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绪的心理学解读,从生理变化了解情绪

情绪的心理学解读,从生理变化了解情绪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们是情绪表达的手段,也是了解情绪的客观指标之一。2.循环系统心率、血压、血管容积、血糖等随情绪发生变化。5.脑电波情绪引起中枢神经的变化,从而引起脑电波的变化。身段表情的识别应侧重于双手、双脚乃至于整个行为举止,如捶胸顿足是愤怒情绪的表现。

情绪的心理学解读,从生理变化了解情绪

一、情绪的心理学解读

1.情绪的特征

情绪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尽管情绪的产生和变化常常令人觉得难以理解和把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对客观世界是有知有觉的,人们总是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兴趣、价值观去评价人、事、物,由此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事件及行为,对他人的言语和行为等产生肯定或否定、赞同或反对、接纳或排斥的态度,这些评价和态度被个人清晰地知觉和体验着,就成为某种情绪。

心理学这样解释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态度和主观体验。这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包括如下三种成分。

1)主观体验

主观体验包括情绪体验的性质、强度、紧张度、复杂度

根据情绪对人心理活动的效能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情绪体验:正向的情绪和负向的情绪。凡是符合人需要的刺激,引起人肯定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就是正向的情绪,如喜爱、快乐、满足、自豪等。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妨碍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刺激,引起人否定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就是负向的情绪,如厌倦、烦躁、愤恨、痛苦、害怕等。

情绪体验有强与弱之分。情绪体验的强度不仅与刺激本身的强度有关,而且主要取决于个人如何认识、评价刺激对自己的意义,因此每一种情绪体验在强弱上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例如,高兴可以表现为愉快、喜悦、欢乐、狂喜等;生气可以表现为不快、气愤、激怒、狂怒等。

情绪体验有紧张与轻松之分。紧张表现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对目标高度关注,精神上有被压迫感,还掺杂了一些不安、担心和恐惧。它通常与活动的紧要关头以及最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相联系,往往在人们面临重大、困难而紧迫的任务时发生。轻松则与此相反,或恰好是在上述任务完成之后所产生的情绪,表现为紧张被解除,精神上没有压迫感,内心感到无所牵挂、安定、平和宁静

日常生活中,我们较少体验单一的情绪,常常是几种情绪混合在一起发生。情绪体验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快乐、悲哀、恐惧、愤怒等几种原始情绪的组合情况。

2)生理变化

不同性质、不同强度、不同紧张度的情绪在发生之时,人的一些生理活动会同时发生一些变化,如血压升高或降低,心跳加快或减慢,血管收缩或舒张,呼吸急促或变缓,等等。它们是情绪的表现,也可以作为观察、测量情绪变化的客观指标。

3)行为反应

情绪发生时,还常常伴随着外部的行为表现,如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姿势、手势及言语活动等。这些表现可以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统称为表情。它们是情绪表达的手段,也是了解情绪的客观指标之一。

链接3-1

从生理变化了解情绪

1.呼吸系统

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的频率、深浅、节奏等都会发生变化。例如,人在愉快时,吸气长、呼气短;恐惧时,吸气短,呼气长;突然受惊,呼吸会暂时中断;狂喜或突然陷入悲痛时,呼吸频率会加快。

2.循环系统

心率、血压、血管容积、血糖等随情绪发生变化。例如,当人恐惧或暴怒时,心跳会加快,血压上升,血糖增加。

3.消化系统

平静、愉快的情绪通常会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唾液、胆汁的分泌;愤怒、惊恐、紧张的情绪会抑制消化腺分泌,唾液会停止分泌,因而使人感到口渴;悲哀、抑郁的情绪也会使人食欲减退。

4.皮肤电阻

皮肤电阻的变化,与不同情绪状态下皮肤血管的容积的变化,以及汗腺分泌有关。紧张时,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皮肤电阻会下降。

5.脑电波

情绪引起中枢神经的变化,从而引起脑电波的变化。例如,强烈情绪使α波消失,脑电波频率上升、振幅降低。常人在清醒、安静、闭目时,脑电波呈现α波,8~14次/秒;在紧张、焦虑时,脑电波呈现β波,14~30次/秒。

6.内外分泌腺

外分泌腺的变化:人在悲痛、感激、过分喜悦时往往会流泪;焦急或恐惧时会冒汗;当人产生震怒、恐惧、焦虑或巨大激动时,会抑制唾液腺、消化腺的分泌,因而感到口渴、食欲减退或消化不良;而当愉快情绪产生时,可以促进唾液腺、胃液及胆汁的分泌。

内分泌腺的变化:在考试或比赛前夕,学生或运动员的情绪比较紧张,常常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呼吸加深,加强交感神经的活动,调动体能应激。所以,一定的紧张状态可以帮助机体应付环境的挑战。

链接3-2

从外部行为辨识情绪

情绪的外部行为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面部表情是最敏感的情绪发生器和显示器,是表达情绪反应的最重要的部位。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面部表情中最能传达情感的是眼睛和目光接触。轻松愉快使人愿意进行目光接触,“眉目传情”“双眼含情脉脉”等都是这种情绪的具体表现。眼珠的转动、流眼泪等,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眉毛也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高兴时,眉开眼笑,扬眉吐气;郁闷时,眉头紧锁;生气时,柳眉倒竖;疑惑时,皱眉眯眼;等等。

嘴的表情也很丰富。如微笑时,嘴角向上扬;下决心时,咬嘴唇;张大嘴表示惊讶、怀疑;撅嘴表示生气;抿嘴表示轻蔑等。

脸部肌肉的细微活动,同样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变化。脸红,可能是羞怯,也可能是激动、愤怒;脸色苍白,预示着害怕、生气或绝望;笑就更不同了,有微笑、大笑、冷笑、假笑、又哭又笑,等等。

人的面部表情,虽然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存在社会学习和文化规范的痕迹,但在世界各种文化中存在着极相似的地方。

身段表情是指体态和动作,它们在信息交流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手势与身体姿势,可以表达紧张、惊奇、苦恼、愤怒、焦虑与快乐等各种情绪。身段表情的识别应侧重于双手、双脚乃至于整个行为举止,如捶胸顿足是愤怒情绪的表现。

在识别口头说的和心里想的是否一致时,躯体动作比面部表情更有参考价值。原因是面部表情更多地受人的主观意识的控制,而躯体其他部位受意识控制相对少些。尤其是远离大脑的腿部和脚部,更能流露出试图掩盖的真情。有的人为掩饰内心的焦躁不安,语调可能很平静,面部也镇定自若,但是他的身体姿势却可能露了马脚,表现为无意识地摆弄手,或者频频变换架腿的动作,或者微微抖动腿,以此减轻或消除紧张与压力

言语表情是指一个人说话时语音的高、低、强、弱,语调的轻、重、缓、急,它们往往表示着不同的情绪色彩,可以使人就说话人的情绪做出相当准确的识别,而听话人的感受也会因之发生变化。比如英语的26个字母,有人念过之后全场哄堂大笑,有人念过之后听众却凄然泪下。言语表情的识别应侧重于说话者口气的腔调,尖锐、短促、声音嘶哑都是一种情绪表现。通常说来,大声代表自信,高声代表愤怒,快速的语气代表紧张或性急,颤抖的语音代表害怕和激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代表自卑或沮丧,而低沉、缓慢的声音代表坚定与冷静。

2.情绪的发生

决定情绪产生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身体内外的刺激

有时候,人们会觉得情绪来得莫名其妙,其实只不过是引起情绪的刺激不那么明显、具体,或者当事人没有自觉地意识到罢了。如果仔细地寻找,每一种情绪的产生都与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的刺激有关,它们是情绪的诱发因素。

外部刺激,包括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外界刺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刺激)、重要的生活事件、他人的言语和行为、自然环境等。例如,壮丽的河山、优美的音乐、整洁的环境会让人感到兴奋和愉快;拥挤的街头、嘈杂的声音、肮脏的环境则令人烦躁和压抑;又如迫近的考试、拖欠的债务、失去恋人会令人感到焦虑和沮丧;而工作的完成、职务的晋升、与亲朋好友的相聚则令人愉快和轻松。

内部刺激,包括身体健康状况、生理需要的满足状况、激素的水平,以及内心对过去的回忆、未来的想象等。例如,体弱多病容易使人情绪压抑;有人饿了的时候容易发火;甲状腺素分泌过剩的人脾气暴躁,而分泌不足的人则情绪消沉;预期自己将实现某个愿望会产生兴奋、快乐的情绪;回忆一段痛苦的往事,会勾起悲伤、烦恼的情绪。

2)主观的认识活动

能够引发情绪的刺激,必须是当事人认知的对象。面对某种刺激,个人必须依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理智即认识活动,对刺激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满足到何种程度,做出解释和评价,形成一定的看法和态度,个人才能确定并且意识到刺激对自己的意义,进而才能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情绪总是与需要相关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基础。(www.xing528.com)

不同的人由于需要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不同,面对同样的刺激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例如邻居房间里传来的音乐声,对一个休闲在家、无所事事的人来说兴许是令人愉快的伴奏,然而对一个第二天要参加重要考试、正在紧张复习的学生来说却成了不堪忍受的噪音。另一方面,同样的情绪表现在不同人身上,却有可能是不同刺激造成的。

由此可见,情绪的产生不仅需要有刺激存在,还要取决于个人的需要以及认识活动,所以情绪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纯属个人的体验。而且,情绪与理智并不是对立的,情绪本身就是以理智为中介的产物。

3)生理激活水平

在面临情绪刺激时,个人当时的生理激活(唤醒)水平也会影响情绪发生的难易、强弱和久暂。这里的生理激活水平是指生理活动被激发的强烈程度、激素水平、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类型以及遗传特点等,它们是情绪发生的生理影响因素。

例如,一个人喝了适量的酒之后,生理活动会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全身发热、神经兴奋,这个时候如果他听到赞扬或者挑衅的言语,会更容易产生高兴或者愤怒的情绪。又如,有人因为疾病或天生的原因,身体的某些激素含量偏低或偏高,也会影响他对同一刺激产生比常人更弱或更强的情绪反应。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类型所决定的气质类型,是一种天生的稳定的特性,也制约着情绪的发生,如胆汁质者的情绪发生迅速而强烈,容易发怒;多血质者的情绪容易变化,不深刻,平时较多表现为轻松愉快;黏液质者的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但发生的速度相当缓慢;抑郁质者的情绪敏感而深刻,常常处于消极的情绪体验之中。此外,生理学遗传学的研究表明,某些可遗传的体内生化特性、神经特性及染色体的结构,对人的情绪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情绪的发生,是由身体内外的刺激所引起,以个人的需要和认识活动为中介,并且因个人的生理状态而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情绪的状态

不同性质、强度、紧张度的情绪,以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在一段时间内形成影响人的整个身心活动的主导情绪,这就是情绪状态。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它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短则几小时,长则几年),使人的所有活动带上同样的情绪色彩。心境的成因很广泛,涉及个人的生活处境、身体状况、气质、性格以及天气变化、居住环境等。“人逢喜事精神爽”正是一种愉快心境的表现。

心境由于不强烈,又没有伴随强烈的生理和行为变化,因此容易被人忽视。实际上,心境持续时间长,弥散于整个心理活动中,它对人的活动效能、生活感受、身心健康都有很大影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境,可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增强信心,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益于健康;消极悲观的心境,会降低认知活动效率,使人丧失信心和希望,经常处于焦虑状态,有损于健康。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关注和学会调整自己的心境。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突然爆发出来的、持续时间短暂、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亲人突然死亡引起的极度悲哀、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盛怒时的暴跳如雷等,都是激情状态。

激情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例如,盛怒时全身肌肉紧张,双目怒视,怒发冲冠,咬牙切齿,紧握双拳等;狂喜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极度恐惧、悲痛和愤怒之后,可能导致精神衰竭、晕倒、发呆,甚至出现所谓的激情休克现象,有时表现为过度兴奋、言语紊乱、动作失调。这些变化既是激情的表现,也是对激情的宣泄。激情包含着巨大的能量,如果得不到适当宣泄,或激情过分强烈地爆发,都会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伤害。大学生情感丰富、情绪体验比较强烈,应该注意让自己的激情表达得体、宣泄适度。

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轻率的行动,常常会给他人和环境造成损害。有人用激情爆发来原谅自己的错误,认为“激情时完全失去理智,自己无法控制”,这种说法并不可取。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激情状态,也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它,任何人对在激情状态下的失控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都要负责任。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疏导激情,控制不良激情的爆发。

激情并不都是消极的,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比赛中激情迸发、奋力拼搏,获胜时喜极而泣,这种激情中包含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大学生需要更多地激发和效仿这样的激情,它会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

3.应激

应激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是一种非常强烈、紧张的情绪状态,它发生于人们遇到意外、危险和严重挑战的时候。例如,遭遇火灾,或飞机、轮船意外事故,需要紧急逃生,这种情况下人们所产生的特殊的紧张情绪体验,就是应激状态。

当人处于应激状态时,会调动全部身心的能量,人的生理、心理和外部行为会产生一系列的协同反应,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以应付紧张的局面,对抗外界的压力和威胁,直至消除应激事件、脱离困境为止。如果长时间无法消除应激事件、脱离困境,人就会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走向身心崩溃

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个人所面临的困难情景及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情景非常困难,对个人提出了摆脱困难的要求,而个人意识到自己无力应付当前情境的过高要求时,就会体验到强烈的紧张而处于应激状态。

因此,大学生要避免长期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对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压力和威胁,平时应该有足够的预见性,注意增强体质,提高适应环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力,还要学会对应激事件作合理的评价、对目标和环境作恰当的选择、主动寻求社会的支持等。

三、情绪的作用

情绪在个体的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和身心健康。

1.情绪对认知有制约作用

“知之深则爱之切。”一方面情绪以认知为基础,另一方面情绪会影响认知的种类和进程。情绪决定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被感知以及被感知的深度和结果,情绪激发个体的想象活动,支配着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记忆效果,制约着个体思维的灵敏性和选择性。积极的情绪会加速个体对和决策有关的材料的加工,促进思维的流向,使人能迅速提取有用材料,不良情绪则可以打断、干扰认知活动。

2.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操作效率与情绪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操作内容越难,操作效率越容易受到较高激动水平的干扰,而简单的操作则在高度激动水平上有较佳效果,一般性的操作适宜于中等激动水平。

3.情绪与身心健康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长期的紧张、焦虑、愤怒、忧郁等情绪易导致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紊乱,破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机体对内外恶性刺激的抵抗力,导致消化性溃疡、冠心病、偏头痛、高血压、月经失调等身心疾病。而轻松、愉快、平和的情绪不仅能够维持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适宜紧张度,提高活动的效率和耐久性,还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和更有效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我国近年来少儿偏头痛、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呈上升趋势,而且其比率城市高于农村、教育发达地区高于相对落后地区,这与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竞争和升学压力所造成的不良情绪状态有关。

4.情绪与人际关系

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要靠言语信息的传达,也需要非言语的表达。善于使用言语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如热情的话语、真诚的微笑、赞赏的目光、满意的点头等,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近、互相了解、互相开放和互相接纳,有助于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5.情绪与人格

一个人的情绪特征本身就是人格的构成部分,良好而稳定的情绪对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积极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如果持续发展,会对人格产生不良影响。

四、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大学生面临着角色转换、社会适应、自我意识确立等心理成长压力,既处于青年人心理成熟、社会情感成熟的重要时期,又处于情绪丰富多变、相对不稳的时期。随着社会地位、知识素养的提高和自身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的影响,大学生的情绪表现出如下特点。

1.情绪活动趋向丰富,高级社会情感逐渐成熟

在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心理变化是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的高层次需要不断出现而且强度逐渐加强。这表现为情绪活动的对象、内容增多,大学生出现较多的自我体验,自我尊重需要强烈,自卑、自负情绪明显。

大学阶段突出的感情活动之一是恋爱,恋爱以及伴随而来的各种情绪,是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印象最深的情感体验。大学时期的恋爱,一方面是性生理和性心理成熟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大学生寻求和确立自我同一性过程的一部分。研究表明,大学生较早或频繁的恋情可能对其社交产生消极影响。对大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恋爱中的大学生比未卷入恋情的大学生所列举出的朋友人数要少些,而那些恋爱成功或已婚的大学生列举得最少。一对大学生的恋情愈深,他们就愈少听取别人的意见,对私人事务也越少暴露,即使对亲人也是如此。

道德观、羞耻感、罪过感、集体感、爱国感、利他主义、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活动在大学时期开始对个人生活产生明显的影响,左右其情绪反应。大学生部分确立了道德、正义观念,当出现与之不符的观念与行为时,他们通常会感到自己犯有过错,感到痛苦,出现严厉的自我谴责,情绪体验极端痛苦。大学生社会情感的发展决定了大学时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都应关注情感教育的内容、方式与意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高级社会情感。

2.情绪活动具有冲动性、暴发性的特点

“热血青年”“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畏虎”所描述的正是青年人情绪活动冲动的特点。大学生的情绪体验比较强烈,富于激情,并“喜怒形于色”。大学生对新事物比较敏感,精力旺盛,虽然具有一定的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但冲动爆发的情绪活动一旦失控,往往造成可怕的后果。例如集体斗殴、离校出走、因感情挫折而自杀等都与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有关。

大学生虽然情绪容易冲动,但是,强烈的情绪活动在大学生身上也容易时过境迁,激情不可能始终一贯地保持下去,情绪活动容易随着认知评价的改变而改变。有些大学生今天可能对某个人物崇拜得五体投地,明天又可能对其不屑一顾,情感活动具有明显的两极性、摇摆性的特点。

3.情绪活动易于心境化

大学生情绪活动一旦被刺激引发,即使刺激已经消失,情绪状态有所缓和,但其持续影响的时间较长,会转化为心境,对今后的活动产生广泛、持久的影响。大学生的许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自卑等都具有这种心境化的特点。大学生情绪心境化还与大学生想象丰富的特点有关,大学生富于理想,遇事爱幻想,想象对情绪反应的程度、持续时间都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大学生常会陷入某种想象性的情绪状态,而难以被另外一种情绪所取代。

4.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

大学生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敏感,喜、怒、哀、乐常形于色,情绪与成年人相比较外露和直接;但比起中小学生,大学生会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出内隐、含蓄的特点。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很多情绪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如考试得了第一名或赢得一场球赛,马上就能喜形于色。但由于自制力的逐渐增强,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和自尊心的发展,他们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有时会表现出内隐、含蓄的特点。例如对学习、交友、恋爱和择业等具体问题,他们往往深藏不露,具有很大的内隐性。另外,随着大学生社会化的逐渐完成与心理逐渐成熟,他们能够根据特有条件、规范或目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使得自己的外部表情与内部体验不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