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早期情绪的发生,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早期情绪的发生,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的姿势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这是婴儿只对亲近的人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视觉对恐惧的产生逐步起主导作用。

早期情绪的发生,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分为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两大类。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1.联系

①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的内在的心理体验。②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概括。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因此,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④在个体身上,情绪与情感总是彼此依存、交融为一体的,很难把它们严格的区分开来。

2.区别

①从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早,情感发生较晚;②情绪带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它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③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更多的是内心体验,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一)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

(1)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

(2)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

(3)情绪直接驱动、促使着儿童去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某种行为。

(二)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1)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密切,一方面,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的;另一方面,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2)有积极情感色彩的词比有消极情感色彩的词在识记上效果更明显,保持效果更明显。

(3)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婴幼儿智力操作影响不同,愉快情绪有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儿的智力操作不利,适中的愉快情绪使智力操作的效果最好。

(三)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1)表情的概念。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

(2)人类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体势表情和言语表情。

①面部表情。这是情绪在面部肌肉上的表现。人的眼睛是最善于传情的,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②体势表情。这是情绪在身体动作和姿态上的表现。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的姿势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体势表情中,手最为重要。手势语言一起使用,更富于表现力。手势可以单独用来表达某种情绪。

③言语表情。这是情绪在语言、语调、语速和节奏等方面的表现。言语不仅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表达情绪信息的手段。

(3)①新生儿几乎完全借助于面部表情及动作,引起、维持、调整其与成人进行着信息交流;②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是以表情作为交际的工具;③在婴幼儿初步掌握语言之后,表情始终是婴幼儿的重要交流工具,它和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之间的社会性交往。

(四)情绪和情感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1)儿童情绪和情感对性格具有重要影响。

(2)儿童经常的、反复的受到特定环境刺激影响,反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就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幼儿的性格是日后形成个性的重要特征,儿童早期的情感发展,对个性的最终形成至关重要。

(4)重视和保护婴幼儿的情感健康,对儿童发展和心理健康的意义十分巨大。

三、情绪的发生和表现

(一)情绪的发生

许多心理学家研究了婴儿的情绪,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理论。

(1)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亦称“原始情绪说”):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怕、怒、爱。

①新生儿的“怕”是由于大声和失去支撑引起的;②新生儿的“怒”是由于限制儿童运动引起的;③新生儿的“爱”是由抚摸、轻拍或触及身体敏感区域产生的。(www.xing528.com)

(2)与上述观点相反的是“分化说”,认为儿童出生后的情绪情感有一个不断分化的过程。

①初生婴儿只有皱眉或哭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未分化的一般激动,是强烈刺激引起的内脏和肌肉的反应;②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为快乐与痛苦两大类;一类是积极情绪,另一类是消极情绪;③6个月以后,消极情绪又分化为愤怒、厌恶和恐惧,比如眼睛睁大、肌肉紧张,是恐惧的表现;④12个月以后,积极的快乐情绪又分化为高兴和喜爱;⑤18个月后,再分化为喜悦和嫉妒。

(3)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的婴儿情绪分化理论认为,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进程中遗传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这些情绪的发生有一定的时间秩序和诱因。儿童各种情绪的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别差异。

(二)婴儿的几种基本情绪表现

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其中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表现,而哭和恐惧则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1.哭

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主要原因是由于饿、冷、痛、睡眠被打扰和活动被限制等引起的。婴儿的啼哭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

婴儿的啼哭有以下模式:

(1)饥饿的啼哭。这是婴儿的基本哭声,它有节奏,其频率通常是250~450赫兹。啼哭时伴有闭眼、双脚乱蹬。

(2)发怒的啼哭。这类啼哭的声音往往有点失真。

(3)疼痛性的啼哭。事先没有呜咽,也没有缓缓的哭泣,而是突然高声大哭。

(4)恐惧和惊吓的啼哭。这种啼哭,婴儿初生时就有了。其特点是突然发作,强烈而刺耳,伴有间隔时间较短的嚎叫

(5)不称心的啼哭。这种啼哭是在无声中开始的,起初两三声是缓慢而拖长的,之后会持续不断,悲悲切切。

(6)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婴儿从第3周开始出现这种啼哭。

2.笑

笑是婴儿与成人交往、沟通的基本手段。笑是情绪愉快的表现。儿童的笑,比哭发生得晚。

(1)第3周的新生儿,开始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学界认为这时的微笑已经是“真正的微笑”了,有效的刺激是人声,尤其是女性的嗓音。

(2)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

(3)婴儿出生后最初三四个月里,微笑往往不分对象,对所有人的笑都是一样的。

(4)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分辨的微笑。这是婴儿只对亲近的人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3.恐惧

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婴儿最初的恐惧可以由巨大的响声或身体失重状态引起。

(1)从4个月左右开始,婴儿出现与知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视觉对恐惧的产生逐步起主导作用。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会激起恐惧情绪,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2)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怕生,怕生和依恋同时产生;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感越强烈,怯生情绪也越强烈。

(3)随着想象的发展,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情绪。

(4)恐惧虽然属于消极情感,但其作用并不完全是消极的。

4.焦虑

焦虑经常与恐惧联系在一起,但焦虑不同于恐惧;焦虑只是一种朦胧的、游移的、不确定的心神不定,没有具体的对象和内容。但儿童的焦虑往往与环境中的无助状态相联系,集中表现为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

(1)陌生人焦虑。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

①大多数婴儿从六七个月以后,开始出现害怕陌生人;8~10个月时最为严重,一周岁以后强度逐渐减弱。②但这种陌生人焦虑到4岁时也还没有完全消失,尤其是陌生环境里接近陌生人时,他们还会表现出警觉。③婴幼儿的这种陌生人焦虑具有重要的社会适应价值,使幼儿避免受到可能的伤害,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也是他们智慧发展和不断社会化的结果;但陌生人焦虑也有消极作用。

(2)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孩子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①大部分孩子从六七个月起,就会明显地出现这种分离焦虑。②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养育的儿童,最早出现分离焦虑时间也不尽相同。③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最初,这种焦虑的出现,是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的;但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容易导致儿童抵抗力下降。④让儿童适应适度的分离,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