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及其缺陷|
观察那些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我们会发现,尽管这些孩子看起来都很聪明(这里的聪明指他们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但却流露着一种深刻的自卑感。聪明当然不是什么必不可少的特质。这些孩子身上都有一种个人化的心理态度,这种态度在很多神经症患者身上都能看到。以一个强迫症患者为例,他明知道数窗户是一种无益行为,却还是无法克制。而一个对有益事物感兴趣的人是不会出现这种举动的。精神失常的人往往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语言系统,他们从来不依据常识说话,而合乎常识的话语恰恰是社会兴趣的体现。
将常识判断和个人判断作比较,我们会发现,基于常识的判断往往是正确的。人们通常运用常识来区分好坏,虽然在复杂的情况下,简单的常识会让我们出错,但是随着常识的积累,这些错误又会基于新的常识进行自我更正。但是,那些只关注自身兴趣的人却很难像别人一样区分正误,实际上,他们这样做反而暴露了自身的不足,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旁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以犯罪为例,如果询问罪犯的智力、理解力以及犯罪动机,我们会发现罪犯总是觉得自己的行为既聪明又英勇。他会认为自己完成了某种超越,也就是说,他觉得自己的聪明才智超越了警察,并且能够战胜他人。在他看来,自己俨然是一位英雄,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其实与英雄大相径庭。他缺乏社会兴趣,这与缺乏勇气、性格懦弱都是相关的,因此他总是把精力放在生活的无益方面。那些执着于无用事物的人通常会害怕黑暗和孤独,他们总想跟别人待在一起,而这恰恰就是懦弱的表现。事实上,制止犯罪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让每个人都知道,犯罪没什么了不起,那只不过是懦弱的表现。
众所周知,有些罪犯在30岁以后会工作、结婚,在以后的日子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是为什么呢?拿小偷来说,试想一下,一个30岁的小偷哪里比得过一个20岁的小偷呢?后者更加狡猾也更加强壮。而且,到了30岁,罪犯不得不考虑换一种生活方式,他已经很难靠犯罪来糊口了,因此,一个惯犯就会选择金盆洗手。(www.xing528.com)
我们还需要知道另外一个与罪犯相关的事实,那就是加强对罪犯的惩罚并不会让他们害怕,这种做法反而会激发他们的英雄幻想。要知道,罪犯通常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在他们的世界里并不存在真正的勇气、自信、常识或者对普世价值观的理解。这样的人是很难融入社会的。神经症患者不太可能创办一个俱乐部,对于一个有广场恐惧或者精神错乱的人来说,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问题儿童或者自杀的人从来不会交朋友,其中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不交朋友是因为他们的早期生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的原型选择了错误的人生目标,并且把他们引向了生活的无益面。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个体心理学在教育儿童和训练神经症患者方面能做什么吧。这里所说的神经症患者包括患有神经症的儿童、罪犯以及那些试图借助酒精来逃避生活的人们。
为了能够快捷地找到错误所在,我们会在一开始就询问患者,他们自身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很多患者都会把问题归咎于新的环境,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在这一具体情况发生之前,患者就没有为即将到来的环境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随后的调查证明了这一判断。如果一直处于舒适的环境中,患者原型中的错误就不会表现出来,然而,每一种新环境都是一种考验,患者必须根据其原型创造出的统觉系统对新环境做出反应。他的反应是具有创造性的,并且与其生活目标一致——这一目标在他的生命中统领着一切。在早期研究个体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应该抛开遗传以及其他一些独立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原型会根据它的统觉系统对生活经验做出回应,而我们要想取得任何进展,就必须把统觉系统研究透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