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你已经患了厌食症,希望你能接受这个现实……”好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我顿时呆若木鸡,医生说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变成厌食症患者,当初节食的动机也只为了一个字:“美!”。看见自己肥胖的身形,实在是有碍观瞻。什么迷你裙、紧身衣,也只有一个“看”字罢了!我好不甘心,我要减肥,我要有一天能穿上它们!强烈的斗志在心里燃烧着,意志也异常坚定!试想如果当初把这种决心放在学习上,相信收益也不少!噩梦也随之开始了。每天,我只进食少量食物,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的体重也真的下降了。我欢喜若狂,更加疯狂地进行我的节食大计。进餐越来越少,三餐变成两餐,两餐变成一餐,最后连一餐也索性不吃。就在此时,我感觉到身体发生变化了。我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食物一点也提不起我的兴趣,就算勉强吃下也会呕吐。在没有能量营养供应的情况下,身体的机能逐渐下降。我经常感到头痛晕眩,手脚冰冷,四肢更会软弱无力,身子单薄得弱不禁风。直到有一天,我晕倒了……
“食物”曾经是我最不愿意看见、听见的名词。每当我想起食物,便想起“脂肪”,这是绝大部分女孩子都讨厌的东西,更何况我是一个爱美的人。
照着镜子左看看、右看看,腰部好像略粗,整个人看来胖胖的,于是我下定决心,全力以赴,实行“减肥”!每一天,我只吃少量食物,一天又一天后,我渐渐失去了对食物的兴趣,甚至任何东西放进口里,便起心理反应,本能地把它们全吐出来。记得那时的我像着了魔似的继续“绝食”下去,身体日渐消瘦。然而每当照镜子时,我看到的却是恍如在“哈哈镜”中那么肥胖的我。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终于,我得到了我应有的结果,身体出乎意料的“纤瘦”,然而我却被人送进医院中抢救。我很感激那几位抢救的医生、护士,把那个“咎由自取”的人从死神手中抢回来。
经过那次亲身体验后,我整个人如释重负。发觉“食物”这名词倒有意义的,它能供给人们足够的热能,维持身体正常的运作。只要在日常生活里吃到适量的食物,多做运动,注意食物的营养、卫生,简简单单的饮食习惯,便能拥有健康的身体。经历过这段漫长的康复之路,令我领悟到:健康的人是最美丽的,没有健康的身体,根本算不上美。
☞解析
神经性厌食症最主要的症状是患者对食物提不起兴趣,没有胃口开怀吃东西。患者的想法和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即使已经很瘦了,但还老是觉得自己很胖。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标准诊断,厌食症患者的体重往往低于标准体重指数的15%。
厌食症常发生在10~30岁的女性,平均发病年龄是17岁。有些患者是刚好发生在经历压力事件之后,例如转学,离家去外地求学,或是在身体、情感受创之后等,但大部分仍为隐藏而渐进性发病,其中一半的病人,偶尔会有暴饮暴食的现象;40%的病人,会自己催吐;而有些人会使用泻剂、减肥药或过度运动来想办法降低体重;也有在长期节食减肥,饮食习惯产生异常后,再逐渐发展成厌食症的例子。
厌食症常常合并焦虑、忧郁、强迫性想法、或与完美主义个性一起出现。也有研究指出,这类患者思考较固执、缺乏弹性;会极力想控制周围环境,但又无能为力;或是有长期情感压抑,社交被动的情况持续出现。
厌食症,不再是明星的专利
厌食症这个病名的出现,开始是与明星有关的。如现年届70岁的美国著名影星简·方达(1937年出生)仍然漂亮、迷人。在《简·方达回忆录》中,人们才发现,原来这位大明星也有难言之隐,她自12岁时就患上了厌食症与暴食症,且这种困扰长达25年之久。经典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More》的主唱卡伦·卡彭特的英年早逝至今让歌迷们扼腕叹息——为了保持身材的苗条,她长期服用轻泻剂和节食,最终患上神经性厌食症,1983年年仅32岁便离开了人世。王菲因失恋,短短两个月瘦了约5公斤,被疑患了厌食症。台湾地区歌手王杰患了厌食症和抑郁症,体重一度差点跌破40公斤,一吃饭就呕吐。显然娱乐圈的明星依然是厌食症的高危人群,其中演员或模特因为时刻要保持形象而更容易产生压力,导致厌食,因此这些行业仍然是厌食症的高危行业。由于种种传媒及选美比赛中对苗条身材的标榜,使以“瘦”为美蔚为风尚,这种厌食症患病群体已经从娱乐圈蔓延到普通市民中间。据2002年的医学调查显示在新加坡人口中,有0.5%~1%的人患有厌食症,其中女性患者超过90%,死亡率高达15%~20%。美国有500万人患有进食障碍,其中有10%因救治无效去世。神经性厌食症近年来已成为许多求美女性挥之不去的梦魇。
厌食,减肥惹的祸
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不过,自古至今总有一些女性以食为敌,出现这种反常现象是因为她们患了厌食症。而厌食症的出现,多数与风起云涌的减肥运动脱不了干系。“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是两千年前的古老悲歌,而“女人好细腰,城中多饿死”则是今天的城市悲歌。神经性厌食症在20世纪60年代少有出现,它只能出现在温饱后追求美的现在。杨贵妃时代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已经过时,人们公认的美女清一色属纤瘦型的,难怪现代女性对“魔鬼身材”疯狂崇拜,整天都忙着如何节食减肥,如何令自己看来更瘦一点,更漂亮一点。骨感美疯狂流行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悲哀,对年轻人的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也对整个社会造成种种负面影响。
为了减肥,她们开始常常避开家里人采取一些使自己体重减轻的措施,如不在公共场所进食;也不愿与家庭其他成员一起吃饭;不吃早餐去上学;特别是不愿吃易于增肥的食物如面包、糖、牛奶等;或者会在餐后借故到厕所里,把刚吃过的东西吐出来;也有的患者使用泻药,让自己减少水分,胃肠蠕动加速;还有的可能增加运动量,让自己消耗更多热量。她们如此努力地减肥,结果就是造成体重过轻,低于标准,但是她们与正常减肥所不同的是对于自己身材的认知出现了歪曲,她们不会觉得自己太瘦了,相反地,还是嫌自己太胖,必须继续“加油”才行。最后结果就是让自己的体重严重低于正常标准。大多数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最初只是为了减肥而少吃少喝,这样导致食欲中枢长期处于抑制状态,渐渐变得没有食欲,最后发展成即使再刺激大脑神经也不会兴奋,进而见到食物就恶心,如此恶性循环下,身体便严重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及躯体功能紊乱。女性患者还因此月经失调甚至停经。她们的皮肤变得粗糙干裂,体温下降,心跳缓慢,身体衰弱,脱水,脸色苍白,精神无法集中,甚至感到焦虑或忧郁,心脏功能变差,甚至会晕倒。这样的病人如果不加以诊治,会造成各脏器衰竭而死。
厌食,解决“冲突”的手段
她们的厌食,除了“怕胖”外,还有可能是因为爱恨纠缠。有约1/3的厌食症患者,发病原因是出于对某种压力“反抗”的逆反心理。比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控制,过度保护,使得孩子觉得没自由,或孩子为了表示自己已长大,要求被承认长大,常常向家长的权威发起挑战,而她们唯一可以挑战成功的大概只有在进食这件事上,“你让我多吃,我偏不吃”。有些孩子为了转移家长对他们学习成绩的关注,也采用“厌食”的方法,他们会认为“我身体出了毛病,你们就不会再那么关注我的学习了”。还有的厌食症患者往往把父母的事变成自己的事,不惜牺牲自己来拯救家庭。如一位少女,认为父亲过于大男人主义,她对父亲说,如果我没有患病,你会低声下气地听我的话吗?另有一类厌食症患者,她们不是怕胖,而是害怕外面的世界,稍有挫败,便把怨气发在父母身上。结果与父母纠缠得难分难解,极力斗争,病人与家人同样地苦恼。另外过度地注重外貌、身材,则有可能与“自我认同危机”,或者是“自我认同障碍”有关。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青春期属于“认同期”,患者在追求肯定、被认同的需要的驱使下,除了以整形改变外观,其他还包括以名牌物品装饰自己、刺青、追求新潮、尝试吸烟、使用迷幻药等。当然,用功念书、遵守规定等符合父母、师长、社会期望的行为,也出于相同的原因。厌食症还有可能是一种自我强迫现象。一般情况下,许多家长往往只看到了孩子的“厌食”,而看不到其背后的心理问题。
厌食症,如何早期发现
厌食症病人自己常不自知,所以家人及早发现厌食症患者的异常,并及时带她们看病非常重要。下述几点是厌食症的早期表现。
第一是无任何原因可解释的进行性消瘦,这是较早受到人们注意,较明确的症状之一。此时病人口头上承认身体欠佳,但总是找出种种理由来辩护,如学习太紧张、睡眠少或劳动太累等,尽力回避提及进食的问题。
第二是对食物有特殊的态度或过分的兴趣,喜欢翻阅食品方面的书籍,喜欢与人讨论食品的营养价值。有些人突然一改不愿做家务的习惯,自己下厨房做饭或讨厌别人提及食物;有的人平时对家人态度很好,但只要家人摆好饭桌让他一起吃饭,她就会大发雷霆。有些厌食症孩子的家长说,只要一吃饭,家里就得打架。
第三是进食量锐减,进食时避人。进食明显减少,每天进食量50~100克或不吃主食,不食肉、蛋,以清水煮菜充饥。有一部分病人回避他人在场时进食,常谎称吃过了,看完书再吃等而不与家人共同进餐。另有些病人在被迫拉到餐桌前进餐时,常乘人不备把饭菜倒进口袋里,或把食物放进口中后吐掉。
第四是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三个月以上的闭经。(www.xing528.com)
第五是惧怕发胖,给自己制定残酷的减肥计划,在别人都认为她体型已很苗条时,她仍称自己很胖,或某个部位胖得不行,要继续减肥。
第六是与消瘦不相适应的精力旺盛,病人已瘦成皮包骨,但仍坚持每日至少几个小时的活动,从不肯卧床休息,只要睁开眼,便片刻不想休息。她们的宗旨是:能走着不站着,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
厌食症,治疗很困难
对于厌食症,令人担忧的是很多患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患上了厌食症,因而延误了就诊,造成病情恶化。很多患者,往往是因为骨瘦如柴、免疫力下降引发感染或是血压、血糖严重偏低时,才来看医生。她们接受诊断以后,才发现这些症状是厌食症造成的。甚至有部分情形极端的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和形象有强烈的错觉,明明已经瘦得皮包骨,还一意孤行地坚持“减肥”。因此厌食症治疗的最大障碍,是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缺乏正确的认识。2006年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因消化、闭经等到医疗机构中看病的厌食症患者中,有50%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更不用说根本没求过医的患者了。
厌食症的治疗,重要的是先完成两个必须立即执行的阶段目标。第一是营养重建,第二是恢复正常饮食习惯。一般采用门诊追踪,配合药物治疗,再辅以个人、团体或家庭治疗;若有严重内科合并症出现,也应考虑内科住院及强制灌食治疗,但必须慎重。
在门诊常见厌食症患者多由家人半强迫地带来,病人除了心不甘、情不愿外,更常见抗拒治疗的情况,所以精神科或心理科医师必须在治疗一开始,就与患者订立明确的治疗“契约”,不容他们讨价还价,坚定而温和地让患者接受规则。在让患者渐渐信任医师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治疗联盟”,并了解种种与厌食症有关的不适当想法、认知扭曲、不当进食或催吐行为及种种可怕的后遗症,与医师真正好好配合,来寻求症状的逐渐缓解。
厌食症患者的预后差异相当大,从最轻的“短期就能康复,不再复发”,到最严重的“死亡”都有。患者能否与医生配合,能否与医生建立良好关系,是厌食症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家属应做些什么
家属应认识到厌食症是一种疾病,因此要对病人给予理解和关心。有的亲属把病人的症状当作思想问题,如厌食症的节食行为被认为是爱美,甚至被认为是品行问题进行训斥,这样使患者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导致病人把症状隐藏起来。有益的做法是家属给病人以理解,认识到这种病与其他疾病一样,需要关心。尤其在父母教育方法不一致的家庭中,既不能让病人加入某一方去反对另一方,也不能利用病人的病情去指责另一方。不能以强迫的方式让病人接受医护、亲人为他订下的体重标准,更不要企图去控制病人的进食行为,而是要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目前的状态,以及异常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和发展下去的严重后果。让病人自己考虑应采用何种方法来摆脱窘境,给病人以思考及选择。家人要与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是保障疗效的关键。一般就诊后,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都要靠家人和病人的配合才能完成,尤其对进食的限定。保证病人进食是纠正病人营养不良,以及消除惧怕进食过量引起发胖的心理是关键一环。要密切观察服药的剂量及出现的反应等,如有病情波动,不能执行治疗方案时,要及时找医生讨论下一步治疗方案,使治疗顺利进行。
厌食症,如何预防
(1)不让食物成为家中争论的主题。
(2)你的子女当中若有过胖的,不要取笑他们,要鼓励他们吃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并多做运动。
(3)告诉你的子女,每一个人都是独特而有价值的。
(4)为人父母者切忌过于专制,应该给子女一些空间犯错、成长,并适当地引导他们。
(5)时常鼓励赞美子女的表现。
(6)容许子女表达他们的想法,当他们愤怒时,教导他们控制自己的脾气。
(7)用话语和抚摸来表达对子女的关爱,不要常常让子女觉得颓丧。
(8)当子女发牢骚时,父母应做一个倾听者,不要打断或妄下结论。
(9)若父母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应尽早请教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