1993)。这些证据表明,与心理困扰相关的是完美主义的某些维度,并不是其所有的成分。
有研究者(Parker,1997)使用FMPS对800多名资质优异的六年级学生进行测试,发现这些学生可以归为三种类型:功能障碍型完美主义者、健康的完美主义者和非完美主义者。与其他两种类型相比,功能障碍型完美主义者有极高的个人标准,更担心错误、行动最为犹豫不决,而健康的完美主义者有中等程度的个人标准,比另外两种类型更有条理,非完美主义者的个人目标最低,最没有条理。这个结果支持了神经质的完美主义者和正常的完美主义者的这种划分(Hamachek,1978)。后来的一系列研究(Rice & Preusser,2002)都支持对完美主义进行区分,但是并没有统一的术语。与功能障碍的完美主义(dysfunctional perfectionism)类似的概念包括神经质的完美主义(neurotic perfectionism)和非适应性的完美主义(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等,与健康的完美主义(healthy perfectionism)类似的概念包括正常的完美主义(normal perfectionism)和适应性的完美主义(adaptive perfectionism)。有人对比了适应性(正常)完美主义和非适应性(神经质)完美主义的不同特点(Enns & Cox,2002)(见表15-4,Enns & Cox,2002)。
表15-4 非适应性(神经质)和适应性(正常)完美主义的对比
有研究者(Dunkley,2000)利用结构方程的方法,建构了完美主义与心理困扰及其中介、调节变量的结构模型(见图15-3,Dunkley et al.,2000)。在这个模型中,完美主义被区分为关注评价的完美主义(evaluative concerns perfectionism)和自我设定标准的完美主义(personal standards perfectionism),前者由MPS中的SPP和FMPS中的CM、DA等测得,后者由MPS中的SOP和FMPS中的PS等测得,前者相当于神经质的完美主义,后者类似于(但不等同于)正常的完美主义。根据这个模型,关注评价的完美主义与麻烦(hassels)、回避式应对和心理困扰正相关,其中日常生活中的麻烦和回避式应对方式是中介变量。另外,社会支持则与关注评价的完美主义负相关,它能够减少完美主义带来的心理困扰。自我设定标准的完美主义与积极的应对有关,与心理困扰无关。这个模型的缺点是,自我设定标准的完美主义是由MPS和FMPS等完美主义量表中的个人标准维度组成,反映的是个体为自己设定很高的标准和目标,它与健康的(正常的)完美主义(Parker,1997)不完全相同。这个模型忽略了“条理性”(OR)这个完美主义的健康维度。
图15-3 完美主义心理的结构方程模型
二、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www.xing528.com)
大量的心理障碍和困扰与神经质的完美主义(或完美主义中与他人评价有关的维度,即CM,DA,SPP)相关,例如强迫型人格障碍(Ferrari,1995),强迫症(Rasmussen & Eisen,1992)进食障碍(Lask & Bryant-Waugh,1992;Toner,Garfinkel & Garner,1986),抑郁和焦虑(Flett,Besser,Richard,& Hewitt,2003; Cheng,Chong,& Wong,1999;Blatt,1995),自杀念头(訾非等,2005)和较低的自尊(Rice,Ashby,& Slaney,1998)等。
尽管完美主义是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特有诊断标准,有人发现社会规定性的完美主义(SPP)与边缘型、被动—攻击型和回避型人格障碍也有一定的关系(Hewitt & Flett,1991a)。对照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DSM-IV-TR)不难发现,边缘型人格者对人际关系的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被动—攻击型人格者对权威批评的过度反应,以及回避型人格者对他人否定的敏感,这些特征与社会规定性的完美主义(SPP)的表现有相似的地方。既然追求完美是人类的天性,完美主义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神经质的完美主义与多种人格障碍的相关就不奇怪了。不过,迄今为止,人格障碍与完美主义的关系尚未成为心理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多数研究完美主义的学者更关注完美主义与诸种神经症的关系。
诸多的研究表明,强迫症和进食障碍是神经质完美主义者中最经常出现的神经症。有些强迫症患者的洗手行为并非因为对疾病和污染的恐惧而引起,而是为了达到一种完美的干净状态、使自己的物品保持完美(Tallis,1996)。有人比较了强迫症患者和正常人在FMPS上的得分,发现强迫症患者在FMPS的CM和DA两个维度上高于正常人(Frost & Steketee,1997)。而且完美主义(FMPS总分)和过度的责任心都是强迫症的重要组成部分(Rheaume et al.,1995)。
完美主义与进食障碍的关系源远流长,节食是中世纪的女圣徒和苦行者中流行的禁欲方式;在13~16世纪的天主教背景下的欧洲,节食与虔诚和信仰有关;苦行者认为通过节食,自己在上帝眼中会更为完美。现代社会的进食障碍者主要在意的是体型的完美而不是禁欲,但在关注他人评价这一点上与中世纪的节食者有共同之处(Brumberg,1988)。与完美主义有关的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前一种患者害怕体重增加或发胖,节制进食以至于体重严重低于正常水平,后一种患者反复发作暴食,但出于对体重和体型的过分担心,采用代偿方式(例如自我引吐,滥用泻药,过度运动等)控制发胖。一系列研究表明,进食障碍患者在神经质完美主义得分上显著高于常人(Bastiani,Rao,Weltzin,& Kaye,1995;Davis,1997;Beebe,1994)。
抑郁也是完美主义研究领域较为关注的心理障碍。FMPS中的CM和DA维度与抑郁有稳定的、中等程度的正相关(Frost et al.,1990;Frost et al.,1993;Minarik & Ahrens,1996)。MPS中的SPP与抑郁也有稳定的、中等程度的正相关(Hewitt & Flett,1995,1991b;Preusser,Rice,& Ashby,1994;Saddler & Sacks,1993)。这些证据都表明神经质的完美主义与抑郁有关。有研究指出,CM、DA和SPP与Beck抑郁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呈中等以上的正相关,但与强调“躯体主诉”的Hamilton抑郁问卷(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s,HamD-17)只有微弱的相关。当Beck抑郁问卷得分按“认知情感”、“认知扭曲”和“躯体主诉”分成三个维度时,CM、DA和SPP与前两者有中等以上的相关,与“躯体主诉”只有微弱的相关。以上证据说明神经质完美主义主要与抑郁认知和抑郁情感有关,与抑郁的躯体表现关系不大。还有研究(Blatt,1995)发现,自我批评型抑郁和完美主义显著相关,而依赖型抑郁与之无关(抑郁分成依赖型和自我批评型两类,前者希望通过依赖别人而获得关爱和保护,害怕被抛弃,常有无助感,后者则经常批评自己,感到内疚、无价值和自卑)。
除了强迫症,完美主义与其他类型的焦虑障碍也有显著相关,如FMPS中的CM和DA维度都与BSI量表中的焦虑和人际敏感相关(Frost,1990;Juster,1996);等发现在瑞典大学生中,完美主义的CM、DA和SPP维度与社交焦虑、广场恐怖等有关(Saboonchi & Lundh,2003);对中国大学二年级男生的调查表明,CM和DA都与社会性羞怯(shyness)呈正相关(訾非,周旭,2005),学习不良的中学生的完美主义心理与考试焦虑有关(毕重增,2005)。
三、完美主义与心理压力
有研究者(Hewitt & Dyck,1986)研究了完美主义、压力和抑郁之间的关系,发现在高完美主义倾向的个体中,压力事件和抑郁呈正相关,而低完美主义的个体中没有明显的相关。这说明完美主义可能在压力和抑郁之间起中介的作用。相对于非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更有可能体验到各种形式的压力,包括日常麻烦(hassels)和来自内部与外部的持久的压力。如果发生重大的负性事件,原本就已具有高水平日常压力的完美主义者更有可能心理崩溃。他们将完美主义对压力的影响概括为四个方面:压力的产生、压力的预期、压力的延长和压力的强化。
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和(或)他人有苛刻的要求,关注工作成绩的不足之处,以及缺少满意感,这些倾向本身就会产生压力。在工作和学习中,完美主义者感受的压力往往源于他们为自己设定过高的标准,当标准无法达到时,他们也不愿意降低要求。研究发现,态度僵化与MPS的SPP、OOP和SOP三个维度都有关系,完美主义者的僵化态度不利于他们有效地应对变化(Ferrari & Mautz,1997),他们的目标僵化和认知僵化就是在制造压力情境。还有研究者则发现SPP和SOP与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又译自我设障)有关(Hobden & Pliner,1995),完美主义者似乎是通过设定不能达到的目标来故意给自己制造困难。他们产生压力的一种方式是自我施压,也就是说,通过自我批评、自我告诫等方式促使自己去追求高目标。
神经质完美主义者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害怕失败,他们有明显的失败预期,体验到由此而来的压力。社会规定性的完美主义者最有可能预期负性事件,甚至认为这些事件必然会发生。这种对将来事件的负性、悲观的预期是抑郁症患者的典型特征。有研究证实了社会规定的完美主义(SPP)确实与特质悲观主义和抑郁症状有关(Martin et al.,1996)。另一些研究(Chang & Rand,2000;Dean & Range,1996)则发现了SPP与无助感(hopelessness)之间的联系。还有一项研究直接考察了完美主义和压力、压力预期的关系,发现社会规定性的完美主义(SPP)与对麻烦(hassles)的预期和对负性社会交往的预期有关,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SOP)只与对负性社会交往的预期有关(Flett,Levy & Hewitt,2001)。
失败和压力事件能够激发完美主义者的自主思维,使他们耽于思索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维持抑郁症状(Flett,1998)。完美主义者遭遇压力事件时不是通过解决问题或转移注意来减轻困扰,而是陷于对事件的性质及原因的苦思冥想(rumination),这延长甚至加剧了压力反应。除了认知习惯,完美主义者的人际关系模式也影响压力反应的延长与保持。完美主义者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在遇到困难时不太愿意寻找专业帮助或社会支持,从而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两个重要的资源来应对压力(Hewitt & Flett,2002)。一项研究表明,在社会规定性的完美主义(SPP)上得分高的妇女的社交圈子较为狭窄,这减少了她们在遇到压力事件时获得有效支持的可能(Hewitt,Flett & Endler,1995)。还有研究发现社会规定性的完美主义(SPP)与较低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有关(Hewitt et al.,2001)。
完美主义心理会强化某些压力反应。一项研究指出,在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SOP)上得高分的人比其他人更倾向于对有难度的智力任务感到困扰,甚至在控制了实际成绩水平时也是如此(Flynn,2001)。而女性完美主义者倾向于将压力事件与她们的自我联系起来,这强化了她们对压力事件的反应(Fry,1995)。有人曾在实验中让被试完成Stroop任务以检验完美主义者对错误的反应,结果表明,在担心错误(CM)这个维度上得分高的被试在出错时比其他被试更容易体验到负面的情绪和自信心降低,也更容易认为自己应该做得更好(Frost et al.,1995)。
一系列研究(Flett et al.,1996,1994,1991)表明,社会规定性的完美主义(SPP)与非适应性的压力应对方式有关,而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SOP)和他人取向(OOP)通常与适应性的应对方式有关。有研究指出(Hewitt,Flett,& Endler,1995),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与关注任务的(task-focused)应对策略及情感导向的(emotion-oriented)应对策略都有关系。而且,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者较之于非完美主义者在采用关注任务的应对方式时表现出了更强的压力反应(Flynn et al.,2001)。这说明即使采用合理的应对方式,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仍然强化压力反应。因此,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虽然不像社会规定性的完美主义那样与心理困扰关系密切,但仍然不能被认为是健康的完美主义的维度,过高的自我标准对心理健康和压力的应对是不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