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度敏感形成的原因分析及纠正方法

过度敏感形成的原因分析及纠正方法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训练内容小丽是个敏感如含羞草的女孩,外界哪怕是无心的轻轻一触,就能引起她快速的“萎缩”反应——情绪持续低落,甚至非常生气。可是像小丽这样过度敏感,就属一种不良个性,会发展成为多疑、幻想等心理障碍,在人际交往中最容易导致失败。立即停止不良心境的进一步发展,切断原有思路。以小丽为例,她可以做这样一个作业:4.除上述认知上的三种具体做法外,还可以辅助以支持疗法。

过度敏感形成的原因分析及纠正方法

训练内容

小丽是个敏感如含羞草的女孩,外界哪怕是无心的轻轻一触,就能引起她快速的“萎缩”反应——情绪持续低落,甚至非常生气。她的朋友这样评价她:“小丽脸皮太薄,只能听好话,和她在一起一定要小心,说话稍微重一点,关门稍微响一些,她就会受不了。”一次,小丽高高兴兴地出去,没一会儿就回来了,大哭不止,连着两天哪都不去。一问原因,原来一个男生跟她开了句玩笑,说她穿一身黑衣像要去参加葬礼。小丽据此认为这个男生很厌恶她,别人都要嘲笑她,自己伤心难过不算,那套新买的衣服也就此被打入“冷宫”,和那位男生的关系也从此恶化。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小丽发现自己越来越怕与人交往,朋友越来越少,活得好累、好苦,真像一棵草木皆兵、无法再舒展开枝叶的含羞草。

训练指导

敏感,即感知觉敏锐,适度的敏感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意识强烈、热衷关注自我的年龄段,对外界的刺激感觉灵敏,这只是个具有普遍性的性格特点。它有助于自我保护,防御伤害。可是像小丽这样过度敏感,就属一种不良个性,会发展成为多疑、幻想等心理障碍,在人际交往中最容易导致失败。那么,过度敏感是怎么形成的呢?原因有以下几类:

1.在生理上,这类人神经系统活动类型多是弱而灵活型,天生感情脆弱,疑虑重重,多忧思,经不起强烈刺激和猛烈打击,微小的刺激就会引起紧张反应。

2.在早期经验上,这类人或有过分保护的家庭教育或家庭管教过严。在过分保护的家庭教育中,由于长期处于绝对安全状态下,从未承受过恶言劣行的刺激,也未学会积极的自我保护,没有抵抗外来侵扰的经验。而在管教过严的家庭环境中,由于习惯性地接受批评,他们缺乏自信,常有自卑倾向,对别人的负面言行敏感而反应强烈、持久。

3.在个性特点上,这类人多无宽容的气度,喜斤斤计较,爱钻牛角尖,他们的第一念头就是:“难道就让他(她)白白骂我吗?”有的人甚至像过去西方社会中的敌人那样,为一点小事就进行生死决斗。

我们说,轻视和谩骂根本不值得理会,为此伤心难过反而增强了它们的伤害力,更何况一些并无恶意的批评和评价了。但是,要对反对性意见保持无动于衷确实比较困难。如果有人说你坏话,你当然会受伤害。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因为人是有感情的,有时确实会因别人的出言不逊而受到伤害。但是是否被伤害最终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总是控制不住感情冲动,总感到受伤害,那你很可能就是敏感过度了,你就看看下面的纠正办法吧。(www.xing528.com)

1.明确“置之不理”的合理认知。你完全可以不必为别人的不恭语言或贬低之辞而情绪低落、坐立不安或耿耿于怀,你的无动于衷正表示你的修养和理智。你不需要太看重别人怎么说,你需要自信而有主见,别人的否定意见并不能真正否定你的价值,你的自尊依然,你的能力依然。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不去理会别人的不恭或轻蔑而保持良好的心境。

2.如果必须做出回答,你就应向对方坚决表明你的不满,或不妨试试讽刺对方几句,或用幽默的方式一笑了之,这也是缓解紧张气氛的好办法。王骂李是“乡巴佬”,李则恍然大悟似地说:“怪不得我觉得有些人还不如牛、马、骡子呢!”而开篇提到的小丽的遭遇,则可以更加心平气和地接受这种并无恶意的评价,简单地答一句:“只是衣服和纱巾的颜色有些暗。”你就可以控制好局面而不让别人左右你的情感。如果碰到很难堪的局面,比如对方勃然大骂,你首先可以想到这是对方本身的毛病,而不是你的所做所为引起的。聪明自信的人根本不需要嘲笑或轻视你,出言粗鲁的人自己总是有问题的,这时你不妨装出好奇的样子看着他问:“你怎么了?”一句话点破了实质。

3.事件已经发生过了,你的不愉快体验也开始滋生了,这时你可以采用认知作业的方法,把自己从伤心难过中拉出来。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1)停。立即停止不良心境的进一步发展,切断原有思路。(2)问。仔细描述事件的发生情境、经过,到底怎么回事?我为什么不高兴了?(3)接。接受最坏的结果。(4)思。思考事情真的那么可怕吗?最后得出结论是: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如此,何况并不一定发生,我何必大惊小怪呢?以小丽为例,她可以做这样一个作业:

4.除上述认知上的三种具体做法外,还可以辅助以支持疗法。即动员亲人与朋友在精神上给予主动关心和支持,如果可能就避开那些习惯出言不逊的人,并常常一起讨论是否敏感过度,慢慢加以开导。

img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