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适应,大学新生通常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适应,大学新生通常面临的问题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研究发现,每年大学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和大学毕业前两个月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这时候大学生最容易发生意外。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对异性交往方面开始产生前所未有的关注,有着较强烈的了解或参与的欲望。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存在差距,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大学生的心理适应,大学新生通常面临的问题

大学新生是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的,有着不同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思想文化背景。在大学新的环境中,他们的语言、思想、文化难免会发生碰撞,与此同时,他们还面临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有研究发现,每年大学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和大学毕业前两个月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这时候大学生最容易发生意外。从高中到大学,学生无论从生活方式、学习方法,到人际交往都会有全新的感受,将会出现许多新的体验、新的希望、新的追求,同时也会出现许多适应上的问题。

一、大学新生通常面临的问题

(一)生活的适应

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生活、学习背景导致个体认知和行为上存在差异。在现代较为优越的环境下,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家庭的娇惯,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有的同学骄傲自满、任性自私、性格孤僻,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引起同学的反感,这会影响他们对大学集体生活的适应,特别是会影响到彼此间的相互包容、理解和信任。当他们入校后,告别了原先已熟悉了的一切,远离父母,大学新生要独立处理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产生感情无以寄托的孤独感,思念亲人的心理特别强烈,以致较长一段时间无法安定下来。虽然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宿经历,但多数新生在上大学前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尚未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另外,水土不服、远离亲人、饮食不习惯、环境陌生、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彼此之间语言沟通不畅……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大学新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还有,大学里管理方式的变化、班级概念模糊、人际关系转淡等客观因素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部分新生感觉不如高中那样亲密无间,他们与同学很少讲话,更谈不上交知心朋友,因而产生较强烈的孤独感。同时,大学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参加社会活动,关心班集体建设,等等,看似平凡小事,却时时都在对每个大学生进行着待人处世、品德修养的检验。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感到压力大。这种变化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二)学习的适应

许多大学新生在入学后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如在大学里,班级观念淡化,没有固定教室,一二百人一起听课,上课常常像打游击战;学生有了比高中相对宽松、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学教学也常常是提纲挈领式教学或引导学生自学,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可能要布置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目,在学习目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教学方法上都与高中不同;大学学习需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需要主动去发现、去探索问题。同时,在大学新生中很多同学是原中学的尖子生、县乡的佼佼者,但入学后失去了原来的优势,往往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情绪,学习压力大;或者经过几年补习,终于如愿以偿地跨入高校大门,但入学后潜力不足,学习上感到非常吃力,精神压力大。除此之外,诸如教学设备落后或不足、课程内容陈旧、所学专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等也会影响到他们对大学学习的适应。

(三)情感需求变化的适应

目前在大多数中学校园里,青春期健康教育尚属空白,一些正常的男女同学异性交往得不到引导,甚至遭到指责;而大学里,相对宽松的异性交往空间,使得原本被压抑的性心理得到释放。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对异性交往方面开始产生前所未有的关注,有着较强烈的了解或参与的欲望。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更主要的是缺乏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以及性伦理、性法制、异性交往方面的知识,兼有他们心理尚不太成熟、考虑问题简单、感情脆弱、敏感、模仿盲从等,使他们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感情,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从而走入情感的误区。部分大学生面对异性的求爱、自己对异性的爱慕以及失恋、性骚扰行为等不知所措,他们或把爱情当做人生的唯一追求目标,而荒废学业;或走极端,放任自流,随意模仿,而违反校规校纪,不但心理上受到创伤,而且也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四)自我冲突,心理失衡

对很多大学生来讲,在进大学以前,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对自己未来的设计都特别美好,但进入大学,他们发现现实与想象差距很大,许多同学发出“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了”的感叹,从而对现实、社会、学校,甚至对自己不满,思想波动很大,心理不稳定。调查表明,50%~60%的同学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从而引发矛盾冲突。一些学生在这种冲突中自我意识得到升华和发展,而另一些同学在激烈的自我冲突中形成挫折。同时,每年的新生中都会有在高考中发挥失常的学生,他们看着昔日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纷纷进入较好的院校或较好的专业,心理上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大学存在差距,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积极促进大学新生的入学心理适应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重要时期。大学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关注新生成长,从思想、政治、能力、行为等各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夯实基础,让新生明确社会角色意识,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为大学新生做好独立生活的准备和服务

作为高校,要为大学新生主动、周密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供周到的服务,让学生能够尽快熟悉和了解校园环境,如校园地图及各项生活和学习指南等,在办理各种手续、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尽可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新生的不适应。同时,积极开展老生帮扶教育活动,帮助新生尽量少走弯路,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但网络也是一柄双刃剑,因不正确运用网络而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因此,要从一开始就加强教育,警示大学新生科学使用网络,学会上网也要学会不上网。

而对于一个大学新生来说,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就意味着踏入一个不同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社会环境中,衣、食、住、行等都需要自己操心,自己要尽快适应这种变化,主动熟悉校园环境,接触社会环境,诸如,怎样搭乘公共汽车、怎样向别人问路、怎样上商店买东西、怎样和小商贩讨价还价都要逐步熟悉,否则时时刻刻总有一种异乡人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影响一个人在新环境中的正常生活。因为还没有经济收入,一定要提高个人理财能力,花钱要精打细算,不盲目攀比,要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承认并意识到自己已是学校的一员,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大学的生活、教学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如清洁卫生问题、宿舍秩序问题、生活设施问题、伙食问题,等等。有时问题还可能很突出。我们看到不少大学新生入学很长时间了,仍把自己当成“校外人”,动辄对这些问题进行抱怨和指责,并因此而产生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学习,影响团结,延缓了适应过程。缺乏认同感正是影响他们情绪的另一重要根源。大学新生入学后就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这一切,强化责任感,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动手解决一些问题。(www.xing528.com)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进入大学后,每个大学生都有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大学里面的师生关系将变得非常离散,学生一定要学会主动学习,并且主动找教师征询意见,汇报学习状况,请教师帮助解决困难,与教师共同探讨。要想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是必须走出封闭的自我,确立健康的群体意识,把自己真正融于集体之中。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要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我为中心。在给同学提意见的时候,讲究方法和技巧,以免使对方难堪、丢面子。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主动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与同学多接触,增加同学对你的好感,融洽同学间的关系。

(三)尽快走出高考光环

在中学里面,判断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比较单一,大多只用学习一把尺子衡量学生。长期以来,很多同学也逐渐适应了这一标准,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应试教育中考出好成绩,成为优秀学生。而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新生对于何谓“优秀”出现了暂时的迷茫。因为在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只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成为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后者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怀特海先生这样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只有站起来,向社会、向历史、向未来、向生活的各个方面放眼展望,才能把握住恰当的目标,促进自己全面发展。这有悖于他们过去形成的认识。因此,尽快走出高考光环,并积极主动地对心目中的大学形象以及人才观进行调整,正视现实并认同所进入的大学,减少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落差所造成的心理冲突和失衡,才能够顺利实现对大学的适应。

(四)学习引导教育

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新生将来的学习至关重要,这会让他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少走弯路,应引导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观察、思考,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顺利度过学习适应期。

学习引导教育包含以下内容:第一,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定位。大学学习是为自己未来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而准备。学生要珍惜学习机会,为自己的学习做好规划,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为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同时不断改善学习方法,保障学习效果,循序渐进,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有用之才。第二,针对大学教学特点,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换,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寻求教育。第三,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特别是自学及自我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第四,学会科学地运筹时间。高校学生自由时间较多,因此要善于制订合理的学习、文化娱乐、上网及体育锻炼计划,做到有条有理,劳逸结合。第五,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的各种文献资料,学会自我解惑,充实提高自己。

(五)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是指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的教育,旨在使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在大学阶段确立的目标会对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大学阶段新目标的确立,实际上是人生目标的确立,它与人的基本素质的完善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如果说高中里的目标比较单一、简明,包含较多的个人幻想成分的话,那么大学里的目标就应该更深刻、长远,包含更复杂的社会因素,应该更好地把个人愿望和社会需要统一在其中。也就是要认识到:我适合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能干什么。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不仅有学业方面的,还应有个人修养、体育锻炼、兴趣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对原来的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要做适当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新生不会松懈、茫然和失落,使自己有更好的心境投入新的学习生活,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充实和完善自己,为未来人生做好充分的生理、心理和才智的准备。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的要求高、家长的期望高、个人的成才欲望强烈。又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尚处于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是心理障碍高发、易发群体,因此加强心理的调节非常必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为他们展现天赋和才华、发泄内心的激情、增强竞争意识、获取自信心提供各种平台,引导大学新生从新的视角去认识、去体会、去学习,这有助于大学生找到自己在角色转换后的位置。同时,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对眼花缭乱的社团活动进行有选择的参与,在各种活动中尽快找到个人价值和目标。

(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活动,丰富大学生心理学知识,提升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心理保健意识、端正他们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引导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缓解负性的情绪,避免因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

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各种辅导形式,对大学生独立生活及适应社会环境、学习与社会工作关系的处理、人际交往的适应、恋爱问题的处理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与帮助。重视并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大学新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对自己要有一个再认识:不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因人际关系不适应而产生孤独感;不因中学时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因对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应而产生压抑感,并努力积极自助和寻求他助,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