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对文化差异:外企员工的文化适应

面对文化差异:外企员工的文化适应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王梅今年30岁,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业务经理。(一)中外企业文化的主要差异1.价值观上的差异中国人的文化比较传统和含蓄,中国人受传统儒、释、道的文化影响比较深,喜欢从伦理和精神方面先考虑。6.管理规则性的差异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更大,东方文化如行云流水,是世界最容易存活的文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强。

面对文化差异:外企员工的文化适应

案例

某重点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小赵自述:我是一名刚入职场的“新手”,在外资企业工作的这些日子里,我总觉得自己与公司的制度、工作流程、做事风格格格不入,同时会遇到语言交流上的不便,造成许多误会,有时甚至会使我很尴尬,这不但影响我的工作,影响我的情绪,甚至影响了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焦虑、烦躁不安、失眠。我该怎么办?

案例

小王是学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后在一家美国跨国公司找到了一份市场调研的工作,对于外企工作节奏快、管理要求严格等情况,小王此前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刚参加工作时,尽量改变自己原来读书时拖拉、懒惰、不拘小节等毛病,但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感到有很多说不上来的不适应,同事之间,与上级的沟通等方面会出现问题,在自己看来干得非常有创意的地方,却遭到外籍上司的训斥和不满,总之,所有感觉都和以往不一样,为此非常苦恼,情绪很低落,工作的积极性也大不如刚进入公司那一会儿,但这样反倒感觉上司越来越满意自己的工作,真是想破了头,云里雾里的。

案例

王梅今年30岁,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业务经理。她的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民营企业做过的,年初的时候,她因故来到了现在这家外资企业,任业务经理一职。虽然新同事都对她很好,但在这里,王梅明显地感受到了与以前截然不同的工作氛围:严肃、紧张、缺少人情味、不灵活……真有点不知如何适应新环境

上边的案例都反映了这样一种现象:在外资企业工作会与我们在国内企业工作的感觉不同。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人会或多或少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在心理上觉得工作环境有陌生感,这些会带来焦虑、恐慌、不知所措等情绪体验,会对体验这些感觉的人的身体、工作、甚至家庭生活产生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些情况发生呢?我们先要从国内企业与外企不同的企业文化谈起。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企业文化的内容受到企业创立者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国企和外企的企业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员工在进入外企后出现了文化不适应的现象。

(一)中外企业文化的主要差异

1.价值观上的差异

中国人的文化比较传统和含蓄,中国人受传统儒、释、道的文化影响比较深,喜欢从伦理和精神方面先考虑。受儒家的影响,中国人喜欢中庸之道,不喜欢做极端的事情,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讲究道德文化;性格特点有较强依附性和内向性;以自然之和谐为真,以人际和谐为善,以天人之和谐为美;注重行为的节俭、封闭、悠闲;突出以家庭成员为中心。

西方人的价值观、社会心态以及行为模式是在西方宗教文化、商业文明等熏陶下形成的综合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和个人主义体验;具有明显的外向开放色彩;体现了社会互动中的平等和民主模式。

2.企业用人上的差异

中国企业选用人才以老实、忠诚、听话为首要条件;领导往往选择那些能正确领会自己意图的人为接班人。中国企业有很明显的关系取向和熟人取向,看重人情世故,处理问题常常是“对人不对事”,因此不少人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让领导满意上。

而西方企业的办事原则是“对事不对人”,看重个人的素质、能力、专业技术能否与岗位匹配,对人的评判是以数字指标为导向的。美国企业招聘制订是一座“砖墙结构”,由规则的方形砖块组成。公司招收新人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对号入座”。进来的人必须像一块符合计划要求的砖一样,能力不能大也不能小,必须刚好适合。

3.个人能力表达的差距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在个人能力的陈述上比较含蓄、婉转,即使自己做得很好,也会表现得比较客气,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经常是谦虚。比如当工作上做得不错,受到领导表扬时,即使工作本身和领导的关系不大,我们也会习惯性地表示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上级的正确领导。而西方人在个人能力上是当仁不让,直截了当。

4.在沟通和交流上的差异

西方人习惯直接表达个人意见,而中国人喜欢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工作的人,中国人在工作上的协调和沟通上远远不如西方人。有研究数据显示,美国人每天平均在对话上的时间是6小时43分钟。就是说,美国公司的人员交流和沟通比较多,团队的协调非常重要,把自己的问题和困难说出来,会得到大家的帮助。对遭遇的不公平待遇也提倡直接表达,不然,会被上级或同事误认为你“商业智慧”低下,连吃了亏都不知道。日本人每天平均在对话上的时间是3小时31分钟,这个数值也比中国企业团队之间沟通的时间长得多。中国企业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较差,中国企业领导人也喜欢“吃亏是福”、多有雷锋精神的人。

5.等级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对企业里的等级观念比较重视,打招呼必须加上官职和头衔,丝毫不能有差错。而西方人是直呼其名,同事、上下级之间比较平等,少有客套,日常接触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感情和交情较中国企业淡薄很多。但是西方的商务礼节比中国更规范一些,如在商务礼节中对服装的要求、会议或宴会时主人和客人的座位、女士优先的原则等,都非常规范。

6.管理规则性的差异

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更大,东方文化如行云流水,是世界最容易存活的文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强。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制度往往不受企业管理者重视。企业管理者对制定制度毫无兴趣,即使执行正式的制度,也常常因所谓特殊情况或特殊需要而被“灵活”放弃。正式制度的作用被弱化,只能依赖于“人治”。这样,企业管理者个人在道德、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就决定了企业的成功或失败。衰败的企业因更换某个领导人就可能使企业变得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反之,成功的企业也可能因领导人的调整而陷入困境,“一人兴企业兴”或“一人败企业败”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西方文化则以制度为基础,企业管理讲究原则、追求效率,但是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但是西方对法律的意识和规章的执行上比中国要强得多。

7.时间计划性上的差异

中国人对时间的计划和利用上经常是随时变化的,你要问一个中国老板下周或下月的计划是什么?他可能会告诉你:“我还没有什么计划,不知道。”

而西方人注重时间的计划性和时间的利用率,对时间和计划是比较严格执行的,这周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下个月到什么地方出差,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时候休假,什么时候见什么人,都清清楚楚。

8.个人生活态度的差异(www.xing528.com)

中国人喜欢关心别人的私生活,同事之间也经常攀比,西方人比较注重将个人生活与工作完全分开。中国人评判一个人的道德观经常用他的个人生活来做标准,而西方个人的道德和工作绝不是等同的。中国老板喜欢企业的员工学雷锋,为企业无私贡献,加班加点,而不注重效率。西方人比较实际和注重效率,因为实际的指标和数字最能说明结果和能力。

中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是由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生文化背景不同所决定的。不同文化之间不能简单地比较好坏、优劣。在全球化趋势的带动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越来越频繁,这正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大好机会。一方面,外企应该顺应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中国员工的心理要求,创造本土化、人性化的制度和企业环境;另一方面,作为个人,则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自己所在企业的文化。

(二)如何融入和适应企业文化

顺利进入一个外企后,必须高度重视自己与外企的企业文化的调适问题,也就是说在职业身份变化后,在这样一个新的外企环境里,不但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还要对企业文化这个因素的重要性有一个高度的认识,尽快完成在企业文化方面的调适,即完成文化上的认同、相融,才能在工作中打开局面,赢得信任,产生影响力。

企业选才各有偏好

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自然不同,甚至一些跨国企业也会结合分公司的特点设立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不同企业文化,也会吸引不同的人加入到企业。

中华英才网职业专家认为,许多行业尤其是外资保险公司,目前很愿意在中国国内招收那些没有保险从业经验的人做员工。他们认为,这样有利于公司建立和贯彻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缺乏,是完全可以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获得的,但如果两者在文化、价值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根本无法磨合的话,结果只能是分开。

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江凌博士说:“在英特尔有一句话叫‘建设性的对抗’,这正是我们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说我们要看员工是否有一种用积极态度解决工作中矛盾的能力,这种能力很重要。我面试一个打算加入英特尔的新人,我可能会让他给我讲一个他如何解决与别人发生矛盾的例子。如果有人跟说我他从来没有跟别人发生矛盾,对不起,这样的人我肯定不会要。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与同事发生各种矛盾。比如你有一个好想法,想让人接受,人家不接受,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比你的好,那你要怎么才能改变他的想法,我需要听到这些。”

事实上,不管你是刚步入外企的新人,还是身价不菲的跳槽者,如果不能认同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排斥外企早已形成的那套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那你只能走人,企业文化决定了你在一个职位上能不能做和做多久。“成也文化,败也文化”。

通过我们上述对中西文化异同的讨论,要想快速地融入外企公司的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在工作环境中多学、多观察、多问、多了解、多交流。以下两点做法可供参考:

1.谦虚行事

身处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谦虚行事是必不可少的。在对公司的企业文化还没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急于表现自己的所知所能,这样不但不能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还容易弄巧成拙,给人锋芒毕露的感觉,容易让人产生厌恶感,这是不利于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的。

像案例二中的小王,绝顶聪明,进入外企公司后就摩拳擦掌,很想大干一场,加入公司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做出一份长达30多页的市场营销企划案,放到上司的桌前。令小王迷惑不解的是,上司接到企划案后非但没有给予他肯定,反而大皱眉头。后来小王通过同事了解到:原来公司一贯奉行稳健经营的作风,而小李的企划案虽然具有开拓性,但是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和公司的企业文化不符合,外籍上司当然感觉不对。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作为新人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没有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之前,采取谦虚行事的态度是明智的做法,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以至于给别人造成反面印象

2.融入团队

现代企业不可能单打独斗,如IBM大中国区总裁所说,现在是“打群架”的时代。企业文化要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融入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就是融入这个团队。有团队必然有文化和它自身的一套规矩,个人英雄主义是行不通的。想要被一个团队所接纳,就得想办法接受和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念,在这个团队找到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像案例一中的小赵,意识到自己不像是企业中的一员,别人不把自己当自己人看,自己也缺乏归属感,在后来的时间里,他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熟悉公司的制度、工作流程等,这些方法对他融入团队很有帮助。他抓住每一个和同事交往的机会,哪怕是共进一次午餐,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加深了同事对他的了解,也减少了误会的发生。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于工作中都忙于自己的事务的、不可能过多交流的同事们,利用一些非正式场合的接触可以对公司的团队有更深入的了解。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融入团队并不是拉帮派、搞小圈子。办公室是一个讲究团队士气和团结精神的地方,和同事相处,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内部分帮分派,游离于公司的主流文化之外。

新员工的适应问题,还有许多其他有助于解决的途径。不管你以前从事什么职业,有着怎样的工作背景,一旦进入一家外企公司,都会面临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技能。快速地认知新企业的企业文化,不断丰富和调整自己,方能顺势而行。

案例三中的王梅经理,作为一个经理人不能只是胸怀一腔热血,自认忠心耿耿,而不熟悉新加入外企的企业文化,就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对开展工作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阻碍个人才能的最大限度发挥,甚至引发生存危机。

王梅在工作中很快意识到这些,她不但认真研究了关于企业所有资料,包括宣传资料和出版物;同时从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并注意从一些细节如会议、总结、奖惩活动中去细心体会公司的企业文化风格,很快适应了环境,成为有领导力,受上司赏识,部下信服拥戴的经理。

【注释】

[1] 新浪网:《农民工因失业患病欲自杀获心理干预》,http://news.sina.com.cn/ s/2010-12-31/013021737185.shtm l

[2]潘晓华:《农民工,有谁知我心》,载《绍兴日报》,2011年5月19日。

[3] 新民工网:《农民工生存现状》,见http://www.mingong123.com/news/13/201103/ ebd7a73f95160c57.htm l。

[4] 《一个“新民工”的告白》,载《大江周刊》,2007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