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主义”(naturalism)一词,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在科学主义盛行的时代,它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将自然科学的模型运用于社会现实研究的一种信念和趣好。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者马特查(D.Matza)对自然主义作了新的解释,他认为自然主义的应有含义是在社会科学中反对对自然科学模型的认同,它是一种研究者直接面对真实社会现实的哲学态度和方法论信念(A.Bryman,1988)。(www.xing528.com)
在量化研究中,研究者总是倾向于对被研究者施加影响,特别是在量化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要精心设计一个人造的实验情境,在实验过程中系统地操纵变量的变化,以便精确地发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的研究一般来说其内外部信度都会很高,但效度由于受到研究者的人为“污染”而大为降低,因为这种研究同实际自然的情况相差甚远,是对人的原本特性的人为扭曲。质化研究的自然主义态度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为了克服研究者的人为污染,质化研究者通常是在不引人注目(unobtrusive)的情况下进入研究现场,不控制任何变量,也不从外部强加任何结构于研究情境和被研究者身上,因而方法论者将这种自然情境中的研究称为现场研究(field research,文化人类学称为田野研究)。这种自然主义态度的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研究者不施“暴政”于研究现场和研究过程,即不将已有的理论框架、概念范畴、测量手段强加于研究过程,研究者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学习者、访问者来获得有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以“现实故事”、“坦白故事”的方式自然呈现,由读者自行作出体悟和判断。二是研究责任的情境性,它要求所有的资料都必须在收集资料的当下情境中得以解释,质化研究者并不关心研究结果的概括性和可推广性,质化研究的研究责任是准确、详尽而又充分地描述研究的情境和情境中的现象,这种自然主义的研究态度使人的生活世界、生存方式、生存价值得到自然的显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