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融合
当代美国著名的方法论者克莱斯万(D.Krathwohl)认为,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两极对立,仅是方法论表达的需要和实践中人们的极端所为,从教育研究来看是一个从质化到量化的连续过程(如图5-1),在这一过程中,纯描述的归纳与纯数量的演绎仅是连续体的两个极点,大多数的研究方法如调查、评估研究、纵向研究、行动研究等则是两极之外的中间。创造性地吸收各自的优点,是每位研究者须以考察的问题,这些方法依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可能某一问题采用此极(指质化)的多些,另一些问题采用彼极(指量化)的多些,重要的是研究问题应决定最适宜的方法取向(Krathwohl,1998)。
图5-1 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连续
(采自《Methods of educational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An integrated approach》,p.26)
另一方法论者维尔斯曼(W.Wiersma)也有类似的看法:“尽管定性(质化)研究和定量(量化)研究具有不同的基础假设,并且当然具有着不同的程序。但在方法上,把它们视为连续体是有益的。因为,从实践的角度看,定量(量化)研究、定性(质化)研究的程序是经常混杂的。无论如何,各种方法论都可以置于从定性(质化)研究到定量(量化)研究的连续体中(如图5-2)。各种方法论在连续体中的位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Wiersma&Jurs,2004)14
上述两位学者至少从三个方面表明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融合的基础:①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不是割裂的二分对立,而是方法连续体的可融合的两端;②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中间方法是融合两端合理因素的不同表现方式;③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不能脱离具体研究问题而空泛地评判熟优熟劣,即避开研究问题谈两种研究方法的优劣是无意义的,相反,社会科学中的大量研究问题往往需要两类方法的创造性融合。
归纳探究---------------------------演绎探究
理解社会现象---------------关系、影响、原因
没有理论或实在的理论-------------理论—基础
整体探究------------------------针对个别变量(www.xing528.com)
背景具体----------------------------背景自由
观察—参与-----------------------研究者不介入
描述性分析-------------------------统计性分析
图5-2 质化—量化研究的连续性特征
(采自《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p.15)
尽管上述两位学者是在更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讨论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相融性问题,但他们的基本立场同样也适合于心理学方法论的思考。概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部分心理学派别在方法论问题上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冷战”思维方式,如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就是一个可供分析的例证。美国机能主义的先驱詹姆斯(W.James)尽管主张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但他对意识的研究却吸收了现象学的合理成分,反对当时流行的意识元素主义观,认为意识不是割裂的片断和静止状态,而是整体的经验与川流不息的过程。詹姆斯认为,每一意识状态都是属于意识的一部分,某一思想总属于某人并与该人的其他思想相关,不会属于别人,因而意识是主观的。他还认为,意识是不断变化的,每一意识状态仅出现一次,不可能重复,因而元素主义的内省是不可能的。可见,詹姆士的意识流学说有明显的自然主义整体人文观。詹姆士的这种既重视实验,又主张意识流直觉感悟,既崇尚自然科学的客观法,又迷恋于人文的自然主义整体观,对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为机能主义的多元方法论奠定了基础。机能主义的晚期代表卡尔(H.Carr)在机能主义的经典之作《心理学》中主张心理学应采用主观观察法、客观观察法、实验法、活动产品研究法等多种方法来研究心理机能,做到方法间的优势互补(车文博,2000)。在研究具体问题的方法整合方面,机能主义的另一位代表卡特尔(J.Cattell)也常为人们所称道。卡特尔在研究人格问题时,创造性地将奥尔波特的个体特征研究法(质化方法)同因素分析的量化研究方法相结合,成功地编制出著名的16PF人格问卷。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方法论主张被认为是科学主义量化研究的一极,但其中也不乏整合趋向的杰出代表。认知行为主义者托尔曼(E.Tolman)在吸收格式塔心理学完形观的基础上,融合科学主义实验和现象学实验的合理成分,提出有别于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的符号—完形学习理论(sign-Gestalt learning-theory)。当代折衷行为主义者班图拉(A.Bandura)广泛吸收了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有益思想,先后提出社会学习的观察学习论、交互作用论、自我调节论、自我效能论,并在科学主义实验法的基础上,吸收人本主义方法论的合理性,提出了社会学习的纵向研究策略(R.Lundin,1991)。当代心理学的两大阵营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尽管在基本立场上存在着一定的对立,但在具体方法上,都有多元方法论的倾向。人本主义提出统合主观经验范式与客观实验范式的尝试已有目共睹。认知心理学在物理符号主义的量化范式下,也力图以“口语报告”法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口语报告法(亦称大声思维法)是对认知的内在思维活动所作的一种质化分析技术。这一技术包括两个基本步骤:(1)根据被试作业的内部操作,通过观察—谈话获得第一手资料(包括整个过程的观察、记录、录像、录音等);(2)将已获得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分析,通常一个研究小组花几十个小时的时间来对一小时的认知作业操作进行分析;研究者之所以投入如此的精力,是因为过去的统计量化分析只分析操作的结果,无助于了解内部的认知过程,故而认知心理学家发出这样的警告:“在获得对于思维过程更好的了解之前,我们应该暂时停止使用统计研究方法。”(J.Kilpatrick,1978)102此外,认知心理学在元认知研究、策略性知识学习、认知监控等研究领域已广泛采用深度访谈技术。可见,多元的、开放的、融合的方法论趋向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显著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