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纯技术型的
E-mail、BBS、聊天室、QQ等反映了互联网所构成的虚拟空间的具体方式。这些具体方式,涉及虚拟空间人的交往。
2.纯关系型的
(1)交友聊天。这类网民上网没有特定的目的,主要是结交网友、聊天消遣。其主要动机是改变现实生活中人际交流的局限,诸如对象固定,内容单调,不能真实表达观点,不能真实表达感情,顾虑后果等。这类网民一般网龄短,是目前互联网上的多数。交流的特点是场所流动性大,对象变化性大,内容随意性大,现实可还原性强。所谓现实还原性是指下线之后,随即恢复原来在现实中的样子与状态,网上的人际交往不影响现实生活。这类网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网上交往和交流后,互相之间可能成为关系密切的网友,并把交往关系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关系逐渐紧密。
(2)感情寻觅。这类网民具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经常光顾的场所基本上是带有情爱特征的聊天室和各类以情爱、两性话题为专题的论坛。由于目的的接近,逐渐转移到固定的聊天方式中,比如手机短信、QQ。这种交流类型的特点是场所相对固定化、对象化、内容情感化、追求交往关系的延伸性,尤其是追求交往关系的延伸性会影响或改变其现实生活,甚至改变其人生历程。就目前的情形看,“网恋”正在日益流行,越来越多的网民跃跃欲试,并且有越来越多成功的个案。
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队伍的壮大,交流感情将成为网络人际交流的一种主要内容,但这类交流活动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情感悲剧。当然,交流感情和交友聊天也可能是并存的动机。遇到合适的异性对象就“谈情”,否则就聊天。
(3)共享信息。这类网民上网的目的是信息而不是感情,他们需要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各样的信息。(www.xing528.com)
(4)异样生存状态。这类网民似乎漫无目的,或者是“游戏网络”。他们浏览信息或者发送信息都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者动机,只想体验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类生存”状态。他们聊天时不注重话题的性质,无意结交网友,也无意寻求交流的现实功利性结果,只注重在与人交往和交流过程中自我的表现体验。他们与异性交流时,也只是追求一种异性之间的感受与体验,无意把“网恋”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3. SNS网络人际传播
SNS网站2003年短短的5个月内就风靡整个北美地区。而今在国内,联络家、人际中国、亿友等提供SNS服务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即社交网络服务或网络社交平台。它的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创立的六度分离理论,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要想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最多通过六个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通过SNS,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会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社会化网络。
SNS最具威力的一个功能是“社会网络”功能,它能仅仅可以实现多人一起工作和娱乐的需要,甚至让上百人聚在一起召开会议、讨论问题、共享照片、欣赏音乐成为可能。可以说,SNS的出现真正动摇了“物理实在”与“虚拟实在”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它来源于真实性,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用户可以以鲜活的姿态出现。在SNS真实模式下,网络化社区形成了一个真正的社会群体,工作、感情和现实的生活都紧密相连,相互之间传达的信息是真实而可靠的,并付诸真实的思维和行动,从而成为真实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说,整个“物理世界”已经或正在被“虚拟化”,这种“虚拟实在”正成为当下社会的本身,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逐渐融为一体。
在SNS的帮助下,人们可以轻松地认识“朋友的朋友”,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找的人。原本在现实社会中才能建立的人际关系,在网络社会中同样实现了,而且交际范围更广,传播的速度更快,交流得更深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