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定位指向言行异∶谈角色效应

定位指向言行异∶谈角色效应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是她们在家庭生活中充当的角色不同。足见不同的角色,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演员在剧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必须符合所担当的角色形象。这是受角色形象制约所致。角色与心理表现理应存在对应关系。若是两者之间一致的,称作“相符角色”。角色效应要求人们正确进行角色定位。人们对一定的角色总有一定的角色期望。由于个人一定时期、场合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其心理状态也可能迥异。

定位指向言行异∶谈角色效应

有一对先后相差一小时出生的孪生姐妹,外貌长得极其相似,穿着打扮也一模一样,旁人常常因此而把她俩搞错。她们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都在同班学习,但性格却迥异:姐姐性格开朗,好交际,责任感强,处理问题果断,较早地具备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而妹妹则遇事缺乏主见,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依赖性强。

何以同一父母,处在同一生活和学习环境、受到同一教育的姐妹俩,性格有如此反差?主要是她们在家庭生活中充当的角色不同。按照世代相传、不成文的规矩:在多子女家庭,老大要时时处处作弟妹的榜样,对弟妹要谦让,对弟妹的行为负责,同时要求弟妹听兄姐的话,遇事需多与兄姐商量,因此老大的性格一般比较温和、持重。这样,角色地位要求姐姐具有责任感,具备独立生活和交往的能力,充当妹妹的保护伞;妹妹则始终处在被支配和保护的地位。长此以往,她们的性格特征当然就有了明显的差异。足见不同的角色,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角色”一词原指戏剧电影中的人物。演员在剧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必须符合所担当的角色形象。“角色效应”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充当不同角色时,其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点受所任角色制约,自然而然地产生与角色相符的心理表现。这种因不同角色产生不同心理表现的心理现象,称为“角色效应”。

生活在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扮演着多重角色,同时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例如,一个中年人,在单位是领导,他会在行为上处事严谨,原则性强,注意自身形象;回到家里则是家长,对父母恭敬孝顺,对子女严格要求,并在子女面前以身作则,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善于指挥孩子;他在公交车上是个乘客,受到委屈时可能会与别人争吵,等等。为什么同一个人充当不同角色、处于不同地位,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这是受角色形象制约所致。

角色与心理表现理应存在对应关系。若是两者之间一致的,称作“相符角色”。例如,一个人,在提拔担任领导干部前,他只是一个普通职工,平时说话可能比较随便,对同事中一些不良现象碍于情面而不敢大胆批评等。但一旦提拔后,意识到领导角色的要求,于是努力改变那些诸如讲话随便、嬉笑失度等不合领导角色的表现,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原则性要强些,对于那些有违职业道德的行为需要直言批评。这就是相符角色。如果不是这样,还是像一般工作人员那样,这就是角色与心理表现不相符。这里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虽然角色与心理表现不相符,但其心理表现还是能为人们所接受,甚至受到称赞。例如,此人在担任领导后,一如既往与同事亲密相处,但不徇私情,坚持原则,虽然同事对这种“一本正经”感到不习惯,但还是受到大家欢迎;另一种是角色与心理表现不相符,同时又违背社会生活准则。如担任领导后,主观武断,处事不公,以权谋私等,那么理所当然受到谴责。因此,随着角色的转换,角色心理也要随之转变,使之与角色相符,这是非常重要的。(www.xing528.com)

角色效应要求人们正确进行角色定位。人们对一定的角色总有一定的角色期望。在单位里,领导是职工的领军人物,在职工和社会各界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效法的楷模,因此,理应严以律己,克己奉公,发扬民主,待人和善,处事公正,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言必信,行必果。但回到家里,他对于爱人来说不再是“领导”角色了,就是家庭一员,所以要协助爱人做家务,平等相待,生活上相互关爱,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倘若还是像在单位里那样处处摆领导架子,把爱人当做下属一样对待,凌驾于爱人之上,久而久之,一定会出现婚姻危机。一些人担任领导后,忘乎所以,自以为是,高踞于他人之上,甚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忘记了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为公众服务,那么势必与公众拉大心理距离,最后为千夫所指。何时、何地、何事当何角色,就要想该角色该做的事,千万不要角色错位!

经常进行角色转换。由于个人一定时期、场合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其心理状态也可能迥异。有些人常常仅仅从自身的角色地位去思考问题,没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因此难免与他人产生矛盾和隔阂。所以,人们应善于角色转换,多站在他人的地位想想,进行心理置换。这样容易理解他人,了解他人,从而有效地相互沟通,有效地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工作实效。

不忘自己的角色,又要善于忘掉自己的角色进行角色转换,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位受人尊敬和欢迎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