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危机干预概述
一、危机概念
(一)危机定义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常会遇到应激或挫折,一旦这种应激或挫折不能自己解决或处理时,则会发生心理失衡,而这种失衡状态便称为危机(crisis)。所谓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换句话说,“它是指个体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式或机制仍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外界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反应”。
(二)危机的界限
1.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应激。
2.引起急性情绪扰乱、认知障碍、躯体不适和行为改变,但这些表现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3.当事人或病人用以往解决问题的手段不能应对或应对无效。
(三)危机的来源
1.危机的产生 在正常状态下,一个人和环境(内、外环境)之间是处于相对的心理平衡状态。所谓外环境指社会、家庭、工作、婚姻恋爱、人际关系以及自然环境等;内环境指本身的生长发育、疾病、体内激素变化等。
当内外环境发生的变化太大,或者是当事人以过去的应对方式不能解决现时的困难时,于是发生心理的严重失衡状态,从而发生心理危机。
2.危机产生的决定因素 一场大灾难后的众多遇难者亲人中,一部分人能很快地从痛失亲人的情绪中恢复过来,一部分人则产生了严重的危机,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危机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所发生事件的急骤性、持续性、心理损害程度有关:事件发生越突然或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心理损害后果越严重,就越容易产生心理危机。
(2)与当事人对事件的认识水平有关:如一位女孩被歹徒强暴了,她认为自己不纯洁了,今后无颜活在世上了,决定寻死,则危机产生。
(3)与当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人格健全、心理素质好、适应能力强的人不容易产生危机,反之承受能力很差的人就容易产生危机。
(4)与当事人对事件的应付水平有关:应付技巧高、方法适当,则什么样的困境都能解决,危机不会产生。
(5)与社会支持水平有关:如果社会、家庭、亲友、单位能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则危机不容易产生和发展。
(四)危机的分类
有学者将危机分为偶然性、环境性和生物性3类。
1.偶然性危机 主要指不幸遭遇,如水灾、火灾、风灾、雪灾、旱灾、地震、车祸、沉船、坠机、失业、财产损失、被伤害等。
2.环境性危机 主要指周围环境和本人角色的突变,如亲人死亡、恋爱婚姻不幸、离退休、移居、人际关系不良等。
3.生物性危机 指人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些事件,例如疾病、生长危机(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过渡)以及机体功能的生理变化(初潮、遗精、妊娠、分娩、绝经)等。(www.xing528.com)
二、危机干预的概念
(一)危机干预的定义
1.干预 干预(intervention)是指对危机进行处理和预防,就是及时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也就是说给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或家庭、特别是情绪抑郁或具有轻生意念的人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通过调动他们自身的潜力来重新建立和恢复其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
2.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crisi ntervention)系一短期的帮助过程,是从简短心理治疗(brie sychothorapy)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治疗方法。它的特点为迅速有效、简便实用,亦有人称为情绪急救(emotiona irst-aid),故近20余年已成为国内外心理治疗者、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对轻生者、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者及适应性障碍者进行急诊治疗的最好方法。
(二)危机干预的目的
其目的是迅速解决问题不涉及来访者的人格问题及行为模式。最低目标是使来访者恢复危机前的心理状态,最高目标是通过干预使来访者提高心理平衡水平,并使其应付水平达到高于危机前的功能水平。
三、危机干预的理论发展
危机干预的理论发展主要来源于自我心理学、社会精神病学以及行为学习理论几个方面,介绍几种如下。
(一)成长学说理论
Erikson(1963)提出人生有8个过渡阶段。在生命周期(受孕→胎儿→新生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死亡)的每一个过渡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应激表现。每一阶段的变更便是一次危机,必须解决新的挑战,以便能够继续到下一个阶段,应付成功便是人格的成长。危机导致一种失衡状态,为达到平衡必须找到新的解决办法,新的平衡有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即进入到一种高于危机前的水平。
(二)Tyhurst理论
Tyhurst(1957)首先描述人们对应激的反应。一个过去健康的人对严重应激事件的反应取决于人格、急性应激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过渡状态”(transitional state)。它将危机者进入危机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
1.作用阶段 此时应激事件对当事者的直接影响是明显的,常表现出极度的恐惧、激动或悲伤,如果是极严重的应激刺激,当事者会出现茫然或目瞪口呆。
2.退却阶段 此时虽应激事件过去,当事者仍表现出自身的反应形式,如表现为依赖或天真幼稚行为,与其原社会角色不相适应。
3.创伤后阶段 当事者觉察到其自身反应方式并关注今后的需求与打算,但仍依赖于他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有关的社会支持或有用的资源。Tyhurst认为即刻帮助是最有效的,后两个阶段是危机处理的建设性时期,是学习新的知识,并掌握应付机制的关键。
(三)Swanson和Carbon理论
Swanson和Carbon(1989)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危机发展模型:
1.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个体应用日常的应付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来维持与环境的稳定状态。
2.危机的产生 其中包括面临逆遇或不能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情绪脆弱状态和危机活动状态,此阶段一般不超过4~6周,在危机活动期,个体往往不能承受极度的紧张和焦虑,会发生情绪崩溃或寻求解脱。
3.危机后平衡状态的变化 个体经过危机后心理状态恢复到危机前水平,高于危机前水平或低于危机前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