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年期身心疲惫的具体原因,中年期一般心理问题咨询

中年期身心疲惫的具体原因,中年期一般心理问题咨询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中年人正处于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中,因此心理疲劳问题尤为突出。因为赡养父母或家庭中的其他事务,影响了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所以家庭人际关系的变化无疑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年人的心理。中年人普遍具有紧迫感。总之,贵在心恒,定期检查,未病

中年期身心疲惫的具体原因,中年期一般心理问题咨询

第二节 中年期一般心理问题咨询

一、中年期身心疲惫的心理咨询

(一)身心疲惫的有关表现

所谓身心疲惫有两层含义: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心理疲劳的大部分症候,是通过身体疲劳表现出来的,所以往往被人忽视。而中年人正处于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中,因此心理疲劳问题尤为突出。据临床观察,许多心因性疾病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有一段较长时期的心理疲劳过程,由于没能及时消除,最后导致心理疾患。

中年人的心理疲劳是指由于长时期的精神负重,在工作、事业开创、人际关系处理和家庭角色的扮演以及对事业和家庭的不断权衡方面,总是处于一种思考、焦虑、烦闷、恐惧、抑郁之中,使心理陷入疲劳的状态。一般表现为如下症状:

早晨起床后,浑身无力,四肢沉重,心情不好,甚至不愿意和别人交谈;学习、工作不起劲,什么都懒得做,工作中错误多、效率低;容易感情冲动,神经过敏,稍遇不顺心的事便大动肝火;眼睛易疲劳,视力迟钝,全身感到不舒服(晕眩、头疼、头重、背酸、恶心等);困乏,但躺在床上又睡不着;没有食欲,挑食,口味变化快等。

心理疲劳表现突出的中年人,似乎总在忍受着一种精神痛苦的折磨。心中积压着诸如悲伤、委屈、苦闷、烦恼、不平等抑郁之情,总感到自己生活得很累,期盼能解脱一些。但现实生活的压力只能由他们这些中坚力量来承担,长期精神紧张或精神创伤,会导致神经症或其他更年期疾病。其临床表现除了失眠、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衰弱症状外,还突出表现在情绪不稳、激怒、烦躁、焦虑,同时伴有心悸、潮热、多汗等植物神经症状。

(二)身心疲惫的具体原因

1.事业上追求完美与现实的差距 大多数中年人都有强烈的社会和家庭责任感,他们在事业上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期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付诸实现,但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因素,事业上经常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甚至失败,这对追求至善至美的个性是强烈的或持久的打击和压力。

比较同学、同事和周围的人,很容易就会发现自己不是最好的,不是最成功的,因而感到失落,也想奋起再追,又觉得现状不如别人,没有条件,没有机遇,没有把握,因此导致长时间的身心疲惫。

2.人际关系的变化带来的压力 中年人在家上有老、下有小;在工作中,上有上级领导、下有下级员工;平时还有朋友来往。所以中年人的人际关系最为复杂多变。

(1)与同事、领导的关系:在工作中,中年人既要与同事、领导一起合作才能做好工作,又要激发个人的成就动机,尽可能地干得比别人好,以赢得升迁和加薪的机会,因此,与同事、领导的关系就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与同事、领导的关系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关系。昔日的同事,变成了自己的领导,昔日的领导变成了更高的领导,或是调来了新的领导等等,都会使他们感受到更多更新的人际关系的压力。没完没了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应酬,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

(2)与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关系:中年人的父母年迈体衰,需要他们赡养和照顾,即使工作很忙,也要经常与父母沟通感情。中年男性与岳父母以及自己的父母之间的关系容易相处,但婆媳关系则较难相处。因为赡养父母或家庭中的其他事务,影响了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所以家庭人际关系的变化无疑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年人的心理。

(3)与朋友的关系:由于性格变化和家庭原因,中年期朋友的数量少于青年期,但朋友之间的亲密程度要高于青年期,也许朋友之间不常见面,但交情会越来越深。但由于世事变迁,地位升降,朋友之间也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变化,人心叵测、变心变节、唯利是图的事,会使人伤感。

中年人既是家庭主持,也是社会中坚。他们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别人(包括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在事业不能尽善尽美的情况下,他们更期望有一个温馨的家,有一大帮忠诚的朋友,有良好的同事、领导关系,建立起大家都敬重的人际关系。倘若这两方面都很不出色,挫折感、失落感就会加重。

3.子女教育和与子女关系的失败 现时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父母对子女的普遍要求,父母对子女的溺爱、过度保护、过分关注、过高要求、过多批评以及劳动和挫折教育的严重剥夺,使孩子变得懒惰、自我中心,使得他们的承受力、心理调节和适应能力特别差。他们只能顺利,只能成功,不能有挫折,更不能遭受失败,心理问题、心理困惑特多。

父母的溺爱和全身心的对孩子的关注,已经给父母带来沉重的负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又那么容易遭受挫折和失败,无疑也给父母带来灾难,父母对孩子的状态敏感到了极点,为孩子忧愁,为孩子担心,为孩子承受各种各样的心理痛苦。尽管他们为孩子呕心沥血,可孩子反而是没完没了地抱怨、责骂,并逐渐形成了子女对父母的强烈的逆反心理,无法进行亲子之间正常的沟通交流。孩子学习上的困难,甚至婚姻上的问题,都会成为中年人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身心疲惫的心理康复

1.减压 帮助来访者分析导致身心疲惫的压力来源,从原因着手,减少或消除压力。

从承受压力的中介系统着手,缓冲或消解压力。例如,认知重建,对压力重新认识、评估,并通过有效机制对压力加以控制,尤其是提高对压力的心理免疫能力,使压力的强度得以降低。

中年人普遍具有紧迫感。我国中年人,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由于年轻时耽误了学习,建树不多,大多有紧迫感。如能正确对待这种紧迫感,因势利导,使其成为进取的动力,促人奋进,当然是件好事。然而有些人却在这种压力下,急功近利,反而难于成功,于是急躁苦闷、意志消沉、身心疲惫。但若不把紧迫感变成紧张感,而是保持生活应有的节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不但能保持身心健康,还能多出成果。

2.加强保健意识

(1)慎起居,勤活动:生命在于运动,动则气血流通;起居、动静应符合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克服劳心多、劳力少之弊病,坚持保健操太极拳气功慢跑散步爬山游泳等运动,以达“动静兼修、形神共养”之目的。

(2)谨和五味,食疗保健:俗话说,“饮食有方法,活到八十八”。人过中年,脾胃功能虚弱,消化能力下降,耐饥饿力差。因此宜饮食多样,以素为主,戒除烟酒,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食谱中应适当增加水果蔬菜、鱼、虾等,也可选用大枣山药芝麻核桃蜂蜜、荔枝、首乌鹿茸补肾填精、养血柔肝之品。总之,贵在心恒,定期检查,未病先防。(www.xing528.com)

(3)健身健心:中医称“心”为“君王之官”,只有心境坦荡,充满活力,才能年迈不衰。要科学用脑,合理休息、娱乐与睡眠,以免“精神不用则废,多用则疲”。

3.身体力行变为量力而行 人在年轻时精力旺盛,做事业要求全身心投入,要求身体力行。进入中年情况就不一样了,人贵有自知之明,中年人对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应有正确的估计和认识。中年人正是各行各业的骨干,任务多,担子重,对工作往往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个人身体状况却逐渐衰退,渐感力不从心,最终必导致心力交瘁。中年人在接受或安排任务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凭匹夫之勇,急躁冒进,而应“有理、有利、有节”。否则违背规律,无异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应抱着求实精神,注意劳逸结合,适可而止。

4.注意协调好人际关系 中年人涉世已深,在与人交往中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络。首先是与职业有关的同事间的、上下级间的关系,应戒除“窝里斗”与“同行相忌”的不良习气,以大局为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矛盾可放一放,予以冷处理,勿操之过急;与朋友交往,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若待人刻薄、落井下石,将为世人所不齿。其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极为重要。家庭是中年人情感支持的主要源泉,“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其核心。家庭是人生的避风港,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可让人感到无限的慰藉。亲人的理解、关怀与支持,可以把烦恼和痛苦减低到最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保健而言是积极因素,反之,若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缺乏社交接触,会陷于孤独状态。

5.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1)自我调节情绪:首先,良好品行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力戒奢欲。要克己奉公、遵纪守法、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其次,要注意不能光靠强制来压抑情绪,而应从解决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入手,调整认识,从根源上来调节。第三,必要时采取一些心理防御手段,以避免和减轻有害情绪。可采取以下心理防御方法:

1)迁怒:当向自己憎恨的对象发怒会招致危险时,就向一个比自己弱的替罪羊转移自己的愤怒。如当中年人在公司受了老板的气又不敢发作时,不妨迁怒于一个大沙袋,以泄心中之不平。

2)投射:把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归因于其他人或其他原因,而隐瞒真正的原因,以此削弱或消除不愉快情绪。如未评上职称,可归因于家务繁重、学习时间少等,以此减轻自责和痛苦。

3)文饰:当事情的真实理由为社会舆论所谴责,且自己良心上不能接受时,就使用社会上可以接受的理由为自己辩解,以避免产生焦虑与罪恶感。

4)退避:直接避开或逃离使自己恐惧与痛苦的情境或人,也就摆脱了不良情绪。如夫妻争吵后,一方不妨暂时躲入到学习或工作中,待风波稍停后再作调节。

5)压抑:为避免焦虑或恐惧,把引起这些情绪的事件尽可能移出意识之外,并尽量不去想。随着岁月的流逝,它自然会在意识中淡化、消失。如对早逝的子女怀念、怜惜、悲痛时,应想人死不能复生,命里无时莫强求,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幸福,尽量压抑这种情绪。但压抑不可过度,否则会导致抑郁症等疾病。

6)否认:对实际存在的引起忧虑的事因加以否认,好像它们根本不存在,以此排除产生忧虑的根源而寻求解脱。

7)补偿:对一些引起自己痛苦的事,做一些补偿性的事来降低自己的罪责。如日本的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原来专攻钢琴,可后来不幸摔伤手指,十指的灵敏度受到影响,后改为指挥,终于一举成名,摆脱了困境。

这些防御手段可以用于调节不良情绪,如悲伤、忧愁、痛苦、憎恨、愤怒、恐惧等,求得暂时的缓和。但要治本还必须正视引起不良情绪的根源。

(2)增加幽默感:幽默感是人类面临困境时减轻精神压力的方法之一。许多研究证明,幽默有助于降低人体内皮质醇(它在人体中是引起紧张情绪的激素)的含量,而皮质醇持续增高可使心血管功能和生理功能受损。没有幽默感的人是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间旅店,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生活中我们总避免不了因沮丧、挫折、失败与不幸而至的心理失衡,但具有幽默感的人善于从生活中解释或升华其中的喜剧成分,淡化甚至驱除不利情绪,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从不满中分享到满足和喜悦。幽默是烦恼和痛苦的拮抗剂,可使人永远保持乐观和愉快。

(3)多想点开心的事,让自己笑起来: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福来到”。心理学家认为:充满喜悦的笑,是人的良好情绪的反应。笑是一种有用的体操,可以驱散心中的郁积,让人愉快,笑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

二、中年期空巢和孤寂的心理咨询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大家庭热热闹闹,亲人之间感情深厚,充分享受天伦之乐。然而随着年龄增长,父母变老了,或者相继离世;子女也长大了,离家上学,或出门谋生,或搬出原宅,另立门户了,逐渐地,家里就剩下两口子了。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中年人在社会上的中坚位置逐渐衰弱,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的走动也逐渐稀少了,也就渐渐产生了空巢和孤寂之感。孩子们忙于学习或事业,要全身心参与竞争、拼搏,顾及父母的时间少了,与父母在一起交流、谈心的机会少了。静息自然就寂寞,寂寞自然带点凄凉……日日如此,月月如此,于是失落,于是倜傥。这种主要因儿女“离巢”而带来的负面心理,人们俗称为“空巢综合征”。

(一)强化对空巢必然性的认识

我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不仅是价值观念的巨大变革,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且竞争意识普遍增强,对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来自学习和工作的巨大压力。子女离家学习或参加工作,是报效国家、创造事业,这是避免不了的,好男儿志在四方,这些道理父母也都知晓,若不是常予以强化,则常常被空巢感所冲淡,只有不断强化对空巢必然性的认识,才能持续淡化空巢感,克服或减轻空巢综合征的相关症状。

(二)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孤寂

学会享受安静和孤寂。

一辈子在为家人、为社会奔波劳作,从未享受过安宁、清闲,现在儿女大了,不用再操太多的心了,工作中的支柱作用淡化了,更多的任务和责任让年轻的同事肩负了,自己也应顺应形势,享受点安宁和清闲了。

自己在忙碌的年龄有尚未完成的事业,例如经验的总结、力作的完成,正好趁这个时候做好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和发展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

休闲是一种享受,参与各种娱乐休闲活动,旅游、运动、书画、养鸟、种花等等,就在你“忙得”乐呵呵的时候,空巢、孤寂也就不知不觉消失了,宁静或孤寂悄悄地为愉快的休闲所代替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