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定项选择题
1.所有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重要、最主动的感觉器官是( )。
A.眼睛
B.耳朵
C.大脑
D.嘴
2.( )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A.笑
B.双眼对视
C.啼哭
D.运动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
A.先慢后快
B.平均递减
C.平均递增
D.先快后慢
4.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
A.人脑
B.神经细胞
C.心脏
D.感觉器官
5.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 )。
A.消极被动的
B.有目的有计划的
C.镜像式的
D.主观能动的
6.1882年,心理学家( )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三年观察,发表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A.巴甫洛夫
B.冯特
C.普莱尔
D.皮亚杰
7.在人类还没有登上月球之前,科学家们就算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397 000千米,这一活动体现了( )。
A.思维的概括性
B.思维的间接性
C.思维的灵活性
D.思维的组织性
8.智慧动作的出现,标志着儿童( )的发生。
A.抽象逻辑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创造性思维
9.( )是对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感知。
A.方位知觉
B.时间知觉
C.距离知觉
D.形状知觉
10.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最为常见的是( )。
A.分享行为
B.安慰行为
C.助人行为
D.合作行为
11.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的年龄是( )。
A.4岁
B.7~9岁
C.3岁
D.5岁
12.与情感相比较而言,情绪具有( )和暂时性的特点。
A.深刻性
B.内隐性
C.稳定性
D.情境性
13.喜欢小动物的孩子,就会经常去接近小动物,在接触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掌握很多关于小动物的常识。这说明了情绪对幼儿的( )。
A.个性形成的作用
B.交往发展的作用
C.认知发展的作用
D.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14.五个月大的婴儿会出现“认生”现象,对熟悉的人会愉快接近,对陌生人则畏惧躲避,甚至惊哭,这表明儿童此时已经有了( )。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15.3~4岁的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 )的过渡阶段。
A.安全需要
B.理智感
C.社会性需要
D.美感
16.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它们分别是( )。
A.怕
B.爱
C.怒
D.快乐
17.凡是幼儿能理解也用对了的词,我们称之为( )。
A.消极词汇
B.虚词
C.实词
D.积极词汇
18.( )岁的幼儿开始辨别前后。
A.4
B.5
C.3
D.7~9
19.调查法包括( )。
A.谈话法
B.测验法
C.问卷法
D.作品分析法
20.( )是影响幼儿无意识记的关键因素。
A.情绪状态
B.需要
C.兴趣
D.态度
21.婴儿想吃饼干了,对妈妈说,“妈妈,饼饼”。这属于( )。(www.xing528.com)
A.双词句
B.简单句
C.单词句
D.复合句
22.幼儿记忆的主要形式是( ),在整个幼儿期它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A.无意识记
B.机械识记
C.有意识记
D.意义识记
23.一周前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今天,当我走在街上时一下子就把她认出来了。这属于( )。
A.加工
B.再认
C.保存
D.回忆
24.以下选项属于儿童高级情感的是( )。
A.道德感
B.归属感
C.理智感
D.美感
25.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有( )。
A.具体形象性
B.可逆性
C.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D.抽象性
26.( )是构成个性的核心。
A.个性倾向性系统
B.自我意识系统
C.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D.兴趣爱好系统
27.( )是对外部事物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A.气质
B.志向
C.能力
D.性格
28.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反省
D.自我调控
29.( )是一种良好的生活适应过程,是认知、情感、社会化均衡发展过程,是个性结构的和谐状态。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
D.身高体重
30.观察学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学习形式,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运动复现
D.强化和动机过程
二、填空题
1._______是幼儿时期同伴交往的最主要方式。
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人的遗忘表现出_______的规律。
3._______是儿童对养育者最持久、最稳定的情感关系。
4.儿童的思维遵循从直觉行动思维到_______,再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路线逐渐成熟。
5.情绪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_______。
6.感知觉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
7._______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8.3~4岁时儿童情绪动因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向_______过渡。
9.安思沃斯利用实验室实验,发现儿童的依恋模式可分为_______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三种类型。
10.童年时看过的一部有趣的电视剧,至今记忆犹新。其实,当时在观看时并没有要去记住它的意图,它是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记忆中的内容的。这种识记称为______。
11.儿童解决问题的水平与他们在头脑中对信息的_______水平有关。
12.智慧动作的出现标志着儿童_______的发生。
13.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发展社会认知、_______、_______。
14.幼儿在交往过程中一般采用的策略有:协调、______、______、______及逆反。
15.情绪调控的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__。
16.个性倾向性系统构成个性的_______,它是推动个性发展的______因素。
17.一个人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他的______、_______和表情、姿态、服饰上。
18.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9.按斯金纳的观点,_______是推进习惯的形成和巩固的唯一措施。
20.班杜拉认为,当儿童看到别人的行为得到强化时,也就学到了_______。
三、名词解释
记忆 同伴关系 无意识记 气质 自我中心
四、判断正误
1.婴幼儿是成人的缩小版。 ( )
2.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动力作用。 ( )
3.对晚开口说话的儿童我们要多给他施加压力,使他尽早说话。 ( )
4.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只要有了正常的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一定会产生人的心理。 ( )
5.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受活动动机和活动性质制约。通常,学习的方式比游戏的方式效果要好。 ( )
6.触觉、温觉、痛觉属于肤觉。 ( )
7.儿童掌握语言是一个连续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能力等方面。 ( )
8.同伴关系与亲子关系总是相互平行、不可替代的。 ( )
9.“前语言时期”即幼儿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 ( )
10.儿童的啼哭不是依恋的表现形式。 ( )
11.自传体记忆是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 )
12.改变认知和学会合理的认知,是情绪调控的重要方法。 ( )
13.情绪比情感发展得晚。 ( )
14.幼儿运用意义识记多,且效果好。 ( )
15.婴儿缺乏回忆能力。 ( )
16.行为抑制型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称之为胆小的孩子。 ( )
17.对于自己身体内部状态的意识,大约到2岁左右才开始发生。 ( )
18.维护幼儿的自尊最好的办法是在同伴之间开展竞争和评比。 ( )
五、问答题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是什么?
2.同伴关系的作用体现在哪几方面?
3.支配幼儿计数的原则有哪些?
4.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5.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题
在我国,儿童较长时间收看电视节目,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今盘点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刺激,可谓色彩斑斓,电视的、影像的、图画的、文字的、动漫的,应有尽有。请你从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角度,谈谈电视及其传媒对儿童发展有什么影响?并请你提出科学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