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认识网络的工具性、娱乐性、释放性
认识网络,利用网络。提高网络认知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驾驭利用网络,为自己所用,为自己的成长服务。
网络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又一文明成果,技术含量高,文化内涵丰富深邃。对其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成年人尚不能准确理解,青少年不能加以准确地把握的事情自然就更多了,这就需要他们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网络。就更高的层面而言,网络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方式和工具,人类离不开网络。现实的实践证明,网络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和困惑,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我们要正确使用网络,不能把一切都寄托于网络。更不能在网络中迷失方向。2007年7月12日,《光明日报》一篇名为《大学与网络,哪个是他的航向》的文章报道了新疆尼克勒县第一中学的安治帮,他曾经先后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却因为迷恋网络遭学校退学,这一年他第四次参加高考,总分全县第一。他父亲说:他上起网来,九头牛都拉不回。为避免别人打扰他上网,他经常关闭手机,除非他缺钱了,否则不会主动与家人联系。家人对安治帮也不敢过于指责。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周小西认为,四次高考,四次考中,如果说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考取名校的话,那么实现这一目标后,他因暂时迷失了下一人生目标而迷恋网络、荒废学业,也就不奇怪了。追求到了暂时的辉煌后立刻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想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找到“复杂现实之外的简单世界”,网络就成了他的天堂。但网络毕竟不是现实,天堂的梦会一次次在现实中破灭。
如果他在荒废学业的情况下能靠网络生存,那他为什么被勒令退学后仍回头重新“高考”?如果网络不能让他生存,或者说网络不是他的人生目标,那他为什么又整天沉溺于网络?周小西分析认为,这正反映了部分新一代人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行为能力。这不仅是孩子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2.养成良好的网络利用习惯
网络给新生代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求知空间,提供了超越现实生活的另一个虚拟空间。网络自身的特点和属性,恰恰迎合并满足了广大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精神向往。从网络发展进程和网络利用的整体情况来看,网络带给广大青少年的影响以正面为主,人们不满意的主要是网上充斥的不良信息。
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全方位的,包括时间、地点、频率。青少年的上网的时间要合理,最好不离父母的周围,也就是说上网的地点要在父母的监管范围,频率也不能太高。
3.提升道德水平,把握网络信息
青少年网民面对诸多的网络道德伦理上的考验,要学会自尊、自爱、自律、自省,提高网络道德意识和水平。社会应该尽快建立网络伦理规则,形成网上道德氛围,利用网络促进人的道德进步,抵制消极影响。
4.及时适度控制不良心态
网络是一个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面对这个良莠不齐、充满诱惑的空间,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梦想,人们许多的无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触动,人们也会因此产生一些不良的心态。青少年面对心中涌动的好奇、冲动一定要及时控制不良心态。
好奇、探索、尝试、从众,都会促使不良心态萌生,进而开始使用格调低俗的语言,观看内容庸俗的信息,轻信五花八门的谣言,发表不堪入目的言论。所以,人们要深入分析不良心态的产生机制,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
5.养成牢固的网络规则意识
近几年的网络发展表明,网络正在走上良好的运行轨道。网民对网络信息的满意度正在提高,这说明人们正在按照更高的要求来使用网络,来管理网络。但由于当前网络立法尚不健全、相对滞后,所以网络欺诈、乱发网络垃圾、网络失信现象因缺乏应有的管理监督和约束而时有发生,严重地干扰了网络秩序。随着我国网络立法步伐的不断加快,一部部网络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已在相当程度上维护了网络运营秩序,并使得网络法制观念逐步深入人心。(www.xing528.com)
6.培养青少年的生命情感
现代教育过于顺应现代性发展的需求,而忽视了其提升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职能。在处于转型期的现代社会,青少年常会感到生命难以找到支点,良心道德、人格操守找不到依托,备受信仰与道德危机的困扰,从而对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产生怀疑。当心智和心理承受力尚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无法忍受这些烦躁与焦虑时,便有可能采取不当行为寻求解脱。
如何使青少年走出网络的阴影,使其自我本性得到净化与约束,实现人与网络的和谐相处?首先需借助生命情感的教育。当代教育内容中情感教育的缺失所导致的人格缺陷、情绪失控、性格脆弱,不会自我调节、自我救助等痼疾,是学生沉溺于网络,或者干脆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网络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情感是个体对自我生命的肯定、接纳和珍爱,是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以致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积极的情感让人振奋、达观、昂扬向上、富有爱心,是人生的动力和光明之源。消极的生命情感则意味着对生命的否定,对他人生命情感的漠视以及由此而生的生命状态的沉沦或对生命的不负责任的任意浪费和挥霍。
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必然是一个生命感觉良好的人,一个热爱生命、呵护生命的人。从根本上说生命之趣属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对人生的一种自觉把握和热烈追求。生命之趣,意味着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乐于投入,愉快地从事各种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业和活动。情趣培养的目的是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健康的精神状态、活跃的思维态势,以利于人的创造精神的发挥。
7.培养网络的理性精神
网络为人类本性的释放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与场所,但是网络也需要理性的阳光,才能使网络健康发展,使人类向理想的方向成长。网络需要理性,网络理性的建设是由网络主体来实现的。
理性人格的构建,是以理性认知为基础的。理性认知是位于感性认识层次之上的认识阶段,它不再满足于对单个客体的一般认识,而要挖掘客体的内在联系,把握客体的本质特征和它们相互之间联系。
青少年网络理性行为心理的养成,不仅仅依赖于对网络人文精神的高度关注,更需要在正确的网络观、理性的网络人格和突出人的主体性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的作用下,通过长期实践加以培养。
培养网络的理性精神,是网络行为理性的最高境界。网络的理性精神是凝聚在网络主体身上和网络社会中的网络人文精神的升华,是指导人们网络行为实践的意识力量,是倡导网络行为理性的精神价值追求。
8.探寻人生和谐的价值观
青少年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要利用网络优势,合理培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青少年的行为具有最高的指导作用,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着青少年的思想与行为。在虚拟网络的海洋中,心中的灯塔能指引生命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永不迷途,否则就会被网络吞噬,将大好青春埋葬在虚拟的网络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