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学及心理咨询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医学及心理咨询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救死扶伤,忠于职守是医务人员正确对待医学事业的基本准则。在当代中国,救死扶伤,忠于职守这一规范,要求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医学职业的人道性、神圣性及社会的高期望值,从而培养职业责任心和敬业勤业精神。廉洁行医,遵纪守法,是古今中外优秀医家十分重视的医学道德格言。保守医密这是一个古老的医学道德规范。心理学研究证明,临终患者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仍然有活下去的期望,总是拒绝“坏消息”。

医学及心理咨询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1.救死扶伤,忠于职守

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最高宗旨,忠于职守是医务人员应有的敬业精神。救死扶伤,忠于职守是医务人员正确对待医学事业的基本准则

在国外的医学道德思想中,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倡导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的典范;古罗马名医盖伦要求自己及同行:“我将全部时间用在行医上,整天思考它”;《日内瓦宣言》要求医务人员:“当我开始成为医务界的一个成员的时候,我要为人道服务,神圣地贡献我的一生”。

在当代中国,救死扶伤,忠于职守这一规范,要求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医学职业的人道性、神圣性及社会的高期望值,从而培养职业责任心和敬业勤业精神。1991年公布的《中国医学生誓言》,要求每一位医学生“志愿献身医学”。1996年由医务界的28位院士拟定倡导的《临床医师公约》,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列为五项准则之首。

2.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钻研业务,精益求精,是医务人员在学风方面必须遵循的伦理准则。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医学模式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些都期待着医务人员培养全面、高超的业务素质。

钻研业务,精益求精这一规范,要求医务人员发扬科学的求实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学好业务本领,做精业务工作。我国卫生部于1988年颁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最后一条提出:“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临床医师公约》对此的要求是:“医术上精益求精,团结协作,保证医疗质量,努力进取创新。”

3.平等交往,一视同仁

平等交往,一视同仁,是医务人员处理医患关系时必须遵守的准则之一。平等交往是指医患双方平等相处,一视同仁是指医务人员对所有患者同等对待。这是对患者的权利、尊严的普遍尊重和关心,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的平等。要做到平等待患,医务人员必须把患者摆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事情上,对待患者,不论是男女老幼、种族国别、地位高低、权力大小、美丑智愚、关系亲疏、金钱多寡,都要给以同情尊重、积极救治、尽职尽责,切不可厚此薄彼、亲疏不一;对老人、儿童、妇女精神病患者和某些因道德不检而致病的患者,尤其要平等对待;对战俘、罪犯中的患者,也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真诚尊重。

4.举止端庄,语言文明

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即文明待患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底线伦理准则。医务人员举止端庄、语言文明,不仅是自身良好素质和修养境界的体现,也是赢得患方信赖与合作,有助于患者康复的需要。希波克拉底提出: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够治病,一是对症的药物,二是良好的语言。

当代名医、诺贝尔奖获得者米歇尔指出:一个外科医师如果给患者以恶劣印象,则无异于恶魔。医学就是文明,医学时刻离不开举止文明、语言文明的支撑。

举止端庄要讲究文明行为。医务人员的神态、表情、动作,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及求医行为。文明行为要求做到:态度和蔼可亲,举止稳重,动作轻盈、敏捷、潇洒、大方,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养成大医风范。另外,举止端庄还要讲究装束文明。医务人员在着装、服饰上应与职业相适应,即规范、整洁、朴素、大方,既不主观随意,又不刻意“包装”。

语言文明要使用文明语言。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是体现文化修养的要素。医务人员良好的愿望、热情的态度、诚挚的关心,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医务人员不仅应当模范地运用礼貌语言,突出其医学特点,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医务人员要使用灵活适度的语言,以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患者的心态,增加抗病能力。(www.xing528.com)

5.廉洁行医,遵纪守法

廉洁行医,遵纪守法,是指医务人员必须清正廉洁、奉公守法。我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第4条规定:“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廉洁行医,遵纪守法,是古今中外优秀医家十分重视的医学道德格言。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新旧体制交替、利益格局调整和思想观念变化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更应恪守廉洁行医、遵纪守法这一规范。

6.诚实守信,保守医密

诚实守信是医务人员对待患者的一条重要的普遍要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用一个“诚”字来概括和诠释“大医风范”。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也曾用“诚”的精神来概括和诠释白求恩的医德境界。他说:白求恩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作为医务人员,只有医心诚,忠诚于患者和医学事业,对人诚、做实事、守信用,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医务人员。倡导和践行诚实守信准则,必须同弄虚作假、背信弃义、欺诈取巧的不良医风进行坚决的斗争。

保守医密这是一个古老的医学道德规范。早在25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就说过:“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职业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日内瓦宣言》规定:“我要保守一切告知我的秘密,即使患者死后,也这样。”我国也将保守医密作为保护性医疗的重要措施,1999年5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章第22条第三款规定:“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保守医密,一般要求做到两个方面:一是保守患者的秘密。有些患者不愿公开透露的信息,包括:病因,一些特殊疾病(性病、妇科病、精神病等)的诊断、进展及预后;患者不愿意人家接触的部分,尤其是有生理缺陷的患者;不愿意人家观察的行为,如性行为及医学心理状态;患者不愿意人家知道的决定,如人工流产等;患者不愿意人家干扰其生活习惯。二是对患者保守秘密,包括不良诊断、进展、预后及在给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心理学研究证明,临终患者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仍然有活下去的期望,总是拒绝“坏消息”。那些预后不良的患者或临终患者,如果知道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很可能影响治疗或加速死亡。因此,保护性医疗措施要求对某些病情预后不良的患者采取隐瞒,甚至说“善良的假话”的做法。

关于对患者保守医密,即要不要告知“坏消息”,目前医学界存在较大争议,大体有3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不该对患者讲真话,尤其是对那些重症疾病的诊断结果及不良预后的保密,属于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必然要求。第二种意见认为,有些疾病必须告诉患者,如慢性疾病、神经症、癌症早期,告诉患者的目的是为了在治疗时取得患者的合作;但对有些疾病不应该对患者讲真话,应对其保密,如晚期癌症患者,告诉患者真实情况以后可能将加速患者的死亡。第三种意见认为,应该对患者讲真话,这是患者的自主权之一,即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知情权

7.互尊互学,团结协作

互尊互学,团结协作,是正确处理医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恪守同事同行准则、处理好医际关系是现代医学发展高度分化、高度综合、高度社会化的客观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强调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突出要求。这样做,有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医院整体效应的发挥,有利于医学人才的成长,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互尊互学,团结协作这一准则,要求医务人员共同维护患者利益和社会公益;彼此平等,互相尊重;彼此独立,互相支持和帮助;彼此信任,互相协作和监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和发挥优势。

鉴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实践形式上与医学实践相似,即求助者与帮助者的关系,因此上述的医学伦理学内容同样适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