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语言与虚拟生存的关系

网络语言与虚拟生存的关系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的虚拟生存颠覆了物质世界感知确认存在的准则,冲击和消解着现实世界的人们习以为常的存在观。这是因为,网民在进入网络之际,就被剥夺了其外在的、物质的和社会的属性,只剩下语言表达的属性。在这样的语境中,人找回了与其存在的本真联系。同时,网络还使得人们可以由于语言构成存在这个特性,实现对多重自我的体验和确认。

网络语言与虚拟生存的关系

语言历来是一个开放的符号系统,随着社会生活和文化形态的发展而变化,其规范性并非是人为规定或强制的,而是约定俗成的。进入网络时代之后,由科技革命引起的人们生存方式、生存状态和生存观念的变异,既有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无法适应人们的网络交流需要,必然会产生新的语言规范和表达方式。从本体层面上看,语言作为人体验存在的场所,另类的语言和表达构成了另类的生存状态,在互联网空间中的虚拟生存与在物理空间中现实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的存在属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自己的存在的感知和体验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主体的自我感知和体验,如具有物理属性的血肉之躯、深层自我意识、生理性欲望和反应、心理需求和满足、情感、意念、表达外在行为等,都是我们感知和确认自己存在的属性;二是来自客体世界对主体的反应,如他人对自己的回应、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和定位、物质世界能否满足自己的种种需求等,都是我们赖以体验和确认自己存在不可或缺的媒介,而且来自客体世界的确实要比来自主体自身的感知更具有权威性。这是因为,人作为群体性的、社会性的动物,其存在的最终定位和确认只能来自客体世界。由于客体世界是凭借一个人的外在属性(如身材、美貌、言谈举止等)、物质属性(如存款、房子、车子、拥有公司等)和社会属性(如官职、职称、特权、关系网、家庭背景等)来感知、回应和评价一个人的存在的,这就使人在感知和确认自己的存在时,往往陷入了一个怪圈。无论你感知到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自然属性和本质属性转化为得到客体世界认同的外在属性、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你就不是那样的存在。而当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地按照客体世界的期待系统来重塑自己,有朝一日终于使自己的存在得到了客体世界的确认时,你却可能发现,你的自然属性和本质属性已经在这个追求确认的过程中被篡改、被扭曲和被阉割得面目全非了。结局是,你仍然不是那样的存在。这里的根本原因是文明社会一些外在的、物质的和社会的价值期待系统屏蔽了人与自身存在的本根联系,物质文明越是发达,人与其自身的存在就离得越远。

海德格尔关于语言是存在之家的思想被世人冷落了半个世纪之久,在进入网络时代后,正重新浮现出来。互联网的虚拟生存颠覆了物质世界感知确认存在的准则,冲击和消解着现实世界的人们习以为常的存在观。这是因为,网民在进入网络之际,就被剥夺了其外在的、物质的和社会的属性,只剩下语言表达的属性。网民在现实社会中的金钱、地位、身份、容貌、家世等属性在网络上都被屏蔽掉,因为所有这些属性在网络中都缺乏可体验性。互联网是让人再生的过滤器,过滤掉了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物质属性,使得语言和语言表达成了网民尤其是青少年体验和确认自身存在的唯一媒介和方式。在这样的语境中,人找回了与其存在的本真联系。在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互主要都通过语言这一单一的媒介来实现,也只有借助语言和表达,每个网民的人格、观念、智慧、气质、谈吐等人自身具有的属性和禀赋、才能和知识以及是否善于理解他人、是否宽容、是否富于同情心和幽默感等性格特点被呈现出来,并在他人的回应中感知和确认自身的存在。语言不仅是存在之家,而且构成了存在本身,表达构成了一种可以真切感知自身存在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现实社会对人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的物化与异化的一次反拨,是人的属性和价值回归自身的一次革命。例如,在古希腊人最被欣赏和肯定的是“力量与美”,但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的力量和美愈来愈被物质属性取代,位子、票子、房子、车子成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和力量的标准,同时时装化妆品护肤美容、整容手术等也混淆了美的标准。网络摒弃了种种被物化了和被混淆了的标准,使网民在同一起点上,在语言中呈现自我、在表达中确认自我。同时,网络还使得人们可以由于语言构成存在这个特性,实现对多重自我的体验和确认。在网吧,经常可以看到有些网民在聊天室同时以几个身份分别与不同的网友聊天。几个身份之间有时存在巨大差异,多重身份和角色带来了多重的生存体验,而这一现实社会中难以实现的神奇体验,实际上就是网民在网络空间中语言构成存在的真实体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