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是“马家军”的老弟子、退役队员。她于1988年入选辽宁省女子中长跑队,是马俊仁最早从鞍山带来的四名女弟子之一。1991年和1992年,李颖先后获得全国长跑冠、亚军。1994年初,随着新弟子的崛起,她选择退役转业,于1996年分配到沈阳市沈河区公安分局热闹路派出所当民警。李颖爱好广泛,理想很多:当一名优秀警官,做名记者,出色的体育教练,还想出国深造……然而,这些年她所有美好的愿望没有一项变为现实,因此心情一直非常沉重。她常为自己未能取得像王军霞、曲云霞等师姐妹那样令世人瞩目的优异成绩而自卑;也为未能给贫寒的家庭带来财富而自责;又为陷入忙碌、平淡的事务而苦恼;更为自己的抱负难以实现而烦躁……由于她的期望值太高又脱离现实,一个个“理想”相继破灭,脆弱的心理难以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最终选择投湖自杀,结束自己才25岁的年轻生命。真可谓:主观愿望虽美好,待到失落心自烦。
期望是对未来目标的追求和人为预测的一种主观愿望。每个人都希望有所成就,有长足的发展。这种期望心理成为激励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股强大动力。应该说,高期望心理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也是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人们常说,哀莫大于心死。一旦人们发现自己升职无望,家庭难以重归于好,子女不成器……无所寄托时,于是走向极端。李颖没有了期望,只剩绝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是为期望而活的。
期望值影响人们的积极性。在年龄、学历相仿,工作、学习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不同人有不同的期望值,因而目标追求和自我要求各异,其发展水平也有着显著的差别。恰如其分的期望值对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确定无疑的。
事实上每个人对自己发展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少年时多梦想,青年时多激情洋溢的幻想,成年时渐趋比较现实的理性追求。
影响人们期望值的因素很多:文化程度、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社会态度、家庭背景、人际环境等。
一个人期望值的大小总是社会比较的结果。例如,有的人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而有的人自尊心很强,一定要“出人头地”。由比较而产生的期望值的大小,取决于个体把何种对象作为比较的参照物。
个体发展的期望仅仅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这种主观愿望能否变为现实,除了客观条件外,关键在于个体对期望认识所激发的动力。
心理学家弗洛姆设计了一个著名的期望值模式: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在这个模式中,激发力量指个体对某一目标的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效价指目标实现的价值。期望指目标实现的概率,即可能性。弗洛姆认为,个体积极性调动的程度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例如,个体对报考名牌大学EMBA硕士研究生持积极或消极态度取决于两个因素:效价(考取研究生对今后自我发展的价值)和期望目标实现的概率(考取有多大把握)。很显然,效价既具有客观标准,如考研的学历、学力、外语等级、学科成绩要求,在职研读的话工作上是否允许等;也有主观标准,如能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等。个体的价值观不同,效价的期望值也不同。弗洛姆公式中的效价和期望都与一般意义上的期望有关,效价也有期望值的成分。所不同的是效价主要指对目标实现价值的估计,而期望是对目标实现概率的估计。(www.xing528.com)
弗洛姆的期望值模式告诉人们:个体态度的积极程度和期望值与实现的可能之间的比率有关。这里有两种情形:一是在期望值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值越大,个体越容易形成积极的肯定态度,反之则越容易形成消极的否定态度;二是在实现价值不变的情况下,期望值越大,个体的态度指数越低,反之则个体的态度指数越高。这说明,一个人在确定自己期望值时,务必考虑到其实现的可能性。若是期望值小于实现值,行为结果产生后,个体会有一种喜出望外的心理体验;期望值与实现值一致时,会有一种满足的心理体验;期望值大于实现值时,到头来只会有一种大失所望的心理体验。因此,每一个人不仅要全面、客观地认识目标实现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应思考目标实现的概率,以形成比较符合实际的期望值。那么,怎样才能形成比较符合实际的期望值呢?
从实际出发确定期望值。人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考虑目标实现的效价,而是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可能性达到何种程度,据此确定期望值。倘若不顾实际,一味从众,或与他人攀比,提出过高的期望值,其结果除了无穷无尽地怨天尤人,造成与他人不必要的矛盾和带来失望的痛苦之外,将会一无所获。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当时的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救哪一幅?结果,在成千上万个回答中,法国著名作家凡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金奖。他的回答是:救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理由是,“成功的最佳目标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凡尔纳的回答给人以启示:一个人在期望定位时,恐怕更多地要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简言之,人们不能一味考虑“想做什么”,重要的是在最大程度上自己“能做什么”,然后去寻找一个“想做”与“能做”之间的平衡点。
适度降低期望值。2010年1月的一天,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候机厅里坐满了从上海飞往北京的一架东航客机的乘客,等候下午15点飞机准时起飞。在14点时,机场接到北京正下着大雪的报告,飞机有可能晚点两个小时起飞。当然,上海机场还在与北京机场积极沟通,尽可能地争取航班准时起飞。要不要把这个信息及时告知乘客?一位熟谙心理学的领导让播音员把晚点两小时起飞的通知播报。乘客们听到广播后惊讶、气愤、埋怨……过了10分钟,播音员又播报:经过各方努力,飞往北京的东航航班将晚点一个小时,定于16点起飞。又过了10分钟,这位领导让播音员再次播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飞往北京的东航航班将于15点10分起飞,请大家做好登机准备。乘客们听到广播后,喜出望外,虽然晚出发了10分钟,但其兴奋度甚至超过正点出发。播音员问领导:你既然已经大致了解飞机误点不会超过30分钟,为什么要我分三次播报?领导诡秘地笑笑说:乘客对正点出发的期望值愈高,那么对误点的失望也就愈大。如果乘客对正点出发的期望愈低,对误点出发的失望也就愈小,再说,恶劣的天气有可能使航班一再延期出港。我们先将乘客对正点出发的期望降下来,再不断满足他们的期望,扫兴就变为庆幸!
分解目标。火箭飞向月球需要一定的速度和质量。科学家们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结论:火箭的自重至少要达到100万吨。而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无论如何无法飞上天空。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都一致认定:火箭根本不可能被送上月球。直到有人提出“分级火箭”的设想,问题便豁然开朗。将火箭分成若干级,当第一级将其他级送出大气层时便自行脱落,以减轻质量。这样,火箭的其他部分就能轻松地逼近月球了。
分级火箭的设计思想启示人们:学会把期望总体目标分解为按阶段渐进的目标系统,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将其各个击破,不失为一个实现终极目标的好方法。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感到困难不可逾越,成功无法企及,正是因为觉得目标离自己太过遥远而产生畏惧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