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成长性团体辅导
一、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界定及目标
(一)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界定
成长性团体辅导来源于会心团体。20世纪60年代中期,卡尔·罗杰斯将当时存在于美国的许多性质相同的辅导团体统称为会心团体,包括人际关系小组、T-小组、敏感性训练小组、个人成长小组、人类潜能小组等。会心就是指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它概括出了这些团体心理辅导最根本的特点——都强调团体中的人际交往经验,都注重此时此地的情感问题,这些团体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为了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包括了解自我、增强自信、寻求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等。因此,会心团体被视为成长性团体辅导。成长性团体具有以下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团体成员的个人发展成为可能。
1.让成员有宣泄的机会
通过团体活动,使个别成员将埋藏于心底的感受,如恐惧、愤怒、罪恶感等,在其他人面前充分表达,以解除他们的感情障碍。
2.团体给成员以支持
通过团体对成员的接纳、爱护及认可,使成员对团体有归属感,以便尽量表达自我,从而提高自尊。
3.使成员对自己有新的认识
成员通过团体活动,观察到他人在相同情况下如何自处,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可以对自己有更清晰的具体认识。
4.改善适应,促进成长
当成员对自己、对他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后,就可以找出更多方法来对事和对人,增强判断能力,适应社会生活。
(二)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目标
根据Corey和Egan的观点,成长性团体辅导的目标分团体目标和个人目标两层,概括如下。
(1)团体应把“促进成员成长和发展”作为总目标,为成员提供一个自我成长的平台,通过团体的努力,成员能正视现实、增强能力、突破局限,得到全面的发展。使每位成员能够在团体活动中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自我接纳和自我尊重,增强自信,勇于挑战,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能够在组员之间的交往中学会更好的沟通,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社会人际交往的能力。除此之外,成长性团体还需要帮助成员制订改进计划并监督其行动,使其能真正地改变自我,得到提高。
(2)成员应确立自己的个人目标。成员不仅要在团体的帮助下学会自信、自尊和自我接纳,还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培养自我表达、自我审视以及自我解放的能力,努力做到勇于信任、敢于宽容,学会关心他人并为其提供帮助与支持。
二、成长性团体辅导的准备工作
要带好一个成长性团体,首先要做的就是细致的准备工作。
1.制订计划书
要使小组活动顺利进行,必须制订计划书。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项目:小组名称及其性质、小组目标、理论依据、主要对象、甄选方法、时间、场所、费用等。
2.确定小组人数
宜为6~12人,以便多数成员能够参与,并面对面地沟通。若人数太多,组员没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缺少深入的沟通和互动,难以深入探索个人化的问题,因此也会使团体出现分裂,形成若干个小组;而人数太少,成员得到的支持少,听到的观点和意见少,成员会感到压力大。
3.甄选成员
成长性团体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要求成长小组的成员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因此,要根据准备好的甄选方法,认真选择成员。
4.选定和布置活动场所
成长团体的活动场所可以在室外和室内,但应该是一个能保护隐私,让组员感到安全又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地方。面积不宜太大,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即可。同时,场地内要准备适量的椅子和板凳,在室内围成圈,最好是高低一致,在形式上保证平等。
5.形成契约
为切实保护组员的合法利益,防止泄密事件发生,创造一个具有较高安全性的环境,以保障团体活动正常开展。最好是辅导员与全体组员商量,形成一份契约,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6.选择活动
辅导员可在团体辅导开始前就拟订一份活动方案,以便在不同的阶段借助不同的活动,推动团体的发展。
三、成长性团体辅导的活动过程
成长性团体辅导的活动过程就是团体的生命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形成阶段
1.形成阶段成员的心理、行为特点
(1)陌生与好奇。组员初入团体,对团体还不了解,成员之间陌生、客套;同时充满了好奇,急于了解团体的活动和其他成员。(www.xing528.com)
(2)缺乏安全感。成员这时往往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显得紧张、不安,常会担心其他成员能否接纳、尊重自己、自己是否受人喜欢。因此,说话比较小心谨慎。
(3)对辅导员依赖。由于成员间彼此陌生和缺乏安全感,希望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以获得他人的好感,往往对辅导员有很强的依赖感。
2.形成阶段的主要任务
(1)要消除成员的疑虑和担心。在活动开展之前,辅导员应重申举办团体辅导的目的;强调团体辅导的规则及保密的重要性,必要时签订承诺书;澄清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及帮助成员的方法;澄清辅导员及成员彼此之间的期望;有时还需通过解释来修正成员对团体的错误观念。
(2)协助成员之间彼此熟悉。可通过巧妙设计互动游戏,引导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在互动中不断强化,相互熟悉。
(3)形成一种真正安全的气氛。要引导和鼓励成员尽量开放,表达个人感受,同时鼓励其他成员积极做出真诚回应和支持,从而在小组中营造温暖、安全、自由的氛围。
(4)辅导员要带头示范。辅导员从一开始就应以身作则:自由发言;认真聆听;对成员尊重、信任、开放、不具批评性和威胁性;鼓励成员通过集体讨论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发展阶段
1.发展阶段成员的心理、行为特点
(1)试探。在大家互相了解以后,成员开始改变初入时的客气和浅层交谈,这时会有成员通过试探,了解团体是否安全,确定个人分享的深浅,尝试表达不同的意见。
(2)担心。成员虽尝试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和想法,但内心会有矛盾、焦虑和自我防卫,担心别人能否理解、关心、帮助自己;担心在触及个人问题时,自己能否控制情绪;担心团体辅导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3)冲突。随着互动的增加,讨论时有些成员间会出现冲突,辅导员会受到挑战,有人开始退却,成为旁观者。
2.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
(1)帮助成员认识自己的担心,增进彼此的信任。辅导员通过预先设计好的活动,带领成员进行自我探索;启发成员进行个人分享;鼓励成员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消除成员的紧张、不安、担心、怀疑等不良情绪。
(2)接纳成员的挑战,形成良好的团体氛围。辅导员要坦诚面对成员的挑战,进一步营造温暖、安全、充满关怀的团体氛围。
(三)成熟阶段
1.成熟阶段成员的主要心理、行为特点
(1)和谐一体感。冲突过后,团体凝聚力增强,形成和谐的整体氛围;成员间建立了有效的沟通网络,减少了对辅导员的依赖;成员通过沟通和互动有所领悟,尝试去改变自己;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成员对团体活动产生了兴趣并对团体产生了依恋,愿意真心为团体奉献。
(2)全身心投入。成员在团体里能看到别人的真心表露和分享、承诺的兑现,对团体充满信心与希望,自我改变的愿望强烈,并且相信团体一定会促进自己的成长。因此,成员们会全身心投入,作较深层次的自我表露、同感和面质。
(3)彼此信任、关怀。在团体中,成员之间开始相互信任、关心和尊重,建立了融洽、亲密的关系;成员开始认同辅导员的能力,对团体里的安全度表示肯定,愿意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团体的发展趋于稳定。
2.成熟阶段的主要任务
(1)鼓励成员之间的互助。此时,成员之间隔膜消除、坦诚相见、相互回馈、相互帮助,彼此互为资源。辅导员可以以身示范,引导成员更好地互动,但尽量不要控制。
(2)帮助成员认识个人问题的实质。启发成员作进一步的自我探索,通过对个人问题澄清、分析和诊断,逐步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为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打好基础。
(3)认知重建。成员在团体中宣泄自己积压的情绪后,还须针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重建认知,这样才对改变行为和解决问题有实质意义。
(4)鼓励尝试新行为。鼓励成员把领悟化为行动,在团体中尝试新行为,并在所期待的新行为出现时给予强化,并鼓励在团体之外运用。
(四)结束阶段
1.结束阶段成员的主要心理、行为特点
(1)别情依依。成员的心情比较沉重,会被强烈的分离感、依恋感、无助感所困扰,他们往往会彼此表示感谢,彼此交谈和留言。
(2)对离开团体后的担心。离开团体后,成员将要自己面对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为此会感到担心、困惑。
(3)有松散现象。意识到团体活动快要结束了,有些成员表现出害怕和犹豫,他们可能用缺席来逃避。考虑到离别,成员间互动的频率和强度降低,团体的影响力变小,成员的自我约束放松。
2.结束阶段的主要任务
(1)处理离别情绪。可通过临别赠言等活动,启发成员尽情向其他成员表达团体对自己的帮助,分享结束时的个人感受。
(2)处理未完成事项。协助成员对团体经历作出个人评估,整理自己的学习效果;结合团体目标,对团体发展过程作出总结。
(3)协助成员预备适应外界环境。为成员指明今后应注意的问题,使成员能将团体经验及感悟带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独立、有效地面对自己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