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离退休综合征”的成因和预防

“离退休综合征”的成因和预防

时间:2023-04-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一中的老张退休前后不论是生理状态还是心理状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在退休四年后还没有很好地适应退休生活,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离退休综合征。离退休综合征一般都会出现在离退休前期,即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由此可见,直接导致离退休综合征的外部原因是离退休这一事件,然而背后更多的还是个人的一些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离退休综合征”的成因和预防

案例

64岁的张老先生已经退休4年多了,退休前是工厂的车工,技术精湛,多次荣获先进能手的荣誉称号,带出来的徒弟更是数不胜数。退休后老张一下子好像老了很多,虽然生活比以前清闲了好多,但是精神头好像还不如以前好,原来骑车上下班一个小时都不会觉得累,现在却连下楼买个菜都觉得累,走路也开始佝偻着腰。之前的老张身体好,几十年工作都没请过病假,退休后却总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吃药已经成了老张生活中的一部分。没了以前车间里面的欢声笑语,老张每天看看电视,养养花,或者坐在沙发上看着一堆药发呆。一次回到单位去办理一些药费报销手续,因对方“不尊重老同志”与一位新员工发生了言语冲突,回到家还为此大病了一场。老伴希望张老先生像其他的老伙伴一样,去上上老年大学,或者一起参加社区活动,老张却总也提不起兴趣。

案例

64岁的张广柱和61岁的王钟津是一对普通的北京退休老夫妇,然而他们却做出了很多年轻人都很难去轻易尝试的事情:背上书包去环游世界。2007年他们在虎跳峡旅游时看到,一个外国人一句中文都不会说却独自来到中国旅游。于是老两口下定决心去做一名“花甲背包客”去环球旅行。从2008年的欧洲16国旅游之后,他们每年都拿出至少两个月去旅游,至今已经去了40个国家和地区,还建起了自己的博客《花甲背包客》,向大家介绍二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各种奇闻逸事和旅行的心得体会。当有人问起:退休了为什么不好好在家休息,却要花这么多钱,做这么累的事?两位老人的回答相当肯定,环球旅行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也让他们因此变得年轻。

根据我国的规定,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可以办理离退休。随着我们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5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3.55亿,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到1.7亿,离退休人员的心理问题也日渐受到社会的重视。案例一中的老张退休前后不论是生理状态还是心理状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在退休四年后还没有很好地适应退休生活,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离退休综合征。

所谓离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一)离退休综合征的表现

当人们面临离休或者退休的状况时,一般都会存在四个新阶段:首先是等待期,退休前的一段时间内总是在考虑着退休以后的生活,推算着离开工作岗位的日子,大部分人都在内心会比较抗拒退休,但是由于经济和个人原因,很多人在这个阶段还是非常期待离退休之后的生活;然后是离退休前期,也就是刚刚离职后的一段时期,在这个阶段生活习惯被改变,原先充实的生活方式一下子变得空闲了,即使是之前期盼退休的老人,也会因为巨大的改变而产生失落感;之后就是离退休后期,很多人在这个阶段已由不适应变为适应,并慢慢地接受离职这个现实;最后是适应期,这时老人基本适应了现在清闲的日子,并开始享受这种生活的乐趣,心态上彻底抛开了之前的工作状态。

离退休综合征一般都会出现在离退休前期,即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外在的表现主要有:焦虑症状,坐卧不安,总重复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小动作,比如反复换电视频道,在家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却还总是走来走去等。心烦意乱,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和家人、邻居或者他人发生冲突,在需要做决定时,犹豫不决。抑郁症状,情绪低落、沮丧、意志消沉、萎靡不振,即使是家里面的一些小事也不愿意做。不愿意与人交往,包括原来的老熟人,也不愿意联系。有的老人会因为情绪不好而变得爱发脾气,对周围的所有事情都感到不满,有些则可能会沉浸在之前的回忆中,总是爱和家人或朋友谈论以前工作时候的事情。有些老人甚至会有一些躯体上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失眠胸闷、乏力等,去医院检查却没有任何确切的病理性原因。

(二)离退休综合征的主要成因

从原来的工作岗位退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变,然而,也并不是所有的老人在经历这一阶段时,都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不适感,比如案例二中自称为“花甲背包客”的两位老人,在退休后就很快地踏上了新的生活轨迹,开始了精彩的人生。由此可见,直接导致离退休综合征的外部原因是离退休这一事件,然而背后更多的还是个人的一些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1.因离开工作岗位而对自身价值的否定。

现在的很多离退休老人在青年时期都经过很多的坎坷曲折,他们在工作上都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献出了自己的汗水与青春。离退休在有些老年人心中是自己是否具有社会价值的标志,辛辛苦苦一辈子,就这么离开工作岗位,成为没有工作无事可做的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这让很多老年朋友对退休生活的清闲感到不舒服。当有年轻人表现出对老人的不尊重或者轻视,很多老年朋友可能会表现出过分强烈的愤怒情绪,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像案例一中的老张,可能就会因为一些小事,与他人发生激烈的冲突。

2.离退休后人际圈子的急剧缩小。

与人际之间的交往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积极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心里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可以找个人随便说说聊聊,而通过聊天了解他人的想法也可以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人际交往较少的人则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工作期间,由于工作的原因,个人的人际圈子会很大,包括同事、业务往来的同行等等,而退休之后这些人际圈子都瞬间消失了。并且有研究发现,大部分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的生活圈子仅仅是周围年龄相近的老年朋友和自己的家人。有限的人际圈子使他们不再像工作的时候接触社会,因此对于年轻人的想法并不清楚,这也造成部分老人在退休后由工作人向家庭人转变的过程中,与家人之间产生了诸多之前并不会出现的矛盾。

3.因时间流逝催生的无助感。

有老年朋友说过:“以前年轻的时候一个人走路两个小时去上班都没有问题,坐公交车也是我给别人让座,现在却是别人给我让座,人家给我让座时,我都要哭了。”时间转瞬即逝,不想离开工作岗位却还是必须要离开,必须要面对自己已经离退休这一事实。很多老年人会有一种强烈的无助感,会发出电影《岁月神偷》里面一样的感慨:原来时间才是最厉害的小偷。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老人在退休后会陷入到对过往生活的美好回忆中。

除了上述原因外,以下原因也不可小视:

(1)个性特点。事业心强、喜欢压力大、忙忙碌碌工作的老人在离退休后可能会更加不适应。在离退休前生活压力并不是很大的老年人则不太会有离退休综合征的困扰,这是因为前者的生活习惯转变过大,而后者的转变则比较小。老张在退休之前在工作上努力认真,而一旦退休,生活变得清闲下来,这种生活节奏上的变化让老张的失落感加大了。

(2)个人爱好。兴趣广泛的老年朋友较不易产生离退休综合征,像案例二中的两位老人,他们在退休后很快就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并投入其中。兴趣广泛的老年人会把退休当作一段新生活的开始而不仅仅是旧生活的结束。

(3)人际交往能力。就像前面说的,是否具有丰富且关系良好的人际沟通对于老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善于结交朋友的老年人很容易在退休后新生活中找到新的人际圈子,建立自己新的社会支持系统。

(4)职业性质。相比较普通职工,离退休前的老领导老干部可能会比较难以接受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平淡寂寞的生活,原因主要也是离退休前后的差异过大,心理落差也太大。但是如果这些老领导老干部积极主动去适应新生活,利用自己之前的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去开始新的人际圈子,也会很快找到新的生活状态。

(5)性别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是比较强悍的角色,男性需要与外界接触,养家糊口,女性则比较柔弱,主要负责家庭内的事务,并且女性的人际交往能力相比较男性更强,更容易在退休后找到原来同事外的新朋友。男性比较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情感,当有离退休综合征的一些情绪或者心理症状时,不会像女性老年朋友能够通过和朋友聊天来进行调试。

(三)离退休综合征的预防和调适

1.离退休前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www.xing528.com)

在离退休之前不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且还要在感情上、行动上接受即将到来的现实,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离退休。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离退休之前逐渐淡化职业意识,减少职业活动,转移个人的生活重心,增添新的生活内容,初步确定与自己的文化经济背景、生活阅历、性格特点和身体条件等相适应的离退休生活模式。另外,有关组织和亲朋好友也可以为即将离退休人员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以便更好地适应离退休生活。

2.离退休后保持充实的生活

保持充实的离退休生活,既能够缩小个人离退休前后出现的心理反差,也有利于从中寻求和建立新的“个人支撑点”,恢复或维持心理上的平衡。同时,这也是老年期心理保健的一条主要原则。就目前实际情况看,通过哪些途径才能比较容易地做到这一点呢?

(1)发挥原有专长,继续贡献余热。如果离退休之前是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则可以受聘回到原单位或去新的工作单位从事力所能及的专业技术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既为社会贡献了余热,又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离退休之前是党政机关的行政干部,则可以从事个人感兴趣的社会劳动或公益服务活动,如参加社会治安、交通安全、街道居委会、市场管理等社会服务工作,这样既有益于社会,也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如果退休之前是普通的工作人员,且没有什么特别专长,则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承担家庭炊事、采购、清洗、理家、抚育幼孙等,这样既能增进家庭和睦、减轻子女负担,也能使自己享受天伦之乐,可谓一举数得。

(2)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指个人在职业之外所从事的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有些人在离退休之前,由于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使得他们除了职业活动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的个人兴趣爱好。这不利于他们离退休后的心理保健。因为健康的兴趣爱好能使离退休老人生活充实,精神愉快;能增长知识,促进思维能力,陶冶情操;能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交往以及消除许多消极和不良的心理因素。

离退休老人健康的兴趣爱好种类是很多的,如:养花、集邮、收集古玩、垂钓、旅游、书画摄影、看电影电视、欣赏音乐戏剧、读报纸杂志、下棋打牌、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烹调、编织、裁缝、制作手工艺品等等。离退休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培养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兴趣爱好。

(3)重新认识和调整夫妻生活

即将步入老年期的离退休者,已经度过更年期的困扰,在这人生转折的重要时刻,重新审视一下夫妻关系,并对夫妻生活进行必要的调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每一对刚刚离退休的夫妻,能以不同的方式恢复年轻时的情爱吸引和依恋,或漫步于花丛,或相偎在月下,那么,这种“青春恋情”的复苏,一定会有助于离退休初期的情绪稳定以及离退休后的生活适应。

下面是老年人在离退休适应期常见的一些心理误区及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老年人离退休后常见心理误区

误区一:人老了,就没用喽

咱们可以这么想:谁都有过曾经的青春年少,谁也都会有自己的夕阳西照,每个年龄段都有这个年龄段应该有的状态和要做的事情。您年轻的时候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现在就是社会为您做回报的时候了。年轻的时候、工作的时候,咱们需要为国家作的贡献,咱们现在退下来了也还是可以为国家,为这个社会作贡献的,比如:和大家一起参加合唱团为社区争荣誉等等,老年朋友利用自己的生活阅历为年轻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出谋划策,就是对这个社会作的贡献。

误区二:一生毫无建树,白在世上走一遭啊

咱们可以这么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成功。有些老同志可能是一辈子风风光光,事业成功,但是成功也是需要机会和相应的努力或者天分的。让咱们去做歌唱家,咱们也做不来,让咱们去做英雄,也没有那种机会。咱们在年轻时为社会作了贡献,在单位是个好员工,现在退休在家,是个好长辈,好爷爷好奶奶,就是咱们最大的成功,也是最真实的成功。

误区三:人走茶凉,人心不可信

咱们可以这么想:以前工作时,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人登门拜访,同事同行之间称兄道弟,晚辈们也是一口一个“张老”“王老”地叫着。但是这种门庭若市,是因为我的职务,我的工作性质,大家找我也是因为在工作上需要我的帮忙或者是寻求老同志的丰富经验。现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我已经不需要再工作了,人家不再来找我也就是必然的了!

误区四:退休了,别无他长,人生真的是很无聊啊

咱们可以这么想: 以前主要的任务就是工作,现在退下来了,发现别的老年朋友要不唱歌,要不跳舞,或者就是写写书法画画国画,我却什么都不会,但是不会是因为我之前工作没时间而已,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这会那的。现在有时间了,正好可以把以前没时间做的事情都体验一下。

误区五:我是不是有病啊?这要是真的得了什么病,医药费找谁承担啊

咱们可以这么想:心理学上讲“心身一体”,当心情不好、情绪压抑的时候,身体就会发出不适的信号,这种身体上的不舒服其实并不是身体上的“病”,而是心理上的“病”。先进的医学技术已十分发达,身体有没有疾病,咱们还是要听从专业的医生给自己的诊断。医生既然说了身体健康,就不要自己吓自己。与其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还不如积极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身体素质好了,自然就不会得病了。

误区六:年轻时的理想没有实现,现在老了,退休了,心有余而力不足,遗憾啊

咱们可以这么想:虽然年轻时候的理想并没有实现,但是很多事情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那些体验那些感悟,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并且如果理想一直没有实现,是不是当初定的目标有些高呢?现在工作阶段已经结束了,怀着对过往记忆的珍惜,同时为今后的生活制定一个新的目标,并为此而努力、奋斗,才是我们现在应该要做的事情。

误区七:工作没有了,活着也没有意义了

咱们可以这么想:人的生活有很多内容,有工作、家庭、朋友、爱好等,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工作最终的目标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现在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不能享受工作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了,但是咱们还可以享受生活的其他方面。并且,从原来的工作退下来并不一定代表着咱们就不能为社会作贡献,老年人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继续发挥余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