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氧吧
从“拾柴火”看个性模式
在心理学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的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未完待续)
(资料来源:http://wenku.baidu.com/link?url=iNDkNDw26ddsmygG76_aLIPM1xdHFR9zRL-p_uyNRggnjPRmXfFIJpWNPS8Q0p0afnWF9ptAQIltlYoFaB--ua7Z_EOMRqUNkV4xt7O-XjO,百度文库。)
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待冬天夜晚取柴以便烤火取暖这一相同的客观现实,各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人不怕黑、不怕冷,高高兴兴地到山沟里去取干柴;有人虽然也去山沟,却嘟嘟囔囔不愿意;有的怕黑又怕冷,图方便就近取湿柴,等等。可见每个孩子对待相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因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同。在心理学中将他们这些态度和行为称为人格特征。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一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指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戴的假面具。它代表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面具随人物角色的不同而变换,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人物性格,犹如我国戏剧中的脸谱。
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人格(个性)(personality)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通俗地说,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合,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一个人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反映了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主要包括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一)独特性
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又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长起来,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没有哪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正说明了人格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心理学家着重于个别差异的研究,但也承认,生活在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人也有一些相同的人格特征,如中国人含蓄内向,西方人直率外向;德国人保守,法国人浪漫;英国人有绅士风度,美国人有创新精神,等等。
(二)稳定性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人格具有稳定性。由于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那些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属于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其为人格特征。例如,性格内向的人因为喝了些酒比较兴奋,一时话多了点,并不表明这个人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是说它就不会发生变化,实际上随着社会生活条件和一个人的发育成熟,他的人格特点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心灵氧吧
本性难移的蝎子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而稳定的气质特征和性格特点。
从前,有一个地方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过池塘,但不会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面前央求道:“劳驾,青蛙先生,你能驮着我过池塘吗?”“我当然能。”青蛙回答。“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必须拒绝,因为你可能在我游泳时蜇我。”“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蝎子反问。“蜇你对我毫无好处,因为你死了我就会沉没。”青蛙虽然知道蝎子是多么狠毒,但又觉得它说得也有道理。青蛙想,也许蝎子这一次会收起毒刺,于是就同意了。蝎子爬到青蛙背上,它们开始横渡池塘。就在它们游到池塘中央时,蝎子突然弯起尾巴蜇了青蛙一下。伤势严重的青蛙大喊道:“你为什么要蜇我呢?蜇我对你毫无好处,因为我死了你就会沉没。”“我知道,”蝎子一面下沉一面说,“但我是蝎子,我必须蜇你。这是我的天性。”
(资料来源: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jVyHwNDLF-sYUqYs5c4IntBEo_fm6k3Vq1NI_cYwDWVY0xvLH35scpB-PhEInq9FcxOt0MrpHADgZItQmDwW5a,百度知道。)
(三)整体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得到,但却表现在行为中,让人的各种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一个整体,体现了他的独特的精神风貌。
(四)功能性
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即人格决定行为乃至命运。有一句古印度谚语是这样说的:“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
心灵氧吧
性格决定命运
1998年5月,华盛顿大学350名学生有幸请来世界巨富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演讲,当学生们问道:“你们怎么变得比上帝还富有?”这一有趣的问题时,巴菲特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原因不在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功效的事情呢?原因在于习惯、性格和脾气。”盖茨表示赞同。无论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好比是水泥柱子中的钢筋铁骨,而知识和学问则是浇筑的混凝土。
(资料来源:http://xmwb.news365.com.cn/zq/200911/t20091114_2523899.htm,新民晚报。)
(五)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www.xing528.com)
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因而,一个人的人格必然会反映出他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的特点,它受到教育的影响。这说明人格具有社会制约性。但是,人的心理,包括他的人格,又是大脑的机能,人格的形成必然要以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基础。所以,人格又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在心理学界,存在各种不同的人格理论,对人格的结构也有不同的看法,现就其中的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做简要介绍。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并不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一)意识层次理论
(1)意识是人能认识自己和环境的心理部分,在人的注意集中点上的心理过程是意识的。
(2)无意识(潜意识)是意识的深层部分,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以后的各种欲望,由于社会标准不容,得不到满足,被压抑到无意识中。
(3)前意识是虽然此时此刻不能意识到,但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或在没有干扰时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二)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原始力量的来源,通过遗传获得,完全处于无意识中。要求满足基本的生物需求,毫无掩盖与约束,寻求直接的肉体快乐。受快乐原则支配。是个体发生史上最古老的人格结构成分。
(2)自我:人格结构的表层成分,在个体与环境的接触过程中,由“本我”发展而来。是本我与环境关系的协调者。受现实原则支配。
(3)超我:人格的道德维护者,从儿童早期体验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产生。由良知和自我理想两部分构成。受道德(唯善)原则支配。
四、人格的构成
人格(个性)的结构十分复杂,是一个多水平、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的有机统一体。一般认为,人格结构包括个性(活动)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组成部分。
(一)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性行为的动力系统。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个性因素。就人的整个心理现象而言,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系统,也是个性积极性的动力源泉。主要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因素构成。在个性倾向性的各个组成因素中,需要是基础,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最初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动机、兴趣、信念等都是需要的各种表现形式;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处于主导地位,它制约着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是人们言论和行动的总动力和动机系统的最高调节者。
(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以某种机能系统或结构的形式在个体身上巩固下来而形成的,因此带有经常、稳定的性质;但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个性心理特征又缓慢地发生变化。
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它们直接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一方面,个性心理特征受个性倾向性的调节;另一方面,个性心理特征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性倾向性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说,个性是一个各因素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心灵氧吧
性格不怕内外向,只要精神有深刻指向
内向和外向主要是指人的精神指向。比较关注内心的是偏内向,比较关注外部世界的是偏外向。关注内心的人着力发展自我感,首要面对的是如何喜欢自己;关注外在的人着力发展社会能力,首要面对的是被人喜欢与被环境认同。两种力量对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内在肯定和自我认同的人不可能有持续的力量去发展朝外的进取与奋斗,一个只关注外界但从不自省内心的人也不可能获得成功。内向的力量是树根与树干,外向的力量是枝叶、花蕾与果实,这两种心理力量恰好是并存相依的。
世俗文化习惯把外向的人想象为乐观、开朗、热情、自信、进取,把内向者想象为保守、压抑、退缩、不安、胆怯、不合群。当然,内向的人很自我、内省、另类,不按常规出牌,自然难得文化导向的喜欢;外向的人不固执己见,从众,随和,喜欢分享,依赖规则,服从环境,追求社会认同,自然容易成为文化价值导向下的“可爱”一族。
区别内向与外向的一个简单依据是问问自己的快乐从哪里来。内向者把心理能量指向自己,以为快乐主要由心而生,不那么依靠外部世界的认同与赞许;外向者把心理能量指向外部世界,喜欢人际交往,好奇,富有冒险精神,对主流文化比较认同。以内向性格为主的人比较有意志、有理想,追求个性、特色的美感和兴趣,喜欢学习,常常会一直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以外向性格为主的人比较灵活、顺从、不给别人或自己找麻烦,能够审时度势、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
很多人陷入社交的烦恼,害怕人际关系,胆怯、退缩,因为自己内心没有快乐,期待通过被别人喜欢、认同来获得快乐,这样的人恰好是外向依赖的人。
(资料来源:http://wenku.baidu.com/link?url=tkWe0SQPqGlat7ivEYVtMgU4He2VLQ1fGD_ybMCKPT5I3QbVJWl1HH5ZOuZ0GSnOroLOtlc3VerF410Qr7OdpwMNsPMlEZqweK4cwFxRWne,百度文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