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所大学的心理学系,曾做过一次有趣的“闻气味”实验。“冈斯•施米特博士是当代世界闻名的化学家,这次被特邀到美国来研究某些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实验者作了简短介绍后,施米特博士用德国人特有语调,向在座的学生们解释说:他正在研究他所发现的几种物质的特性,其中特别使他感兴趣的是这些物质的扩散作用极快,人们能够马上闻到它们的气味。他又说,由于大家都是研究感觉问题的,所以就同大家一起来做实验。说完,他就从包里拿出一个装着液体的玻璃瓶,并要求学生们一起参加这个实验。他说:“现在我就拔出瓶塞,这种物质马上就会从瓶子里挥发出来。这种物质完全是无害的,不过有那么一点气味,就与我们厨房里闻到的气味差不多。这个瓶子里装的是样品,气味很强烈,大家很容易闻到。只是,我有个要求,你们一旦闻到气味,请立刻把手举起来。”“化学家”让大家作好准备后,就拔出瓶塞。不久就看见同学们从第一排到最后一排依次举起了手。施米特博士向学生们道谢后,带着满意的神情离开了。于是,实验者向学生们宣布,“施米特博士”并不是别的什么人,只是德语教研室的一位教师化装的,而所谓带有强烈气味的物质,只不过是一瓶蒸馏水罢了。
“权威”人士的一言一行,使普通人笃信不疑,顶礼膜拜,一旦“权威”人士的真相大白,其产生的影响力便荡然无存。写文章引经据典,产品推销打知名品牌,办企业、学校,建公司、社团,让名人挂衔,所产生的效果非同一般,足见权威的影响。
“权威效应”,是指由职务所产生的权力影响和本人的素质、才能、成就、名望、信度等综合而成的一种威信,从而使人们在心理上、行动上服从、就范、改变态度的一种影响力。
权威效应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种社会心理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们对权威和领导普遍具有一种服从心理。自孩子降生的那一天起,头脑里不断地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在家必须服从父母,在校应该听从教师,步入社会需要遵从领导。长期的熏陶,尤其是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绝大多数人在潜移默化之中,把敬畏和服从权威这一不成文的法则,代代相传。
人们对杰出人物普遍具有一种敬佩和模仿心理。研究表明:人们常常认同某些自己羡慕的对象,特别是杰出人物,敬佩之余进而模仿效法。少年儿童对家长、成人的模仿最为明显。所以,模仿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权威对群体和个体具有暗示作用。由于权威的地位和名望崇高,知识和经验丰富,所以愈能引起下属和崇敬者的信赖,故而暗示的影响力便也愈大。再则,权威对他人的暗示,是一种不显露动机的间接暗示,这在心理上易于被接受。
此外,渴望发展、渴望成才是人们普遍的内部心理需要。这种成就动机,与服从心理,敬佩、模仿心理和暗示作用一起,构成权威效应的社会心理基础。
权威一般由权力、威望、资格、年龄以及外貌特征等诸因素组成。
权力(人事权、财产经费支配权、行政事务管理权等)是一种强制性的影响力。它是由职务、法规和上级领导赋予的地位,拥有与其他干部、职工垂直关系的制控权等决定的。权力因素的特点在于强制性,它对干部、职工有相当的约束力。然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提高领导的威信,也能降低领导的威信,运用不当,还会产生负效应。
资历(学历、职称、经历、荣誉称号等)对权威的形成有不小的影响。一般来说,一个学历、职称较低,经历很短且没有做出什么成就而平步青云走上领导岗位的人,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他的权威是很难树立的。(www.xing528.com)
一个人的年龄和外貌特征对权威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从某种角度讲,年龄是衡量一个人经验和成熟度的一把尺子。因此,一个35~40岁左右,或者40岁以上的人担任领导,其心理影响力要远远大于青年领导。外貌特征在最初时间里给人们以深刻的第一印象,事关其人际吸引力。一个外表庄重、风度翩翩的干部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使人们在心理和行动上服从、就范。
领导的智能,主要指渊博的学识、高超的业务能力和令人信服的管理水平,以及由此带来的优秀业绩,从而使干部、职工肃然起敬,内心折服,在他们以及同行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便油然而生。它是构成领导权威的基础和核心。
领导的品格,指高尚的道德、美好的情操、良好的作风、和善的性格、豁达的风度等。领导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常常使干部、职工为之动容;领导的优秀品格,会使干部、职工产生信服感,成为凝聚员工一股不言而教的巨大力量。它是领导树立权威所不可或缺的。
领导的情商,指正确地自我知觉、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能力;善于识别他人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锐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包括驾驭全局的能力,发展人际关系及保持友情的能力,化解冲突以及善于分析社会关系的能力。情商可以使人容易为社会所悦纳,有效地进行人际互动,乐于接受领导,它是强化领导权威的一股持久力量。
权力、智能、品格、情商是构成领导权威的四大要素:权力是外部赋予的力量,是形成权威的必要条件;智能、品格与情商是领导自身的内在素质,智能是形成权威的基础和核心,品格是形成权威的前提,情商是强化权威的持久力量。领导没有或者缺少相应的管理权力,便很难依法进行管理;智能不高,岂能赢得威望和员工的敬佩;品格低下,何谈在员工中有信誉;情商缺乏,何以人际互动、心理沟通。领导以其权力治人,智能服人,品格胜人,情感动人,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每个领导都希望在员工面前享有权威,然而实际情形往往并非走上领导岗位后就有权威,有的人甚至担任领导数年,在员工面前不但一无威信,而且让人怨声载道。职务只能授予人们一定的管理权力,却无法授予人崇高的威信。威信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主要靠领导自身的努力来树立。
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我示范、自我榜样是领导树立自身权威最重要的条件。所谓“三令五申,不如身体力行;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始终好学上进,不断完善自己人格,民主、平等对待干部、职工,身体力行,善于纳谏、知错即改的领导,其行为本身是一股于无声处的榜样力量,使员工不得不信服,由信服而产生无穷的威力。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一次给下属讲课,他展示一件器物说:“这是一盏纯金的古佛灯,价值连城,想要得到它的请举手。”几十个听讲者纷纷举起手臂。卡耐基突然拿起锤子向佛灯砸去,说:“现在还有人想得到它吗?”依然有许多人举手。卡耐基起身将击坏的佛灯扔进熊熊燃烧的火炉。不一会儿,他把熔化得不成样的“佛灯”又拿起来,问道:“还有谁想要呢?”听课的人面面相觑,犹豫不决……但有一个人却又果断地举手。卡耐基问:“你为什么还要它?”那人说:“我可以把它重新打造成一盏更漂亮的佛灯。”卡耐基高兴地说:“对,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讲的:人生在世,就有可能像佛灯那样被埋没、蔑视、羞辱,但就看自己是不是金子,朽木燃烧后变灰尘,没了价值,可金子被熔化了,价值依然存在。所以,人的价值不是外在形象,而在于内在素质和质量!”
卡耐基的话对人不无启示。高明的领导重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和质量,以自己的智能服人,以品格胜人,以情感动人,而少用权力治人,进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