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心理学的概念、主要的研究内容,环境心理咨询的内容

环境心理学的概念、主要的研究内容,环境心理咨询的内容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复杂性,环境心理学确实很难用几句话定义清楚。各国环境心理学家对研究成果定期进行交流。我们认为,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将它视为一系列刺激。

环境心理学的概念、主要的研究内容,环境心理咨询的内容

第二节 环境心理咨询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高效的工业和农业生产在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恶果。人口过度增长和人类过度消费导致严重的环境危机,直接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

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 sychology)是从西方社会逐步兴起的,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最近二十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也是应用心理学“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间奇迹竞相涌现,人工环境日益增多,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在造福社会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因而,如何处理由此造成的消极影响,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而环境心理学对什么样的环境才是人类适宜的环境,人们对环境是如何知觉的,环境对人类的心理与行为将产生哪些影响等诸如此类问题进行探讨,不但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为创造更加美好、更加舒适的环境所进行的不懈努力。

当前,环境心理学家应更多与环境政策制定者和政府官员接触和对话,促进正确环境政策的决策和形成。同时,应在人的环境知觉、环境压力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咨询。

一、环境心理学的概念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由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复杂性,环境心理学确实很难用几句话定义清楚。国外有些心理学家曾认为不可能给环境心理学下确切的定义,只能简单地解释为: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目前,环境心理学这一研究课题已被心理学界承认,并列入《心理学年鉴》,在《沃尔曼百科全书》中也占据了一定的篇幅。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会建立了一个新的分会:人口与环境心理学会,并出版了《人口与环境心理学》杂志。在其他国家,环境心理学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国际应用心理学会(LAAP)设立了一个新的“环境心理学部”和一个在物理环境中研究人的新国际协会(LAPS)。各国环境心理学家对研究成果定期进行交流。

二、环境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

传统上,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物理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如物理环境对人的行为、情绪和自我感觉的影响。早期研究主要是有关人为环境对人的行为、情绪和自我感觉的影响,如有关人为环境如建筑物和城市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建筑环境导致的拥挤或米尔格兰姆(S.Milgram)所指的感觉超载(sensor verload)。近年来,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了,有关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斯托科尔斯(D.Stokols)把环境心理学的内容列为几个方面:环境认知、人格与环境、环境观点、环境评价、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生态分析、人的空间行为、物质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心理学等。根据人的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可将这些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交互作用的形式,可分为认知和行为;另一个是交互作用的阶段,即人作用于环境和环境反作用于人。这些就构成了环境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我们认为,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将它视为一系列刺激。围绕环境整体,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认知 即对环境的知觉和认知,包括环境信息的获得、对潜在环境的知觉、影响环境知觉的因素、认知地图、城市和建筑物的表象,以及环境与保护等等。

2.环境压力 研究紧张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环境危害和自然灾难、个体对环境压力的反应、极端环境的形式与表现。例如,研究噪声与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问题,特别是研究现实环境中噪声对个体造成的环境压力。此外,减轻环境紧张和压力的策略也是研究的一个方面。

3.个人空间和领域性 研究个人空间的形式、功能和测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个人空间的使用与侵犯,领域行为的控制与组织,动物的领域行为,人类的领域行为。

4.密度、拥挤和环境类型 研究密度和拥挤感的关系,高密度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拥挤感的不同体验以及如何减少拥挤;人类的环境类型,不同的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和居住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5.空间行为 研究空间行为和环境的易识别性,空间的生机感和舒适感,空间的秘密性和公共性,空间的使用方式,特别是建筑和布局方式对个体人际关系与交往方式等的影响。

6.环境问题与行为对策 研究行为技术干预环境的问题,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概念和活动的个体差异性。

可见,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大到街道社区,小到桌椅板凳,几乎无所不包。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它所研究的是各种环境中人的行为及人与环境的互动。例如,我们研究密度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考察密度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行为变化,而不是高密度的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

三、环境心理咨询的内容

环境心理咨询主要是将环境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中,为人们解决与环境有关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同时,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保护和提高环境质量提供持续的保障。因此,环境心理咨询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一)提供减少环境压力的方法

1.替代 替代是指刺激与刺激间或反应与反应间彼此交换互动的情形。例如,那些令人舒适的触觉、食物和饮料,对人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并且人们都愿意接受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孩是怎样寻找舒适触觉,增加和母亲的身体接触,并把身体接触作为在面对紧张或压力时获得缓和的一种令人放心且安全的有效方式。成年人面对悲伤时,也同样依靠和他人的接触、交往而获得安慰、同情和帮助,避免使自己陷入极端紧张的状态。所以当人们处于一定的环境压力下时,喝一些饮料,或者抽一支烟,都有利于稳定情绪、缓解压力。

2.发泄 发泄又称宣泄,即采用语言、动作、感觉甚至想像等活动,使个体的情绪放松,使其原来的心理冲突或压抑的各种不愉快的经验释放出来,以减轻心理紧张所带来的痛苦。例如,笑、哭、骂等方式都会减轻面临的应激与压力而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人们能够用笑声去迎接烦恼和痛苦、厄运和挫折、打击和失败,那么他就能够生活得乐观、豁达,在学习、工作上能排除障碍,更好地适应环境。(www.xing528.com)

3.转移 转移常是指由于对某一对象的情绪、欲望和态度,是不可能为自己的理智和社会所接受的,便在潜意识之中,把它转移到另一个可以代替的对象上,使心境恢复平衡的情况。例如,谈论某事或周密地思考某事,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过分的压力面前减轻紧张的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当人们遇到麻烦的时候,与别人谈论,并发现对方在认真倾听自己的谈话,此时谈话的兴趣就更大了,这是人们转移压力目标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面临环境压力时人们所能做的对自己最有帮助的事。

在工作或玩耍中消除紧张,则是人们释放紧张、转移应激状态的另一种办法。虽然这样做并不能改变引起应激的那些情境,但至少可以转移目标。

总之,个体对环境压力的控制应该具备3种能力:一是行为控制的能力,即在环境里选择行为,直接处理环境刺激,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二是认知控制的能力,这是一种对环境状况的解释、预期及了解结果的能力;三是决策控制的能力,即对反应的选择与决断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轻环境应激和环境压力,掌握处理环境应激和环境压力的技能、技巧和策略。

(二)提供应对拥挤的策略

1.分隔 从环境心理学的有关原理知道,拥挤感是个人空间与私密性受到侵犯时造成的,而这种侵犯又是通过知觉感知的,所以对密度的知觉是问题的关键。分隔就是减少人们相互接触、减少环境信息输入的有效手段之一。一个大的空间区域如果能分隔成若干个较小的空间,并且能在视觉上和功能上加以识别,就有可能减少拥挤感。比如采用大厅式营业的百货商场,往往很难使顾客形成清晰的表象。顾客人流的交叉、围观加上大空间中人数众多所形成的嘈杂、混乱,更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拥挤感。如果对空间做些分隔,形成各种专卖单元,那么由于减少了混乱和所感知到的人数,就可能减少人们的消极心理反应。

2.唤起注意中心 减少信息过载的另一种方法是减少人们之间的眼睛接触。心理学告诉我们,与其他人眼睛接触或身体接触会提高人的警觉程度。心理学家把这种与神经生理概念有关的机体的警觉程度称为唤起。

实际密度的增加会提高人的唤起水平。不过,除了密度之外,影响唤起水平的因素还有眼睛接触、身体接触、刺激的复杂程度等。这就启发我们,虽然不能减少实际密度,但却能通过对其他因素的控制而形成一个有利于减少个人唤起的环境。

在社会离心的空间中,减少眼睛互相接触的办法很多。例如,在阅览室,可采取非均匀照明的做法,阅览室一座一灯,让光线主要投射于书本而较少投射在人的脸部;同时,在过道等其他地方采用较低的照明标准,由于光线暗淡,其他人面部的清晰程度相应减少。又如,在候车室、候诊室、地铁车站等拥挤的环境中,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注意中心,如具有良好视野的窗户、耐看的壁画、艺术作品甚至广告,这样就转移了人们的视线。

(三)为工作场所的设计提供建议

工作场所设计问题对心理学者来说并不陌生,物理环境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早已引起心理学者的注意。心理学家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书记员工作、操作员工作、心理作业、监控工作、双重任务五个方面。研究发现,任务的兴致决定于完成该任务的物理环境。例如,温度过高、噪声过大的物理环境对心理作业的完成有影响,但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影响操作任务,也可能提高人们的唤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物理环境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有种微妙的关系。观察者发现,有较好个性特征的被试者往往被认为是在高质量工作环境下工作的人。在一个令人愉悦的高质量工作环境中就可以增加自我价值感以及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地位,进而产生了较高的工作满意度。

在工作组织中,沟通是特别重要的。不同种类的沟通需要不同的场合,工作场所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每个组织的需要,以确定不同沟通场所的比例。职员认为与同事或上下级的沟通和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相关。研究显示工作组织中非正式沟通比正式沟通更有效。因此,工作场所的环境可通过促进或抑制非正式沟通网络的形成而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比如,工作场所中的休息室、自助餐厅等如果设计得合适,便能使职员产生凝聚力,并在总体上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总而言之,建筑物在工作环境中对人们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房间的设计和室内的陈设影响着这些环境中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情绪反应;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影响工人们的唤起水平,进而影响他们的任务操作;一个差的物理环境设计可导致对工作的不满意和缺乏工作动机;对于大多数职员来说,对应于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其工作环境的私密性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开放式办公室与封闭式办公室相比,其职员的满意度及工作动机都表现出明显的低下。

(四)为居住环境的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

房屋是个人经历的缩影,它可以强化个体的自我意识,显示个体的品质,明确群体的关系,表明个体的社会地位,事实上,住宅是自我形象的象征。所以,家不仅仅是一个住宅,而是为人提供丰富生活体验的地方,所以在设计居住环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业主的社会需求和心理特征。研究表明,住宅的前部和客厅往往受到业主们的特别重视,因为他们认为来访者进入后所产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所以常常用一些醒目的标志作装饰。一般说,室内是家庭内部交往区域或个人领域,具有私密性。特别是卧室,往往是私密性较强的地方,常限制客人前往。但在现代设计中,卧室的私密性经常被忽略。

目前,老龄化问题已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为老年人设计良好的居住环境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决议指出:“年长者的住处切不可被视为仅仅是一个容身之地,除物质部分外,它还有心理和社会的意义也应予以考虑。”因此,老年公寓除了要有独立的套间,设有卧室、起居室、储藏室、卫生间、洗浴设备和小厨房外,还应设有紧急呼救装置。周围设有老人活动室、娱乐室、健身房、阅览室等,并设有医务室、监护室等。由此可见,老年公寓不能只是简单满足一般的生理需要,还应满足老年人对居住环境在心理方面的诸多需求,如安全性、方便性、私密性、独立性、环境刺激性、舒适性以及社交性等,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晚年生活环境。

另外,住宅的物理环境对于生于此、长于此的儿童来说特别重要。对于1~3岁的幼童,当他们醒着的时候,有80%~90%的时间与周围环境接触。因此,住宅环境要具有舒适性和变化性,以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学习,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众所周知,居住环境的质量评价既可以从主体角度,从住宅区规划、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物业管理等硬指标评价,也可以从受体角度,从心理上评价。心理要求不是孤立的,常常含在住宅功能要求之中。居住环境的心理标准是安全感、健康度、私密性、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方便性、趣味性、自然回归性和舒适性。“使用方便、感觉舒适”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在“使用方便、感觉舒适”的基础上,再赋予环境以某种意境,使之成为“寓以意境”的环境,成为现代人理想的居住环境。

(五)环境事件后对周围人群的心理健康的保护

当环境灾害发生后,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受害人群的生理健康,而往往忽视其心理健康。其实,由于心理因素影响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触及社会行为且关系社会稳定,所以应该引起环境心理学的重视。例如,1985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严重威胁并损害着周围人群的身心健康。为尽量减少放射性污染的侵害,联合国及前苏联各类技术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仍然在事故发生地的人群中引起了显著而持久的环境焦虑反应(environmenta tres eaction)。长期的严重焦虑使人的情绪不稳定并产生攻击性行为倾向。焦虑的存在对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5%的“污染区”和30%的“干净区”(邻近污染区的地区)的居民认为自己由于放射性照射而患上了疾病。即人们把普遍的健康水平的下降和各种疾病的出现归咎于放射性污染。在上述居民中,还产生了广泛的对权威和政府的不信任,社会稳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环境遭受多年的人为破坏,近年来,我国多次出现了大范围的环境事件,如洪涝灾害、沙尘暴和SARS等。为了受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稳定,环境心理咨询应该将视角更多地投入到环境灾害发生后灾民的心理状况,为环境事件后灾民的心理健康保护提供有效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