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心理治疗中性关系的处理原则

关于心理治疗中性关系的处理原则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心理治疗的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治疗关系中,同样也存在着“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尤其是在多次治疗会谈后更易产生。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心理治疗中治疗关系的分寸,更好地帮助患者,避免非治疗性关系的发生。

关于心理治疗中性关系的处理原则

在心理治疗的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治疗关系中,同样也存在着“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尤其是在多次治疗会谈后更易产生。如果处理恰当,当然会提高心理治疗的疗效和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增强对心理治疗师的信任和尊重。但如果处理不恰当,则会导致治疗关系中断,造成患者生理、心理,乃至家庭和社会功能的伤害。在实际工作中,时有发生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感情纠葛(如“非你不娶,非他不嫁”等现象),甚至发生性行为等这样的报道,给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减少或避免因性别差异导致的不良治疗性关系,往往是心理治疗工作者正常开展和疗效取得的重要前提。下列基本原则对专业人员具有指导意义。

1.明确治疗师的角色和职责

社会心理学家早就提出,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与环境下,都有其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不同义务或应遵循的规则,心理治疗师亦不例外。心理治疗师是相对于有心理障碍来求医的患者而言,是在心理门诊或特定治疗场合下出现的。因此,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是治疗者而非其他角色,这一点非常重要。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保持接触,是以帮助和治疗对方为目的的;治疗者的职责是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沟通去影响和矫正患者的心理问题,而并非是通过性关系或其他亲密关系来治疗。

2.提高内省水平

许多心理治疗师与患者发生感情矛盾或不良移情关系并非一朝一夕,往往有一个发展过程。因此,治疗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时刻内省自己的感情,敏锐地察觉患者的心理变化和言外之意,及时与同行或督导探讨和分析案例与治疗进程,以减少或避免不良移情与性关系的发生。换句话说,认真总结和分析每一治疗案例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治疗技能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克服治疗中的不足、减少遗憾。归纳起来,“知不足方能进步”。

3.透过现象看本质

患者寻求心理帮助往往心存忧虑,不愿主动谈及其内心问题症结。倘若治疗师根据心理动力学的观点来分析,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乃是“性”的冲突;刻意寻找和挖掘患者的“性创伤体验”,则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不悦与阻抗。但如果治疗者过分拘泥于患者叙述的表象,或回避情感冲突,害怕被卷入“性”的烦恼之中,则又很难涉及患者的内心冲突。因此,在治疗性关系的把握上,心理治疗师应该要有“耐心、细心和小心”。即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透过症状的表象来了解其丰富的生活经历;细心地澄清问题,克服阻抗来揭示其潜在的内心冲突或问题的症结(本质);同时也要注意小心,避免或减少移情与反移情的产生。换句话说,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应该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水到渠成”。(www.xing528.com)

4.转诊、会诊或中断治疗

一旦发生心理治疗师与患者交往关系超出治疗性关系,从伦理学角度来看,治疗应该及时建议转诊、会诊或中断治疗,以免非治疗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及治疗者的声誉。表面上看,这是推卸责任,但实质上有利于患者和治疗者双方的“冷处理”。

5.专业治疗技能的提高与再学习

“常在岸边走,哪有不湿脚”虽有其本身的道理,但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如同临床医生一样,“临床医疗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疏忽大意。因此,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理论和治疗技术水平非常重要。“患者是最好的老师”,从治疗中学习和总结提高,从同行中交流学习与探讨,从督导的指导和帮助中学习并改善自己,从社会发展、人文背景中汲取新知识和新理念来提高等等,无疑是心理治疗师今后工作中治疗关系中的重要资源。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心理治疗中治疗关系的分寸,更好地帮助患者,避免非治疗性关系的发生。

上述介绍的情况是欧美国家在开展心理治疗工作所遇到的,国内由于心理治疗工作起步比较晚,尚未有系统研究。但已有个案发生,应引起重视。当然,有学者认为,在西方临床实践中,非常强调心理治疗师对患者的影响,以及平等、信任关系,其治疗的过程是共同参与。在我国,患者对医师和治疗者有敬仰的心理,生物医学关系较浓,治疗关系可能以指导合作更突出,或许乐观的估计,发生性关系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即使不多见,仍应引以为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