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年及大学生犯罪心理咨询

青年及大学生犯罪心理咨询

时间:2023-04-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青年及大学生犯罪心理咨询从卢刚事件到马晓明杀亲,从刘海洋伤熊行为到马加爵现象,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上升之势。值得重视的是,在大学生犯罪中,盗窃案约占70%。形成团伙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拉拉扯扯,吃吃喝喝,抱成一团,不讲原则,导致低级情趣交叉感染,极易产生犯罪环境。

青年及大学生犯罪心理咨询

第七节 青年及大学生犯罪心理咨询

从卢刚事件到马晓明杀亲,从刘海洋伤熊行为到马加爵现象,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上升之势。盗窃、抢劫、杀人、伤害、流氓、强奸、赌博、贩毒……犯罪领域不断扩大,新时期的青年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犯罪类别多元化,形式智能化,手段残忍化,动机激情化。涉案学生及其家庭因此付出的代价十分惨痛,对学校教学秩序的冲击和干扰不容忽视,其中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较其他主体犯罪对社会的影响更大,反响更强烈。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的产物,反映时代的特点,大学生犯罪发生在学生身上,但深层次反映的却是社会、教育、家庭的问题。

一、犯罪的态势及特点

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17%。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值得重视的是,在大学生犯罪中,盗窃案约占70%。

现今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对社会交际广泛又没有固定收入的青年来讲,想法弄“钱”的问题,是大学生多发盗窃案的原因。和普通人群相比,大学生属于素质较高的群体,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强,但因其年轻、不成熟、意志薄弱,加之家庭、学校管理力度不足,一时糊涂就很容易走向犯罪。因此,社会和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生活环境的管理,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当前我国大学生犯罪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犯罪比例上升

大学生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的比例逐年升高。不少犯罪大学生在少年时期就有违法记录。

(二)违法犯罪的广泛性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人数增多,比例增大,犯罪领域扩大,影响面广。这里所说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广泛性,主要是指犯罪类型多样化、人员层次复杂化和违法犯罪的社会化。

(三)犯罪类型复杂多样性

当前的大学生犯罪不只局限在单一的或某几种类型的犯罪,而是表现为犯罪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当前的大学生犯罪绝大多数属于普通刑事案件,即以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侵犯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的个人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以及妨碍婚姻和家庭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犯罪案件。

(四)违法犯罪的突发性

大学生突发性犯罪的主体绝大多数为男生。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多为18~22岁,正处于青年精力旺盛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思想偏激、容易冲动、易走极端等特征。突发性犯罪一般都是故意犯罪,犯意的形成、犯罪预备和犯罪实施,都表现为一个完整的犯罪形态在一瞬间完成。有人形象地概括为:一怒生成犯意,一刻拔出凶器,行凶杀人。

(五)违法犯罪的凶残性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凶残性并非不可理解。确实,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拥有较高的科技知识、计算功能力和外语水平。但是,较高的文化层次不等于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正确的认识能力。那些违法犯罪的大学生,不仅缺少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思想方法上陷入片面又固执的泥潭,还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在认识事物上表现出盲目性和愚蠢性,再加上控制能力薄弱,感情易于冲动,道德水平低下和对法律的无知与偏见,结果使极少数大学生成为文明和愚昧“合二为一”的怪胎,成为高学历和极端自私“混为一体”的混合物。其违法犯罪行为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凶残性,就不足为怪了。

(六)违法犯罪的团伙性

少数大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和封建意识的影响,在与朋友的结交中讲哥们义气,拉帮结伙,庸俗的人际关系盛行。高校中曾一度盛行的同乡会,就是最为明显的集中表现。一些大学生信奉“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信条。一些外地学生远离父母,为了寻求依托,寻找依赖,加之对自我保护意识的曲解,希望在小团体中寻找靠山。这种意识促成了“团伙”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团伙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拉拉扯扯,吃吃喝喝,抱成一团,不讲原则,导致低级情趣交叉感染,极易产生犯罪环境。一旦其中个别人有不良动机或犯罪意向,便会出现连锁反应,产生不良群体效应,造成很坏的影响。

(七)违法犯罪时间的规律性

大学生违法犯罪有明显的特定时间性或阶段性,在时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对于一学年来说,每学期的期末和开学初都是“敏感”时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学习压力骤然减轻,容易无事生非;开学初学生面临补考、升留级等严峻考验,有的还面临假期中恋爱关系容易生变的考验。这两段时间学生之间新矛盾易产生,旧矛盾易激化,如对学校的条例制度有意见,对教师的教育管理反感,同学之间有恩怨,恋爱关系生变故,加上吃喝风、高消费和学校管理上的松懈,因此容易发生打架斗殴和盗窃事件;一些学生在考试、升留级和恋爱突变等考验面前,受不了沉重的打击,因而陷于绝望,不能自拔,易于铤而走险,作出某些变态的反应乃至故意违法犯罪,如因考试不及格留级而去伤害教师,因失恋而去伤害女友,等等。

(八)违法犯罪的高智能性

大学生与其他青少年不同,他们所受的是高等教育,知识面较宽,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因此,大学生违法犯罪与其他青少年犯罪有显著的不同,其作案手段诡秘狡猾,往往有预谋、有准备。一般说来,他们十分清楚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但他们自恃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自以为有对付公安保卫部门破案的本领,其“法宝”是悉心研究国内外刑事案件中的作案手段与反侦破技术手段。因此,大学生违法犯罪颇具知识化、技术化,也就是具有较高的智能性、诡秘性。

(九)女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严重性

尽管在违法犯罪的大学生中,男生占了绝大多数,然而近年来,女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我国,近几年来女性犯罪也已成为一个较严重的现象。目前,女性犯罪已成为我国犯罪现象的重要部分,是犯罪人的一种独立类型。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状况也基本与此同步,而女大学生犯罪人数的增长率已超过男性,已成为比较严重的问题。这是新情况、新特点。

二、大学生犯罪心理咨询(www.xing528.com)

大学生犯罪触犯法律,固然与其法制观念淡薄、法制教育不足息息相关,但从心理根源分析又常常是由于各种矛盾冲突,造成心理失衡,又无法把握情绪和行为,从而做出愚蠢、错误的选择,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所以大学生犯罪常常都是心理不成熟、不健康,人格缺陷,情绪冲动失控等心理问题引起的。从高校来讲,大学生违法的预防应该是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其中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因为当个体心理失衡后,自以为在生死抉择中,死都可以,还管什么法律的规范。大学生存在很多可能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不良心理,如不及时发现和矫正,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加强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有时甚至比专业知识的教育更重要。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犯罪心理预防的重要途径,因为个体心理健康与否,对其能否自觉地抵制不良环境因素的侵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育人们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以及出现心理失调时及时地恢复心理平衡,就成为预防犯罪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

只有认清人生的意义,树立远大理想,才不会沉湎于身边琐事和儿女情长,从而减少许多无谓的烦恼;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豁达大度,忍人之所不忍,处人之所不处,受得住各种挫折。

(二)接受现实的自我

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仅要充分了解,而且需要坦然地承认及欣然地接受,因为在个人所具有的条件中,有很多是不能改变的,如容貌、生理缺陷、家庭出身等。如果只了解自己而不能接受自己,势必增加个人的不安与痛苦。有的人狂妄自大,觉得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另一些人过分自卑,自觉在社会中毫无价值,是因为憎恨而拒绝自己。一个人只有欣然接受自己,才能避免心理冲突;唯有接受现实的自我,才能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创造出理想的自我。

(三)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准

人应该有超越现实的理想,但不顾现实可能性地蛮干,是要碰得头破血流的。只有眼睛望着理想,而双脚踏着现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要了解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是什么,哪些是环境所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掌握其变化趋势如何等等。要善于将个人的优、缺点与环境的利、弊四个因素综合起来分析,扬长避短,挖掘环境的有利因素,发挥个人的优势。一方面与命运搏斗,改造客观;一方面调整主观,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准,以避免做出招致挫折的事。

(四)在事业中获得心理的乐趣

每当我们完成一件工作,一种轻松喜悦之感便油然而生,克服困难越多,工作成绩越好,这种感觉便越强烈。工作可以使人发觉自己的价值,产生成就感,并获得社会和团体的承认,因而对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助益。一个在事业上着了迷的人很少有这样那样的苦恼。在某些国家,有所谓“工作疗法”与“职业疗法”,就是通过有组织的工作或职业活动,使心理失常者因获得成就上的满足而达到正常适应的目的。

(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

心理不健康者常在情绪上有很大困扰,而情绪的困扰又多半表现在人际关系上,轻则自己有孤独、恐惧、焦虑之感,重则对人有怀疑、敌对、攻击之举。人有交际的需要,与亲属、朋友、同学、同事交往能使人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个人的苦闷有地方倾诉,不易积存郁结。性格孤僻,与他人老死不相往来,遇到挫折便会感到有苦无处诉。经常参加一些职业性或学术性团体的活动,不但能密切与他人的关系,还可以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加强心理卫生工作,对于犯罪的心理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更趋复杂,竞争加剧,威胁人类心理卫生的因素越来越多,人的心理更加难以维持平衡。因此,心理卫生工作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六)引导自我修养——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人的自我意识也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完成的,人的自我意识可以分为3个方面:对自我的认知,即对自己的认识;对自我的情感,即伴随对自我的认识而产生的对自我的情感体验;对自我的意向,即与认知、情感相随而产生的对自己思想与行为的调节与支配等等。自我意识是个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都属于自我意识。它对人格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对人格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着人格发展的方向,自我调控的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因此,培养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增强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既是塑造健康人格的一种途径,也是预防犯罪的基本途径之一。

(七)培养积极的自我体验

培养人们积极的自我体验,应从自我体验的特点出发,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其积极的自我体验,如自尊感、自信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正义感等;二是提高人们自我体验的水平,增强稳定的自我体验;三是要帮人们克服消极的自我体验,如孤独感、苦闷感、自卑感、惶惑感、失落感和挫折感等。

(八)发展自我控制的能力

自我意识中自我控制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自觉性上。发展自我控制的能力应以促进人们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为中心内容。

具体说来,应做好以下工作。

1.促使人们形成合理的需要和远大的理想,以及对自己选定的奋斗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

2.提高个体在实践中经常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省、自我强化、自我批评、自我调节等自我控制方面的能力。

3.形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增强适应生活的能力。

4.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