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遭受突然的打击,并陷入极度的情绪危机之中,需要紧急帮助,而心理治疗师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立即赶到时,患者该怎样应对?下面几种策略可使患者得到充分的帮助。
1.紧急求助于精神卫生服务机构
处于心理危机中的患者首先应该去有精神卫生服务的医院,一般在国内的区、县级以上医院中就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但问题是,医院的位置在患者住所附近吗?该医院的专科服务有急诊吗?费用是否能纳入医疗保险?患者或家属知道这些机构的地址及电话号码吗?医疗质量有保证吗?这些情况或问题需要事先认真考虑到,因为在危机状态下,有时连最基本的常识(如医院的名字)都可能想不起来。再者,如果医疗质量不能保证的话,危机干预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会加重危机。
2.拨打热线电话
热线电话或其他24小时服务电话可以提供即刻的救援,并可以为患者找到当时可得到的专业帮助。国外早就有24小时自杀救援热线,国内部分地区也开展了此项服务,但不普及,大多还不能提供24小时的服务。电话服务至少可以帮助患者度过危机的那段时间,国外有资料显示,电话咨询可以起到心理支持或救援的作用,即给予危机者第一时间的情绪帮助(emotional first‐aid),把自杀或死的危险降到最低,生的机遇增加到最大。如果患者没有住宅电话,可以用公共电话(但需了解其位置,以便能随时拨打)或其他。也可以拨打114查号台,或110、120等电话,接线员可以指导患者求助的方法,根据情况请救护车,或采取其他紧急救援措施。
3.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朋友或家人等社会支持也相当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孤独、无助和绝望,感到温暖和帮助,分散或转移注意力,延长生存时间,最终度过危机。社会支持不仅是指朋友和家人,而且还包括非专业的社会团体,如国外的酒依赖联盟,国内的各级工会、妇联等,它们在危机干预中有时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另外,临床专业救援队伍或慈善人士有时也会帮助患者。《美国心理学家》曾刊登过这样一个案例,说明即使没有经济能力或专业救援人员,但遇到需要帮助时,志愿者及慈善人士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一位女性当时遭受到性侵害,身无分文又无家可归,整日躲在汽车中以逃避跟踪者,她想提出法律诉讼,并希望能接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但没有经济来源和稳定安全的住处。志愿者服务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安排20余名专业人员免费轮流帮助她,以度过这段人生的关键时期。每日有志愿者与其咨询会谈并定期作心理评估,让她意识到有许多人在关心她。对于她的安全和经济问题,志愿者联系到其他州的一位慈善人士,他表示愿意帮助,为其解决了食宿和提供了一张无限期机票(以备她被秘密跟踪和危险情况时随时使用)。同时电汇给她500美元,并告知她以后不必直接还这笔钱给他,最好把钱赠给另外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一年之后,该妇女的法律起诉案胜诉,她获得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赔偿费。
4.选择心理治疗医疗保险(www.xing528.com)
在国外,有些保险公司会雇用专业人士对特殊危机患者提供援助,因此,建议患者选择此类医疗保险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但对具体的患者,需认真考虑以下问题。
(1)承保人能对患者的什么情况负责?承保部门需要定期收到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计划、治疗过程的反馈表吗?承保部门应该保留心理治疗师提供的记录吗?承保部门能在什么范围内保证患者的安全?如果保险公司能承诺,那么,患者陷入危机状态(需要迅速干预)的风险越大,或越可预见,则心理治疗师越应该认真而透彻地说明该保险的必要性。
(2)接受医疗保险对患者的治疗动机会有哪些影响?因为有些患者接受心理治疗的目的是想心理治疗师能够自己履行责任,并认真对待和帮助患者处理可能面临的各种危机,而不是预言危机将要发生(如果建议保险,会使患者产生这样的警觉)。再者,参加保险,将意味着心理治疗师与承保部门会交换治疗内容、暴露隐私,使得患者不愿探究某些敏感问题或情感隐私,敷衍治疗(因为他们需要隐私和治疗的绝对保密)。因此,多数情况下,心理治疗师应该与患者共同讨论是否承保对治疗是有价值的。
(3)应与保险部门签订什么样的公开承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权利?
(4)承保人员的选择。在国外,选择或推荐承保人员也很关键,因为心理治疗师可能会因为选择的承保人员不适当而招惹法律纠纷(渎职)。如果承保人员不能处理危机局面,或以不适当的行为伤害到患者,心理治疗师是要对这种情况负责的。因此,最重要的一点是,选择受过良好培训,并有能力为患者需要提供专业服务的承保人员。
5.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机应变的策略
如果上述办法均不奏效或难以实施,不能帮助患者消除危机,那么根据当时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尝试找其他可行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国外曾报道通过想象训练处理危机的一个成功案例:患者女性,有明显的孤独、焦虑和抑郁,目前存在严重的情绪失控和强烈的自杀意念,既没有经济来源,又自我封闭,也没有亲友。为了安全,心理治疗师和她商定,在经历危机而治疗者又不在的时候,可去附近医院的候诊室(急诊的候诊室全天开放)。结果,这种安排对于危机的处理取得了很好效果。对患者而言,在严重消极和想结束生命的时候,去医院候诊室会使得她觉得更积极、正为自己做事,而且是坐在“清洁而又灯光明亮的地方”,周围有许多人(她不感到孤独,并且这些人不会“命令”她做任何事),这些环境因素使得她的悲观和消极逐步减轻;而且她还知道周围有医务人员(尽管她没有与他们接触),但真的自杀也会得到及时的救助。另外,患者还意识到,她是在执行与心理治疗师一起制定的“治疗计划”,这使得她更加镇静和减少与社会的隔离,最终顺利度过危机。实践表明,“候诊室策略”可以使得某些有高度自杀企图的患者能安全顺利地度过危机,不过,前提是患者有高度的治疗依从性。因此,在单纯门诊治疗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患者得不到迅速及时有效帮助时,想象训练也是必要和可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