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心理学人文精神缺失的文化透视

中国心理学人文精神缺失的文化透视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目前中国心理学研究中科学主义的量化范式占据着学界主流,人文精神的质化研究较为缺乏。

中国心理学人文精神缺失的文化透视

三、中国心理学人文精神缺失的文化透视

如果在“文革”期间将心理的社会性研究看作是资产阶级的独占品出于政治缘由的话,那么目前中国心理学研究依然缺乏人文精神则是一种文化价值现象。在近代自然科学与技术给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的背景下,人们崇尚的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精神,此时的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客观、实证和工具价值的精神,是一种反映特定时代的文化精神,其实质是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放在对立的位置。这种文化精神在心理学中的反映就是葛鲁嘉教授所称的小心理学观,“这种小心理学观是以自然科学的成熟学科为楷模形成起来的,它广泛地渗透到了心理学家的科学研究之中。小心理学观在实证的心理学(科学的)和非实证的心理学(非科学的)之间划了一条截然分明的边界。心理学为了保持自己的实证科学性质,就必须把自己严格地限定在这个边界之中。实证心理学是以实证方法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客观观察和实验变成了唯一有效的程序来产生心理学知识”(葛鲁嘉,1995)22。(www.xing528.com)

这种狭隘的科学观在当代中国心理学研究中的表现为:(1)竭力将心理学划入自然科学领域,并走自然科学的道路,具体反映在国家级心理学研究机构、国家部委级开放重点实验室、高等院校心理学系科或专业争相把心理学列入自然科学系列,国家科学基金也通过自然科学途径获得资助,而国家级研究课题几乎都集中在心理与脑、神经系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自然认知的研究,忽视复杂心理的社会性、文化性研究,使中国心理学的高层次研究范围十分狭窄。(2)在学科综合和交叉研究方面,努力同自然科学的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生理学、物理学联姻,而不重视与社会文学科,如社会学语言学经济学传播学、文学、史学等的结盟。(3)在研究方法上仿效自然科学,主要采用客观观察法、实验室实验法、测量法等方法手段,严格遵循实证主义的方法论立场,并通过教育这一文化传承方式将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深入到学生群体的心灵深处。应该说,目前我国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接受的是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训练,这种单一的方法论训练只能带来对人文主义方法论理念的疏远和不理解,甚至憎恨和厌恶。实证主义的方法论理念极容易形成“方法中心主义”,它在中国心理学研究中主要表现为:一是以方法剪裁课题,即尽力寻找适合于实验法的研究课题,将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主要局限在生理心理、自然认知或简约化认知水平。二是强行实施问题与方法的不契合性研究,如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中诸如“面子”、“自尊”、“人情”、“羞耻”、“孤独”、“幸福”、“恩怨”、“价值”、“态度”、“自我”、“人格”等研究课题,并不适宜用实验或问卷调查,但研究者只想用或只会用实验或问卷调查。总之,目前中国心理学研究中科学主义(或称实证主义)的量化范式占据着学界主流,人文精神的质化研究较为缺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