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斑驳心理去疤痕∶谈情感的自我整容

斑驳心理去疤痕∶谈情感的自我整容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人的情感留下“疤痕”,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会造成自我形象的破损。皮肤上的疤痕,可以通过整容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但是,剔除情感上的疤痕不是靠别人,而是靠自我整容:清除旧的怨艾之感,创造出一个新的自我。情感的自我整容有多种方法:宽容他人。可以说,宽容是自我整容的一把最为有效的手术刀。消除心理上的疤痕,一定能重新塑造出一个形象丰满的自我。

斑驳心理去疤痕∶谈情感的自我整容

经过漫长岁月的奋斗与努力,金大中终于当上韩国总统。他就职后不久,在青瓦台总统府设宴款待曾经迫害过他的全斗焕、卢泰愚、金泳三和崔圭夏四位前任总统。晚宴上,金泳三一直板着脸,沉默不语,而全斗焕和卢泰愚对金泳三则恨之入骨,根本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所以只好由国务总理坐在中间。这位国务总理不是别人,恰是当年下令暗杀金大中的情报局局长。若当时不是美国适时阻挡,金大中早就被装入麻袋,抛进大海淹死了。那时,金大中怨怒政敌的情感油然而生,心灵深处留下一条很深的裂痕……但他被判处死刑后,立下遗书,要求家人和同志不要报仇,让政治迫害到此为止。金大中修复自己的情感伤痕,不计前嫌的举动,赢得世人的敬佩。

当一个人的皮肉受到利器伤害后,受创部位或多或少会留下疤痕。同样,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受到某种挫伤后,往往也会留下程度不同的“疤痕”。“利刀割肤伤犹合,恶语伤人恨难消”,形象地说明了心理挫伤后所留下的“疤痕”。一个人的情感留下“疤痕”,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会造成自我形象的破损。正如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所分析的那样:“带有情感疤痕的人,不仅有不为人需要、不为人喜欢的无能自我意象,而且他们认为自己所处的世界,是个四处有敌意的地方。他们不仅不能对人仁慈,也不能善待自己……”

皮肤上的疤痕,可以通过整容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同样,情感上的“疤痕”也可以剔除。但是,剔除情感上的疤痕不是靠别人,而是靠自我整容:清除旧的怨艾之感,创造出一个新的自我。情感的自我整容有多种方法:

宽容他人。可以说,宽容是自我整容的一把最为有效的手术刀。一个真正能善于宽容他人的人,比较容易摆脱不良情感的束缚,也容易和睦地与人相处。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著名领袖甘地,13岁时与一位商人的女儿结婚。少年甘地好奇、自负、对“新鲜事”感兴趣,都想模仿。甘地的叔叔喜欢抽烟,不知怎么搞的,小甘地竟然对抽烟也发生了兴趣。起初,他只是模仿大人的样子,拣叔叔扔掉的烟蒂,怀着一颗好奇心试着抽。后来,他越抽烟瘾越大,想戒也戒不掉了,甚至发展到借钱买烟抽的地步。由于甘地从小受到的是非常正统的教育,感到自己的行为有失家族体统,简直无地自容,痛苦地想自杀。当甘地不堪痛苦与烦恼而受到自我折磨时,便鼓起勇气,把自己的堕落过程,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并把笔记本交给父亲。父亲看了儿子的笔记本,知道儿子的一切,心情十分沉痛。他知道,儿子给他看笔记本,这既说明儿子对自己的信任,也说明儿子对自己的错误已有一定认识。因此,父亲看完儿子的笔记本后,什么话也没有说,既没有严厉批评,也没有体罚,只是自己的热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从脸颊上滚滚落下。他的这种爱恨交加而又充满期望的神情,对甘地以极大的刺激。他觉得,这比体罚还要痛苦。从此以后,甘地戒掉了抽烟的恶习。当甘地回忆少年时期那段曲折经历时,常常深有感触地说起父亲对他的宽容。

批评他人的错误,固然体现了自己严格的治理作风,但在特定的情境下,宽容他们的某些过失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如能使用得好,它的教育作用往往非常神奇。

不仅如此,宽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忍让,实际上也是让时间、让事实来“表白”自己有容人的雅量,有与人为善的襟怀。一个善于宽容他人过错的人,他人才能遗弃过去心中那些荒谬的意愿,摆脱情感上的束缚与烦恼,使自己的心理走向健全,从而在交往过程中得到最好的报偿。

忘掉怨恨。对于同一对象来说,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爱与恨这两种反差强烈的情感。要爱,就必须忘掉怨恨。

三国时期,袁绍进攻曹操,令陈琳写了一篇檄文。陈琳才思敏捷,斐然成章。在檄文中,不但把曹操臭骂一通,而且还骂到曹操的父亲、祖父头上。曹操见檄文后非常恼怒,气得浑身直冒冷汗。不久,袁绍兵败,陈琳被曹操俘获。一般人认为,曹操这下非杀陈琳不可,以解心头之恨。然而,曹操并不这样做。他仰慕陈琳才华,不但不杀他,不记前仇,反而委以重任。这使陈琳大为感动,后来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

当情感受到挫伤后,假如在自己的记忆王国里,储藏了许许多多不安分的“公民”,那么一个人的心灵就无法安宁。倘若一个人能学会遗忘,能将生活中那些非本质的不愉快事情置于脑后,多想想曾经共度的美好生活和他人的长处,那么心里就会觉得宽慰,就能从容地从怨恨的氛围中解脱出来,潇洒地生活。一个善于忘却怨恨的人,永远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这种健忘是人生之福。(www.xing528.com)

面对现实。在与他人交往中,一旦情感上已经出现裂痕与不快,这些裂痕与不快,犹如已经锯下的木屑,再锯也毫无价值。东汉大臣孟敏,年轻时卖过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一次,他的担子掉在地上,甑被摔碎了,他头也不回径自离去。有人问他:“坏甑可惜,何以不顾?”孟敏答曰:“甑已破矣,顾之何益?”不为无法改变的事后悔忧伤,重要的是需要正视和面对现实,不要过分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应采取主动态度,求大同存小异,这样才能逐步修复裂痕,轻松地对待现实。这有助于排解烦恼、怨恨等不良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平静、舒展。消除心理上的疤痕,一定能重新塑造出一个形象丰满的自我。

善待他人,以德报怨。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眼见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东西的小偷要离开时,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拿在手上。小偷遇到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啊!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第二天,禅师看到自己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非常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禅师的慈悲心,净化了小偷的灵魂。

如果说禅师以慈悲之心感化小偷的话,那么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德报怨感动昔日的冤家。

罗斯福年轻的时候,曾在家乡的一个农场里工作。农场主德里斯是个刻薄而吝啬的人,总是对工人们吹毛求疵。一次,罗斯福负责的工作出了点小问题,德里斯便以此为借口,扣发了他的全部工资。罗斯福一气之下将德里斯告上法庭。然而,德里斯收买了农场里两个工人作伪证,使罗斯福不仅没有讨还应有的工资,还赔了一笔诉讼费。从此,罗斯福与德里斯结下了怨恨。

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着力解决日益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一个周末,罗斯福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老奸巨猾的农场主德里斯。原来,受经济危机影响,他几乎面临破产,农场急需资金支撑,可由于其名声太坏,借不到一分钱,无奈之下只好来到罗斯福府上寻求帮助。

帮还是不帮?罗斯福陷入了痛苦的矛盾之中。过了一会儿,他不顾妻子的眼神暗示,毅然决定为德里斯担保,帮德里斯筹措到一笔救命的贷款

德里斯走后,妻子嗔怪罗斯福:“你干吗还去帮他?难道你忘了当初他是怎样对你的吗?”罗斯福耸了耸肩,微笑着说:“如果一个人真的善良,那么善良就是他的天性,这善良不是因为面对的是善人抑或恶人而改变。面对恶人,自己也变得凶恶,这还是真正的善良吗?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我们的善良不能因为恶人的恶而发生改变。”

当与他人产生敌意时,就要像禅师和罗斯福那样,具有博大的胸襟,常怀慈悲之心,以德报怨,善待他人,“送给他人一轮明月”。正如汽车大王福特所说:“和别人要好,是消除敌意的最好办法。”

img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