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告别迷信,迷信的产生复杂的原因及如何纠正迷信心理

告别迷信,迷信的产生复杂的原因及如何纠正迷信心理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迷信有很大的人为操纵性,但究竟如何产生还有很复杂的原因。迷信的人常常违背客观规律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找原因,将必然看成偶然,将偶然巧合看成某力量的安排。迷信心理有很多危害,上当受骗不说,还因为信任了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而否定导致成功的真正因素。纠正迷信心理主要是进行主观调适。

告别迷信,迷信的产生复杂的原因及如何纠正迷信心理

训练内容

以前似乎只是老头老太太或是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人才会被斥为“迷信”,可现在不同了,从中学大学,迷信的学生其行为令人诧异。丽华是一名学生,她自小学五年级开始就愿意胡思乱想:我今天为什么会摔一跤?他昨天还挺好的,今天怎么就会病成这样,一定是做坏事遭报应了。她从小就爱听神鬼和奇异的故事,到了爱思考的年龄就受到故事的影响。说她胡思乱想,就因为她总能找到荒谬可笑的答案,毫无科学根据。到了中学之后她更养成了迷信的思考习惯。一次她得出结论:穿那双黄皮鞋就会考好。结果有一天她穿着布鞋上学却不料有场考试,她无论如何要坚持趁课间十分钟骑车回去换鞋,不想因为过于匆忙出了车祸,躺在医院里她就得出结论:那双布鞋是晦气鞋,坚决扔掉!

训练指导

迷信,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内心中认为对生命个体(或生命群体)有支配力量的神灵或某物的畏惧和遵循状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可知事物而无所适从,或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对鬼神天命等等的认同,祈求以改善自己命运的一种信仰和行为。

迷信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为,丽华的例子还只是相信非科学、非物质的力量的存在,有些同学干脆就去算命、烧香了。这种观念和行为可以促使形成观念上的宿命论,及在行为上对迷信约定俗成的规范的遵循。迷信通过暗示、感染、模仿等形式,在社会上逐渐传播开来。迷信有个特点:每一种迷信都伴以假想威慑力的存在。以丽华为例,她出车祸就因为她认为如果她不穿黄皮鞋她就不会考试顺利。曾一度流行的“连环锁”骗局也是利用了迷信心理的这一特点,郑重其事地宣布“如果你不按要求寄钱,你就会一出门就撞死、一吃饭就中毒”等等,并试图举实例让你相信。这种假想的威慑力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十分强大的暗示、制约力量,它不让人们去进行理性的思考,只要求人们无条件地承认、服从。

迷信有很大的人为操纵性,但究竟如何产生还有很复杂的原因。

客观因素上,首先诸多疑难问题和神秘现象还没有得到圆满的令人信服的解释。这给迷信思想的趁虚而入提供了机会。没有正确的知识又想知道为什么,只好代以错误的、虚幻的认识了。其次,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管理不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们的商品意识逐渐增强,使一部分人一切都向钱看。有人以迷信活动作为谋生手段,有人甚至以出售迷信用品、迷信读物来致富,有些地方甚至以鬼神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手段。社会上迷信一“流行”,就很快渗透进校园。最后,当代迷信融入了现代科学技术,让人难辨真伪。催眠术物理化学术、电脑术、娱乐术等等,迷惑性大,易使人上当受骗。

主观因素上,一是人的素质。迷信只能是愚昧无知的产物,有理性的人遇到疑惑、遇到挫折也会坚持科学。二是人的需求。人的需求总难以满足,感到希望渺茫、信心萎靡时,就会“病急乱投医”,宁愿信一些不着边际的“神话”和“瞎说”。三是人的错误归因。归因就是人们对事情因果关系推理的思维活动。迷信的人常常违背客观规律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找原因,将必然看成偶然,将偶然巧合看成某力量的安排。比如丽华把考试顺利归因为“穿了黄鞋子”,把人摔跤看成受天惩罚。(www.xing528.com)

迷信心理有很多危害,上当受骗不说,还因为信任了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而否定导致成功的真正因素。纠正迷信心理主要是进行主观调适。

1.广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科学是战胜迷信的武器,知识能帮人克服无知。如果能知道雷易劈哪些人,你就会正确分析为什么XXX会被劈死而偏偏不是别人。随着知识的积累,你就会自觉地去驳斥迷信的观点与行为了。

2.树立唯物论的坚定信念,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有知识的人迷信,更多的不是知识不够,而是没有确立坚定的唯物史观,意志薄弱,看不到事物的发展规律。一看周围的人都信了,就动摇自己的信念,一受人煽动,就立场全无了。所以我们要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磨炼意志,不做随大流的人。

3.训练正确的归因。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都证明了人正确而积极归因是把原因归到稳定的、可控制的、内部的原因,即人的能力上。而把偶然的事情归为运气,但不要当成必然的联系。你可以找师长或朋友来评价你归因的正误,学会理性推理。

4.培养自身健康向上的业余爱好。如书法、跳舞、下棋、体育锻炼等等,业余爱好多,既陶冶性情,充实人性,又能学到一技之长,增强自信,还能抵御迷信活动的侵蚀,可谓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