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帮助幸存者更好地活下去
遭遇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创伤,区别只在于程度的轻重。那些心理创伤严重者,会出现持续的身体不适和精神消沉,甚至崩溃状态,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很可能出现恐惧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还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心理阴影中。
首先,由于灾难事件来得突然、刺激强度大,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而难以忘却。这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醒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比如惊恐、胸闷、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有些人在获救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一个人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记忆就会闪回,或者处于颠簸的汽车上、听到嘈杂刺耳的声音,都会重新唤醒他的创伤体验。
其次,灾难的强破坏力往往是毁灭性的,在短时间内摧毁生命,带来大量的财产损失,导致人们产生无助感、无力感、丧失感和脆弱感。很多人会否认痛苦经历,即不愿相信眼前的事实,他们会出现从悲痛到无助、绝望等各种情绪反应,并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最后,灾后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负疚感。一些灾难的幸存者在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难过、悲痛的同时,会因为自己活着,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会因为自己没能帮助更多的人而自责,会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这些消极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处理,幸存者就有可能产生退缩和自我封闭,并不堪承受自责的压力。
对灾难幸存者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快地从创伤中恢复,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活下去。一般而言,对亲历灾害的幸存者进行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最理想时间是灾害发生24小时后至72小时内。灾后发生6周以后进行干预,很多负面影响的消除将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人员才能完成。(www.xing528.com)
2.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有利于救援参与人员的身心安全
救援人员被暴露于大量的伤亡现场中,虽然他们可能并非是灾难事件直接的受害者,但由于目睹大量惨烈的事件,他们将成为受到心理危机伤害的首要人群。救援人员可能因为自己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因为自己没有挽救一个“似乎可以”挽救的生命而自责,甚至愤怒,并进而导致不理智的救援行为等。另外,已经撒出的救援人员也可能长期处于救援的场景中,不断回忆那些令人痛心的场面等,甚至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与生活。因此,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对于救援人员的身心安全也是非常必要的。
3.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有利于灾区社会秩序的稳定
灾难面前,许多受灾人员会出现各种过激的情绪,此时需要及时的疏导与干预,以防止群体性心理事件的发生。在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任何一点轻微的变化都有可能激起受灾群体的强烈情绪反应,这些变化可能包括余震,也可能包括一些社会事件,例如某种伤亡或救援的传言都极容易在此时成为引起群体性情绪爆发的原因。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教育大家认识自身在危机状态下的各种情绪反应有利于民众服从抗灾的工作安排,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