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眼见“逃兵”多激愤∶谈怒的影响

眼见“逃兵”多激愤∶谈怒的影响

时间:2023-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狂躁易怒的巴顿,面对有心理障碍的士兵,不但不宽慰、安抚,而是大打出手,完全失去了一个高级指挥官应有的风度修养,怒态使他与晋升失之交臂。大多数医生认为,胃溃疡、高血压、偏头痛、精神抑郁症,甚至癌症都有压抑情绪的精神症状,由心理压抑、闷闷不乐导致生理疾病。这些都是怒感的正常发泄,尤其是后两者是理智性的正常发泄。怒,能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积极的增力作用。

眼见“逃兵”多激愤∶谈怒的影响

1943年,美国著名将领巴顿去战后医院探访时,发现一个士兵蹲在帐篷附近一个木箱上,显然没有受伤,巴顿问他为什么住院,他回答说:“我觉得受不了了。”医生解释说:他得了“急躁型中度精神病”,这是第三次住院了。巴顿听罢大怒,多少天积累起来的火气全涌上喉咙,痛骂士兵并用手套打他的脸,还怒吼:“我决不允许这样的胆小鬼躲藏在这里,他的行为已损毁了我们的荣誉!”说完,气愤地离去……巴顿第二次来到医院,又见一名未受伤的士兵住在这里,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问道:“什么病?”士兵哆嗦着回答:“我能听到炮弹飞过的声音,但听不到爆炸声。”巴顿勃然大怒,骂道:“你这个胆小鬼!”接着,抽了他两个耳光:“你是集团军的耻辱,你要马上回去参加战斗,不,这太便宜你了,你应该被枪毙!”说着,拔出手枪在他眼前晃动……

狂躁易怒的巴顿,面对有心理障碍的士兵,不但不宽慰、安抚,而是大打出手,完全失去了一个高级指挥官应有的风度修养,怒态使他与晋升失之交臂。

怒,是人内心世界一种极度的不满,是人不可缺少的情感。它是由个体的需要或目的被阻碍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当一个人对他人的行为(有时也对物或环境)极度不满或受到戏弄、打击、污辱时,大脑皮层紧张,血管、心脏等器官都处于亢奋状态,肌肉也呈紧张状态,导致神经信息传导紊乱,这些情况集中反映为情绪不稳,使人心神不宁。

一个人发怒的程度取决于他的需要或目的被阻碍的大小。它可以表现为轻微不满、气恼、微愠,也可以表现为激烈的大怒、愤怒、暴怒等。

一个人发怒的形式有语言的,如措辞严厉,反唇相讥,声嘶力竭的呵责、谩骂;也有动作的,如表情冷峻,脸色难看,手脚发抖,甚至大打出手;更多的是两者兼而有之。发怒的对象,大多数情况下是对人,但也有对物、对环境的。

心中不满,有了怒气,总要给以出路,一般来说有如下几条:其一,自我压抑。即忍气吞声,强压怒火。大多数医生认为,胃溃疡高血压偏头痛、精神抑郁症,甚至癌症都有压抑情绪的精神症状,由心理压抑、闷闷不乐导致生理疾病。其二,自我投射。有些人怒火中烧,捶胸顿足,咬手指头,打自己耳光;一些人感到有理说不清时,摔自己心爱的东西,甚至自我伤害,自寻短见等,这些都是怒感的自我投射。后者只是一种自我惩罚式的发泄。其三,无意识的报复发泄,即迁怒。有的人怒气无端往别人身上出,迁怒于人。其四,正常发泄。如有的受气后大哭一场,大声叫喊,让怒气降压;有的掩饰不住自己的痛苦与不满,向自己的挚亲好友倾诉内心的苦闷、委屈、痛苦;有的以正当的理由呵斥对方;有的与人据理力争等。这些都是怒感的正常发泄,尤其是后两者是理智性的正常发泄。

怒,能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积极的增力作用。美国黑人狄克•格里戈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单亲家庭。由于穷,他在上小学时几乎是整个学校的救济对象。一天,老师发动大家为“社区基金”捐款。几天后,格里戈手里攥着自己捡垃圾挣来的三元钱,激动地等待老师叫他的名字。但是,全班同学的名字都叫遍了,惟独没有他。他大为不解,于是向老师问个究竟。不料,老师却厉声说:“我们这次募捐正是为了帮助像你这样的穷人,如果你爸爸出得起那五元课外活动费,你就不用领救济了……”话虽不多,却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于是他含着泪,愤怒地冲出学校。(www.xing528.com)

20年后,格里戈成了美国最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谈及成功,他说是“20年前那场心灵的挫折———来自老师的羞辱”。有人问:“你和这位老师还来往吗?”格里戈爽朗地回答:“我当主持人的第一天,就买鲜花送给他。我要用这束鲜花告诉大家,感谢羞辱过你的人,因为正是他们粗糙的话语磨就你进取的利剑!”

格里戈的经历告诉人们:羞辱固然使人愤怒,但应把它看做是对心灵的一种洗礼,因为经由这盆冷水的冲刷,信念会更加明朗,意志会更加坚强。这就是怒产生的积极效应。

怒也能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消极作用。著名影片《勇敢的心》中,王妃英格兰国王求情,但未能救下华莱士,因而对老国王心怀恼恨。当国王不能行动和说话时,王妃靠在他的身边,轻轻说了一句报复性的话:“我怀的孩子是华莱士的,而非王子的。”老国王听后恼羞成怒,一命呜呼。像这种由怒而产生的冲动,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例可以说俯拾皆是。当有人做出一些令人气愤的伤心事后,他人会有讽刺、谩骂、拍案呵斥、简单粗暴的动作,虽然此人表面上不作反抗,在“屏息聆听”,但实际上除了使人反感外,决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有了对怒的科学认识,个体能否发怒的问题已无须赘言。一个人通过热烈而丰富的表情,具有说服力的诚挚语言,表达自己对假、丑、恶的愤怒之感,本身就是一种足以震撼他人的力量。如果一个人从社会公正、道义和法规出发,态度鲜明地针对那些丑恶的现象,而不只是仅仅针对某个人,表达自己的激怒之情,在发怒时既不把自己的不健康感情迁怒于人,又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那么当他发怒时,他人一定会屏息聆听,并从他丰富的心灵活动中感觉到他的个性,体会到他的公正,得到有益的教育

诚然,一个人对待他人或家长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应以耐心疏导为主,不能动辄发怒,尤其是大怒,更不能在发怒时失去应有的理智。若是经常发怒,他人、孩子的感受性就会麻木,于是不把发怒当作一回事,发怒也便失去了应有的震慑作用,只会带来双方之间的情绪对立。

人是理智的动物,又是情感的动物。人总在理智与情感之间走“独木桥”,偏离任何一方,都会产生心理障碍。压抑是理智,但是以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报复是情绪冲动,但它是以损害他人、破坏社会的良序为代价。只有用理智去宣泄情感,才能两者兼顾。作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更要强调理智的情感爆发,它就像闷热夏天的一场暴雨,能使周围的空气变得清新。若是人们一味压抑心头怒火,那么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埋藏心头,时刻有毁坏自己形象和伤害他人心灵的危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