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挫折产生的条件
挫折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是在自我评价倾向性的推动下,根据社会期望、自我抱负水平对自我行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时产生的。它产生于以下几种条件:
(1)有行动动机和明确的行动目标。动机是推动个体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没有一定的动机和目标,挫折的产生也就无从谈起。例如,大学生为取得奖学金,争取各门功课的好成绩。
(2)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或行动。个体所感受到的现实的挫折是在他采取一定的手段,为满足一定的需要、实现预期目标的实际行动中产生的。没有满足需要和达到目标的手段与行动,即使目标再高远,动机再强烈,也不会产生挫折感,或只能产生想象中的挫折感。
(3)有挫折的情境发生。如果动机和目标能顺利获得满足或实现,就无所谓挫折。如果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实现目标过程中受到阻碍,但通过改变行为,绕过阻碍达到目标,或阻碍虽不能克服但能及时改变目标与行动方向,也不会产生挫折。只有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受阻但又不能逾越时,才构成挫折情境。没达到是情境,只是尝试而没达到则不构成挫折情境。如有的大学生一入校就为自己定好了考研的目标,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考取,这样就形成了他的挫折情境。如果这个大学生仅把考研究生作为一种尝试,即使没有考上,也不构成挫折情境。
(4)主体必须对目标受阻有知觉。是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挫折时,必须有所知觉和认识。如果客观阻碍存在,但人们主观上并无知觉,就不会构成挫折。
(5)必须有对知觉和体验产生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具体来说,行为主体在受挫后往往有焦虑、恐惧、紧张、愤懑等反应。
二、大学生常见的挫折
(一)专业意识与价值观的困惑带来的挫折感
大学的专业学习对很多学生而言是很陌生的。大多数学生高考的志愿都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劝慰和参谋下盲目填报的。有的只是为了高考可以过分数线;有的只是为了毕业之后选择职业可以方便一些;还有的只是跟着赶时髦而盲目地追求热门专业。因此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多数都是迎合教师劝慰和家长要求的被动服从。只有少数学生是出于个人志向的主动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大学校门之后,专业学习和个人志向的矛盾就显露出来了。当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志向大体一致的时候,大学生当然会感到满足、欣喜和安慰,并由衷地增添学习的动力。但当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志向不一致时,就会感到苦恼、失落、迷惘、困惑与彷徨,有的学生甚至想退学重考。而重考的代价是很大的,所以,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坚持把四年本科读下来再说。这样的学生必须进行学习心理的自觉调整,否则,有可能与烦恼和痛苦相伴四年,影响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二)学习动机过强与“力不从心”导致的挫折感
学习动机缺乏会产生心理上的空虚和无聊,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反之,学习动机过强也会降低学习效率,并更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困扰和生理上的不适。有些学生不顾自己的客观条件,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定得很高:总分一定要考入班级的前三名;一定要考取重点大学的研究生,等等。他们认为,只要我努力了,我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由于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太高,这样的学生即使有了成就也没有成就感,有了一点点疏漏,就会无休止地责怪自己,使自己总是生活在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状态之中。
(三)强烈的理智感与学业成绩不理想而形成的挫折感
大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和交往范围、生活领域的扩大,使他们的理论思维也得到发展,进入大学后,接触了广泛的科学知识,心理上产生了大量新的需要。他们一方面敬佩有成就的科学家,另一方面希望大量阅读各种相关学科的书籍,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但是,大学生刚经过由高中向大学阶段的转变,心理上一下子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业成绩不太理想。大学生毕竟缺乏一定的识别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凡是迎合自己口味的,就不加批判地接受,这样在吸收过程中难免存在一知半解或曲解的情况。因而,他们感到自己能力差,觉得没有前途,从而产生挫折感。
人际交往在人的需要结构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之中,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对友谊、对朋友有着热切的依恋和期望,大都渴望有较高的人际沟通能力,以不断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由于交往经验与技巧的不足,交往过程中沟通不足、关系失调、人际冲突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心理挫折。如不少大学生都感觉不知道如何与同学、老师、辅导员交往。由于人际交往的受挫,不少大学生便产生了“大学同学之间的交往怎么和高中不一样?”“在大学里没有知心朋友,感到孤独!”的悲叹。此外,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那些具有封闭性和攻击性性格的学生,很容易与他人在心理上产生距离,虽然他们终日周旋于人们之间,却感到缺少知心朋友。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不合群,受到周围人的排斥甚至孤立,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冷漠、猜忌甚至敌意。
(五)性能量旺盛与性心理不和谐而造成的挫折感
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性的能量最为旺盛的时期。但从性成熟到以合法婚姻形式开始正常的性生活,一般需要近10年左右的时间,有人将这段时间称为“性饥饿期”。马建青等曾对319名大学生作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这段时间里,大学生的性心理发展往往表现出矛盾性的特征。一是正常的性生理冲动与传统道德约束之间产生的强烈心理冲突,这些心理冲突造成部分大学生心理负荷严重超载;二是性心理成熟与性意识发展滞后的冲突,实践证明,一些大学生的性心理早熟,但性行为与正常发展模式偏离就属于这种情况;三是与异性的亲近性与文饰性的冲突,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与异性的交往过程中,行为表现的矛盾性比较明显,例如,心理对异性很感兴趣,但表面上却显得无动于衷,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在内心深处很想体验异性之间的亲昵行为,但表面上似乎又很讨厌这种亲昵。
(六)追求就业公正与表现偏执而产生的挫折感
大学生在择业中渴望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机会均等,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在很大范围内是双向选择,行业壁垒和地方壁垒还没有打破,从政策上对生源等还有种种限制。此外,有些单位只接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或者附加如身高、相貌等“苛刻”条件。还有由于市场发育的不完善,难免有人情关系、钻空子等丑恶现象。凡此种种,使不少毕业生深感平等、公开的市场原则并没有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有的抱怨自己“出身”不好,“生不逢时”,怨天尤人,表现得过于偏执,缺乏必要的理解及耐心。例如,有的大学生求职受挫便一蹶不振,垂头丧气,陷入失望、焦虑、苦闷的情绪之中,有的甚至出现社会适应恐惧症状。
心灵氧吧
海伦·凯勒(www.xing528.com)
海伦·凯勒(1880—1968年),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七岁那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了说话。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
(资料来源:http://baike.sogou.com/v88650.htm,搜狗百科。)
三、影响挫折感的因素
影响挫折感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动机强度
挫折的产生与否和个体的需要、动机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动机一旦产生便引导个体行为指向目标,但动机产生之后可能遭遇到的结果有四种:第一,动机无需特别努力即可达到目标;第二,动机的实现可能受到阻碍或延迟,但最终可以达到目标;第三,当一种动机正在进行之中,忽然会有一种较强大的动机出现,使个体放弃前一动机而选择后一动机;第四,动机行为受到干扰和障碍,使个体无法达到目标而感到挫折、沮丧、失意。只有第四种情况是挫折。因而,需要越迫切,动机越强烈,受挫后,挫折感越强。
(二)自我期望值
对任何事物的自我期望与现实都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只考虑主观愿望,人为拉大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会产生挫折感。
表现有三种情况:
(1)期望值绝对化——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有的学生将生活中的不快乐,学业中的失利、失恋等都看作不应当发生的,认为大学生活应当是圆满而理想的,因而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当遭遇失败与挫折时,变得束手无策,痛苦不堪。
(2)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使是喜忧参半的事情,看到的也只是消极的一面。例如:一次评优失利就认为整个评优体系有问题,从而只看到消极的一面,看不到积极的一面。
(3)无限夸大后果——有些人遇到一些小挫折,却把后果想象得非常糟糕、可怕。夸大后果的结果是使人越想越消沉,情绪越陷越恶劣,最后难以自拔。例如:一次考试失利,就对自己全面否定,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然后无限延伸:学业不佳,不能考研,不能考研就不能有好工作,如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好的前途等。
(三)个人抱负水平
一个人是否觉得受到挫折与他自己对成功所定的标准有密切关系。抱负水平是指按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目标规定的标准。规定的标准高,即抱负水平高;规定的标准低,即抱负水平低。报负水平高的人比报负水平低的人易产生挫折感。如甲乙丙三名同学考试都是80分,甲非常满意;乙觉得和自己预料差不多;而丙同学感到失败。丙同学抱负水平最高,乙次之,甲相比较最低。
(四)个人容忍力
个人容忍力是人们遇到挫折时适应能力的差别。个人容忍力不同,人们对挫折感受的程度也不同。有人能忍受严重挫折毫不灰心丧气;有人遇到轻微的挫折就会意志消沉;有人能够忍受别人的侮辱,但面对环境的障碍却会焦虑不安、灰心丧气。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对挫折的容忍力受到人的生理条件、健康状况、个性特征、过去挫折的社会经验、个体对挫折的主观判断、对挫折质量的思想准备等因素的影响。
心灵氧吧
案例:考试刚刚结束,我的心情很沉重,很难过,不知为什么很想哭,似乎觉得一切都和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我甚至都不知找什么样的借口来安慰自己。我只想要求我想得到的,可为什么都觉得没有。我的感觉很不好,我准备了很久也自认为还可以,可不知为什么我做题的时候状态很不佳,我似乎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了,而且很怀疑。一生从未有过的感觉,似乎一点都不自信,从未有过的感觉!我感觉生活没有一丝的惊奇,没有一丝的期望。只感觉一切都像死灰一般,没有一丝的生机。追求确实是一个过程,必须要有回报,的确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如果没有一丝的成功怎么再来期望成功呢?怎么再有奋斗的动力?我不知道成绩的结果,但感觉告诉我没有达到我的目标,每当我有一丝放松的时候,我都会受到惩罚。我不明白为什么?想想我的大学,恋爱失败、考试失利、评优受挫,我变得自卑、退缩、不敢相信自己了,我到底该怎么办?
解析:这位有着辉煌中学时代的大学女生,被挫折深深地包围着。在面询中,她谈到自己的过去是伴着鲜花与掌声走过来的,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因而当挫折到来时,便有些束手无策,当考试揭晓后,结果并不如她想象得那么不理想,从信中可见,她的自我期望很高,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当她认真面对自己的现状时,她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并将学业坚持下来,最后战胜了挫折,又恢复了以往的自信与笑容。
(资料来源:http://www.docin.com/p-485387221.html,豆丁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