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同居热的出现
网络同居是指在网络上虚拟同居,即两个网友,通过网上相互提供资料,互相同意后,在一个虚拟套房内,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它起源于台湾一家女性网站“The say”推出的“同居理想国”的游戏,传到内地后很快就流行起来。
网络同居利用虚拟网络模拟现实婚姻情景,使人体验到与现实无异的感觉并作出真切反应。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虚拟同居中的生存方式和交流模式是现实同居的翻版。网络婚姻和现实有着一样的程序:求爱、恋爱、登记结婚、领取结婚证书、布置新家、发喜帖、办喜宴、拜天地、闹洞房;网络居家有滋有味,挣钱养家、操持家务、过小日子、自己生育或领养孩子;业余生活丰富多样,浇灌花园、饲养宠物、串门、走亲戚,还可以离婚、再婚等。
这股网络同居热,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参加人数众多,身份庞杂。2004年,国内参加网络同居的人约有10万左右。据2005年8月17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2005年上海的“爱情公寓”网站创办仅一个月,入住用户已有10万,参加者年龄跨度大,下至10岁,上至四五十岁,并以20~25岁的女性和大学生居多。
二是服务社区遍地开花。目前,具备网络同居平台功能的网站有几十家,每家人数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其中“网上人家”和“第九城市”两家网站的人最多。
三是呈现多功能化趋势。集聊天、游戏、上传照片、语言对话、发邮件、社区活动为一体,参加者可以在此类网站上灌水、聊天交友、发表心情日记等。
2.网络同居的心理魅力
(1)超越时空带来的神秘感和新鲜感。网络的特点是虚拟性,突破时空和现实的限制,超越文化,不论民族、年龄、性别、职业、经历,迅速方便地交流思想情感,交换信息、商品或服务。网缘成为比血缘、学缘、地缘范围更广的社会关系模式,扩展了交往的范围,丰富了人际互动方式。由于基本情况不公开,因此人际交往具有更强的虚拟神秘性。
(2)以心理体验为主。数字化空间是虚无的,无法满足生存的物质性需求。网上的“家”随时都可能销声匿迹,留给人们的是构建临时共同体带来的心理归属感,网络情感由此而生。(www.xing528.com)
(3)可以享受自由、平等、兼容、开放和共同的网络精神。网络同居是基于当今网络文化的产物,体现了大家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切合了当今个性化的社会情感表达方式。现实生活中的权力布局和影响不复存在了,话语权、自主决定权、表演权人人拥有,人们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各类信息。
3.网络同居心理分析
(1)爱与归属需求心理的驱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在满足了基本需要后,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需要被爱,需要爱别人。所以许多青少年用游戏的办法来解决现实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后现代推崇的情感表达方式。美国社会学家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在《全球社会化》一书中首先提出“后现代情感”的概念,认为后现代情感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具有情感表达方式的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其产生原因是后现代社会强调独立生活,很多人都戴着一副面具,很少在别人面前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内心想法,造成社会情感单薄。情感需要一种更为广泛的人文情怀,需要关心与被关心,需要友谊,需要爱情,需要别人的许可和接受,需要别人的支持与合作,人们既想发泄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渴望社会生活,同时又不想被伤害,害怕陌生人群中随时出现的欺骗与不信任。
网络同居是一种崭新的情感表达方式,建立在活生生的、形象的情感联系基础上,为精神体验要求高的人提供了流露内心真挚情感的机会。因为它的不真实,才使人们有机会尝试柏拉图式的浪漫。
(3)对性的好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开放与宽容,中国青少年性生理发育年龄已经提前。伴随着男女两性身体形态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青少年的性生理发展日臻成熟,性心理、性意识和性情感开始萌发,对性的需求和欲望日趋强烈,渴望与异性交往,希望了解性知识。性成熟的年龄提前,大大增加了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几率,青少年如何平稳地度过漫长的“性待业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网络同居通过文字或语音交流对性的看法,没有真人互动,主要是通过性沟通和性幻想,不涉及性暴力、意外怀孕、性病传播等社会问题,不失为一种安全而经济的表达性欲的渠道。
(4)一种同辈认同的娱乐方式。网络同居大行其道,集游戏与聊天于一体,既廉价又方便,很适合年轻人的胃口,自己既没有“牺牲”身体,也不用对言行负责,只是打发寂寞,找个寄托,既消磨了时光,又体验了一下交友的好玩感觉。
网络同居大行其道,媒体的大力宣传和同辈群体的影响成为重要原因之一。《第一次亲密接触》将网络爱情故事炒得成为时尚,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对网络情缘趋之若鹜。青少年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行为,多受班级群体的影响,当一个同学发现网络同居新奇有趣时,经过传播,出于一种默认,一种感染,其余的也不管自己是否真喜欢,一哄而上,纷纷加入,当家长极力反对时,他们的托词往往是:大家都在玩。
面对网络同居,我们要规范它的经营与管理。对有关网站要严格管理,应尽量减少网络同居游戏的色情身份,现在的网络同居既无实质条件,也无法定程序,导致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青少年人格尚未定型,自我认知界限不清,辨别现实与虚拟的能力不足,感情体验通常简单、单纯,如果在网络世界过早建立和体验成年人的人际关系,会毫无防备地受到身心侵害,对其性格养成及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可以说中小学生玩“网络同居”游戏是没有益处的,所以要坚决劝其退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