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看待孩子的行为,童年早期的问题

如何看待孩子的行为,童年早期的问题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童年早期的问题|以一个5岁男孩的行为问题为例。如果一个5岁的孩子被描述为过度活跃,我们很容易猜到他的活动模式。也许有人可以预料到这孩子的行为,但他的父母却不明白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他的这些行为同样是跟他的目标和原型一致的。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的生活目标就是凌驾于他人之上并控制他人,他要始终占据父母所有的注意力。显然,根据这样的行为,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个男孩根本不爱自己的弟弟。

如何看待孩子的行为,童年早期的问题

|童年早期的问题|


以一个5岁男孩的行为问题为例。他的母亲跟医生抱怨说她的儿子太过活跃,一刻也不安生,到处给她惹麻烦。她所有的精力都不得不花费在他身上,以至于她每天晚上都感到筋疲力尽。她说她再也受不了了,如果可以,她真想把这个孩子从家里赶出去。

通过母亲的描述,我们可以很快对这个男孩做出初步的诊断,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的情况。如果一个5岁的孩子被描述为过度活跃,我们很容易猜到他的活动模式。在这样的年龄,一个过度活跃的孩子会做些什么呢?他会穿着笨重的鞋子爬到桌子上;他会乐此不疲地玩弄垃圾和脏物;如果母亲想要看书,他就会不停地拨弄电灯开关。再或者,当父母想要一起弹琴唱歌时,你猜他会怎么做呢?他会扯着嗓门乱喊乱叫,或者捂住耳朵,一口咬定他不喜欢这种吵闹。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就会乱发脾气——而他从来不会停止提出新的要求。

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里发现这样的孩子,那么可以肯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挑起争端。他一天到晚惹是生非,使他的父母筋疲力尽。这个孩子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因为与他的父母不同,他根本不用勉强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只想捣乱,只想让大家都围着他转。

有一个例子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个男孩是如何努力博取大家的注意的。有一天,他被带去参加一个有他的父母参与演出的音乐会。当台上的父母把歌唱到一半时,他突然高声叫到:“爸爸”并绕着音乐厅跑了起来。也许有人可以预料到这孩子的行为,但他的父母却不明白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虽然其行为举止有些怪异,但父母还是觉得他是个正常的孩子。

事实上,就这件事情来说,他确实是正常的:他懂得制订周密的计划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他的所作所为也完全符合自己的计划。如果我们知道他的计划,就能猜到他下一步的行动。所以说,这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孩子,因为意志薄弱的人是无法为自己的生活制订出如此完美的计划的。(www.xing528.com)

每当他的母亲在家接待亲友或举办宴会时,他总是把客人从椅子上赶走,或者去抢那些客人正想去坐的椅子。而他的这些行为同样是跟他的目标和原型一致的。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他的生活目标就是凌驾于他人之上并控制他人,他要始终占据父母所有的注意力。

可以猜测,这是一个曾经非常受宠的孩子,如果能继续受宠,他就会乖乖听话。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失宠的孩子。那么,他是怎么失宠的呢?答案肯定是他有了一个弟弟或妹妹。这个孩子在他5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处境变了,他觉得父母抛弃了自己。而为了夺回自己原本拥有的中心地位,他开始了各种尝试和努力。这也就是他为什么总是缠着父母,让他们时刻不得安宁。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孩子完全没有做好准备去面对自己的新环境,作为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他从来没有培养起任何集体感,也就是说,他根本不懂得如何适应社会。他只关心自己,脑子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得失。

当问及他的母亲“这孩子对自己的弟弟怎么样”时,她强调说,他很爱自己的弟弟,只是每当兄弟俩一起玩耍时,他总把弟弟推倒在地。显然,根据这样的行为,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个男孩根本不爱自己的弟弟。

为了充分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意义,我们应该把他与平时常见的那些好斗儿童进行对比,这些孩子虽然好斗,但并不是片刻不停地惹事。他们非常聪明,知道经常打架的话,父母肯定会出面制止他们。于是他们就渐渐改掉了争强好斗的毛病,只保留大人认可的行为习惯。但那些旧毛病还是会偶尔出现,比如在跟弟弟一起玩耍时,他会把弟弟推倒。事实上,这才是他玩耍的真实目的。

这个男孩对待自己母亲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如果母亲打他的屁股,他就一边笑一边说一点也不痛;如果打得重一点,他就会安静一会儿,但只过了一会儿,他就又开始打闹了。可以看出,这个男孩的目标决定了他的行为,而他所有的行为也都指向自己的目标,这种规律非常明显,以至于我们可以准确地预测他所有的行为。反之,如果他的原型不是一个统一体,或者我们并不知道他的人生目标,那么我们就无法预知他的行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