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的精神障碍的介绍,幻觉的几种特殊形式

常见的精神障碍的介绍,幻觉的几种特殊形式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错觉大量出现且无法纠正时有临床意义,常见于谵妄状态、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精神病。常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轻度意识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颞叶癫、嗅脑病变。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意识障碍、濒死前感觉。故而坚信不移,并多支配其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常见的精神障碍的介绍,幻觉的几种特殊形式

第二节 常见的精神障碍

人类的心理活动由如下环节所组成,即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和意识等,这些环节出现障碍称为精神症状。其中所包含的精神病性症状是指可诊断为精神病的特征性的精神症状。常见精神症状如下:

一、感觉和知觉障碍

感觉(sensation)是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例如眼睛看见东西感觉到它的颜色、大小、形状,耳朵听到声音的高低等等。知觉(perception)是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应,是多个感觉器官的协同作用,也有过去的经验、态度、思维等成分参与形成。例如看见一幅画,知道画的是什么内容、是否成比例、画得好不好,等等。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高,小刺激引起大的反应,如轻压皮肤一下就感到很疼。多见于神经症、癔症、更年期综合征。

2.感觉迟钝(hypoesthesia) 与感觉过敏相反,大刺激小反应,严重时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多见于木僵状态、抑郁状态、催眠状态及癔症。

3.感觉倒错(paraesthesia) 对外界产生与常人相反或不同性质的感觉。例如对热的刺激产生凉的感觉,用棉球轻触皮肤感到像刀割一样疼。多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

4.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 是体内产生难以表达的、不舒服的、定位不明确的感觉。如挤压、牵拉、转动、流动、撕拉、虫爬等特殊感觉,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疑病症等。

(二)知觉障碍

1.错觉(illusion) 对外界客观事物的错误知觉。如把圆形灯罩看作人头,把一枝花看成了一幅画。正常人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出现错觉,如紧张、恐惧、疲劳、环境黑暗等。错觉大量出现且无法纠正时有临床意义,常见于谵妄状态、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精神病。

(1)幻想性错觉:把客观存在的事物,通过主观想象,错误地感知为另外的事物。与错觉的区别在于出现幻想性错觉的当时已知原事物的真实情况,这与当时幻想有密切关系。常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轻度意识障碍。例如一分裂症病人将墙上的裂纹感知为一古代美女正在对他献媚。

(2)不同感觉器官出现的错觉可分为:错觉、错听、错嗅、错味、错触。

2.幻觉(hallucination)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感知体验,如凭空听到有人骂他的声音,凭空看见人和物等。如果对幻觉坚信且具有某种意义时,便可诊断为精神病。幻觉分类如下。

(1)幻听:凭空听到声音,出现言语性幻听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例如,一中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临窗对空漫骂,家人问何故,则称:“对面声音骂我好长时间了,忍无可忍了,你们装聋听不见?”

(2)幻视:凭空看见人或物,多见急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癫img27伴发精神障碍、酒精中毒等。例如一酒精中毒患者常拿毛巾在床上扫来扫去,妻子问何故,则称:“这么多虫子在床上爬,你看不见?”

(3)幻嗅:凭空闻到一些令人十分不愉快的难闻气味,如腐烂味、尸体味、烧焦味及不能准确描述的怪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颞叶癫img28、嗅脑病变。例如一精神分裂症女孩,常让母亲给穿不透气的衣裤,且偷偷地用塑料袋将脚、会阴、肛门等处包起来,在其母多次追问下称自己身上发出了恶臭味。

(4)幻味:尝到了奇怪特别的味道,常和其他的幻觉、妄想合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一男孩怀疑母亲要害他,原因是在母亲烧的饭菜里他吃出一种不明确的怪味。

(5)幻触:此类幻觉多种多样,如虫爬、触电、针刺、麻木、潮湿、热凉、性接触感等。幻触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病、可卡因中毒等。例如,一位“敌百虫”中毒患者,因总感觉到有小虫子在身上爬来爬去而没办法去掉,因此买了该药涂抹全身引起中毒。

(6)运动性幻觉:凭空感到在颠簸,手脚在运动,舌、嘴在讲话(言语运动性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颞叶癫img29

(7)内脏性幻觉(本体幻觉):幻觉可固定于某一内脏或整个体内,部位具体,描述也清楚,如胃扭转了、肠子断裂了、肝流血了、有虫子在心脏里游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疑病症、抑郁症。例如,一精神分裂症患者曾看见一麻袋内有几十条蛇在爬动,当时很紧张,数月后认为当时有一条小蛇趁自己和别人讲话时从自己的嘴里钻到肚子里去了,并能清楚地感觉到小蛇从胃里游到肠子里,从肠子里又回到了胃里。

3.幻觉的几种特殊形式

(1)功能性幻听:当一刺激作用于某一器官时同时出现另一种幻觉。如听到流水声的同时又听到了狗叫声,听到脚步声的同时听到讲话声。其特点是客观刺激和幻觉同时出现在同一感官,共存共消。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一病人每次听到流水声时就听到“打倒、打倒……”的声音。

(2)反射性幻觉:当一感官受到刺激时,另一感官同时出现幻觉。如听到关门声时闻到了一种味道。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维化声(思维鸣响):当患者想到什么时就能听到声音(幻听),把他刚才所想的同时或相继地说出来。如想到吃饭时就出现“吃饭、吃饭”的声音。病人的体会是“自己的思想变成了声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4)自体形象幻觉(自窥症、镜像幻觉):患者觉得空间像一面镜子,因而能看到自己全部或部分形象。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意识障碍、濒死前感觉。例如一病人对着空间指出这是自己的头,这是自己的手等。

4.幻觉按性质分类 幻觉还可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

(1)真性幻觉(genuin allucination):患者此时所感知自己的幻觉形象与真实的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幻觉来源于客观空间(例如对面楼房或邻室)且又通过本人的感官获得,形象鲜明,清晰生动。患者常说:“这是我亲眼看见的、亲耳听到的。”故而坚信不移,并多支配其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假性幻觉(pseud allucination):幻觉体验不是经感官获得,而来自于主观空间(脑内),形象不够鲜明、生动、清晰,但也深信不疑。如患者不用耳朵就能听到脑子里有两个人在说话,不通过眼睛也能看到头脑里有人在活动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一患者叙述:“在我头脑里有一男一女在说话,一个女人在说我好话,一个胖的男人在说我不好也不坏……”

(三)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 isturbance)

感知综合障碍指在感知某客观事物时,作为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其个别属性(如大小比例、形象等)感知是不正确的。常见的有:

1.视物变形障碍(metamorphopsia) 感到某客观事物的形象、大小、颜色及体积等出现了不正确的改变。多见于癫img30伴发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例如一患者认为妻子是“蛇精”变的。因为他看到妻子的头像蛇头一样了,眼睛小而发绿、舌头又细又长、脸色像死人一样可怕。

2.自身形体综合障碍 感到自己躯体全部或部分形态、粗细、颜色、长短等发生变化。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癫img31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疾病等。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都不断地照镜子(所谓窥镜症状)源于此。例如一癫img32性精神病患者数月来每天照镜子的时间都长达数小时,称自己的五官不成比例了,左边额头长角了,右边耳朵像猪耳了,最后竟用剪刀将自己的右耳朵剪掉了大半个。

3.周围环境综合障碍 患者感到周围环境一切都静止了、僵住了或者是模糊不清、缺乏真实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中毒性或颅脑损伤伴发精神病等。例如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喊:“可怕、可怕。”其原因是他看见一切都静止了,感觉到人和动物都像僵尸似的,很恐惧。

4.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自觉时间飞快或停顿,或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多见于癫img33发作前或物质依赖患者。

5.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感到事物变远了或近了,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如常夹不准东西,汽车到身边也不避开,以为离得还很远。多见癫img34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二、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是有目的地进行思索推敲的认知过程,包括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推理和判断来进行的认知活动。它的特征有具体性、目的性、实际性、实践性和逻辑性。思维障碍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两类。

(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速度障碍

(1)思维奔逸(fligh hought):患者思维联想过程异常迅速,特点是快、多、高、变。快,反应和语言快;多,话和思维中新概念多;高,音调和情绪高;变,常受外界环境影响改变思维内容(称随境转移)。患者称脑子特别灵活,说话滔滔不绝,有时候还带有音连(押韵)和意连(意义相近),多见于躁狂状态。例如一躁狂症患者到门诊找一高姓医师看病,一进门诊室便高声喊:“高医生,你好!”接着便说:“高,高医生,高高在上;上,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你我。”这时别人的手机响了他立即讲:“手机、手机,一天几百几千急死人。”

(2)思维迟缓(retardatio hinking):与思维奔逸完全相反,特点为慢、少、低、僵。慢,语速反应慢;少,话少话题少;低,语音低沉;僵,患者常讲“脑子变迟钝变僵了,不灵活了”。多见于抑郁症。

2.思维活动量障碍

(1)思维贫乏(povert hought):也有人称为病理性简述,与思维迟缓有区别,后者是有内容一下讲不出来而着急、苦恼,前者是没有内容可讲,思维内容空虚,概念词语贫乏,本人无自知力,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痴呆。例如一患者对一般询问和常识问题,如“你叫什么名字?”“是谁陪你来的?”“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不舒服?”均极简单地回答:“行,不知,没什么。”使得他人不解其意,而病人对此状况则漠然处之,无所谓。

(2)病理性赘述(circumstantiality):思维黏滞于细枝末节,做不必要的、大量的详述,远离主题,且又具有固执性。即使打断,被引入到主题上来,仍会回到原思路,继续赘述不休,啰嗦半天才慢慢靠近主题。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分裂症。例如,当医生问一癫img35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最近有没有癫img36发作时,患者从他“住什么地方”,“家中几口人”,“各人干什么”,“自己少年时怎么吃苦”一路详细述来,医生两次打断他的讲话,问他最近有没有抽搐发作?但他仍继续讲他第一次发作的时间、地点,“那是一天下午,天阴,心里有点难过……怪了,怎么一下到医院了,爸爸、奶奶……表弟……都来了……”绕了半天才讲出上周二下午又抽搐了一次。

3.思维连贯性障碍

(1)思维散漫或思维松弛(loosenes hought):患者思维联想松弛,内容散漫,虽然内容上有些关联,但缺乏紧凑的逻辑联系,明显的段与段之间联系不紧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早期。例如一位精神分裂症的大学生给父母写的一封信:“爸爸、妈妈,你们好!我也一切很好,请你们放心。昨天下午肚子有点饿,买了三个牛肉饼吃饱了。一定要努力学习,提高政治理论、业务水平和文化水平。”

(2)思维破裂(splittin hought):思维破裂比思维散漫更严重一步,明显的句与句之间缺乏联系,言语支离破碎、词语杂乱堆积。该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例如问一病人:“你感觉怎样?”答:“我住水西门,人民喜洋洋,眼睛不好,剪手指甲,我要参加运动会……”病人当时意识是清楚的。

(3)思维不连贯(incoherenc hinking):在意识障碍下产生,比思维破裂更进一步,甚至没有一句完整的话,是词语的堆积。多见于感染中毒、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严重的癫img37

精神障碍,且伴有意识障碍。例如一位因车祸脑颅出血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在病床上手挥、脚蹬,不停地讲:“打、打、好人、吃东西、OK、快、跑、yes、yes……”意识处于朦胧状态。

(4)思维中断(though locking):在无明显干扰的情况下,思维过程突然中断,或讲话停止,并且不能接续原来的话题。例如,患者讲:“我刚才想(说)什么记不得了。”多见精神分裂症。

(5)思维插入(though nsertion):在思维的过程中感到有异已的思想插进来,多见精神分裂症。

(6)强制性思维(force hinking):一些外来思想非自愿地、强制性地进入自己的脑内,突然出现,也突然消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一精神分裂症患者说:“脑子乱,我自己没办法控制,一会儿这么想,啊!一会儿什么想法也没有了……”

4.思维逻辑性障碍

(1)象征性思维(symboli hinking):患者用一具体的形象概念来表述某一特殊的抽象概念。这些特殊意义只有患者明白,自己会解释,在别人看来是荒谬的。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有一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年四季都戴一顶红帽子,称:“红帽子代表思想红,四季都戴就是思想永远红了。”

(2)语词新作(neologism):患者自创一些符号、文字或图形来表示特殊的含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如一患者写“羊女”代表美女,画“∮”代表有本事。

(3)逻辑倒错性思维(paralogism):用荒谬错误的推理来得出自以为是的结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状态、病态人格。例如,一位研究生(精神分裂症)突然给所有亲友写信,告知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吃肉,理由是人死了变成尸体,人是动物,动物死了也变成尸体,所以吃肉就是吃尸体,就是吃人的尸体。

(4)诡辩症(sophism):这是思维过程中表象和概念在逻辑论证上的联想障碍。患者虽然长篇阔论,侃侃而谈,但都是空洞无现实意义的句子,用牵强附会、似是而非来说明、证明某件简单的事物,给人印象是诡辩。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一患者写了一篇论文《如何判断事物的好和坏》,他写道“如何判定事物的好坏,我们知道事物是可以知道的,并能够说明其本质的,我们就必须抓住它的主要矛盾,也就是说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掌握了向对立面的转化,既要看事物的本身,又要看事物的环境因素,还要看到新生事物的出现,就会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举例说明,鸡蛋在一定条件下变成小鸡,我们抓住了这个主要本质,明确地说明鸡蛋的本身,是一种蛋白质的形成,就有了变成小鸡的条件,所以只要抓住鸡蛋的本质,也就是说抓住了主要矛盾,才能证明鸡蛋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小鸡……有了这例子就可以从事物的特殊性上推出普遍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故而能判定出一种事物的好坏来。”说明了半天,其实什么也没有说明白。

5.思维活动形式障碍

(1)持续言语(perseveration):单调地重复某一概念,对其他问题,均用首次概念来回答。如医生问一患者:“贵姓?”回答:“姓彭。”“住哪儿?”“姓彭。”“哪儿不舒服?”“姓彭。”

(2)重复语言(palilalia):患者常重复自己一句话的最后几个字,但与现实无关。例如,一患者说:“医生,我头有些痛,有些痛,有些痛……”

以上两种多见于脑器质性和癫img38伴发的精神障碍。

(3)模仿言语(echolalia):像鹦鹉学舌似的模仿周围人说话,一般与现实有关,多伴摹仿行为。例如医生问:“你叫什么名字?”病人模仿医生的姿势、语调说:“你叫什么名字?”问:“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同样说:“有什么地方不舒服?”这种现象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二)思维内容障碍

1.强迫性思维内容(强迫观念,obsessiv dea) 某些概念多次重复无法摆脱地出现在患者的脑际,伴有被迫感和痛苦感。如某些想法、歌曲、诗歌、回忆、计数、几句话等等作为强迫内容反复出现,如果患者自知力存在,强迫内容不离奇并且与精神因素有关,较单一固定,多为强迫症,否则多为精神分裂症。例一,一位强迫症患者称:“我脑子里总是出现邓丽君《小城故事》的歌词,这样浪费了我好多时间是没有意义的,但越不想出现越是要出现,实在痛苦。”例二,一精神分裂症患者每次吃东西前都要想这东西是怎么来的?如果是蔬菜瓜果就要从它的种子想象发芽、长成,最后买回来、洗净、切好、烧熟。如果是肉类就要从它的胚胎想起到出生长大、宰杀、买肉、切烧。一定要想几遍,如果中途一个细节没有想起来,或者被外界打断,必须要从头再来2~3遍,否则是不吃东西的。

2.超价思维(超价观念,overvalue dea) 在患者强烈情绪影响下,对某些事实作出超过寻常的评价,并坚信这一评价,且对心理活动行为有明显影响。多见于偏执状态、人格障碍。例如,某人看到了一篇因输血不当造成他人患上了癌症的文章,则坚信癌症会传染,平时远离癌症病人。

3.妄想(delusion)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判断。特点为:不符合客观现实;不符合目前科学和本人教育水平;不能用事实和道理及患者的亲身体验来纠正的错误信念;有个人独特性(与宗教、迷信、特定文化的信念区别)。

临床上常见妄想分述如下:

(1)关系妄想(delusio eference):又称牵连观念。把外界与其无关的现象均认为与他有关系。如外界的谈笑、吐痰、收音机广播、报刊上的文章、电视内容、刮风、下雨等等,都坚信与他有关系,是在“暗示或影射”他。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一患者听到邻居在骂小孩,便到邻居家理论,称邻居在指桑骂槐地骂他。

(2)特殊意义妄想(delusio nterpretation):又称释义妄想,比关系妄想要严重一步,不但把外界与其无关的事物认为与其有关,而且还认为赋有特殊意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一患者看了电视《三打白骨精》后无故将爱人打了三遍。后来他解释说电视暗示他爱人是白骨精,要他打爱人三次,否则他是要被爱人吃掉的。

(3)夸大妄想(delusio randeur):夸大内容多因患者文化、环境、经历等不同而不同,如认为自己是大发明家、大领导人、有巨大财富、盖世英才、美貌无双、重要接班人等。伴情感高涨,但不离奇者多为躁狂发作;内容荒谬离奇者多为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者多为简单的财富夸大。例如一精神分裂患者称:“我有几亿美元存在瑞士银行,我还有一件宝贝是原子枪,能打中全世界所有国家领导人。”

(4)罪恶妄想(delusio uilt):患者无根据地贬低自己的道德和行为,认为自己罪大恶极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巨大损失和灾难,对不起所有的人、死有余辜,常伴有请罪赎罪、拒食自杀行为。伴抑郁情绪者,多见于抑郁症;内容荒谬离奇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发于更年期,内容不离奇者多见于更年期抑郁症。例如一精神分裂症患者每天只吃一点点食物,穿一点点破烂衣裤,拼命地劳动(找事做),见人就下跪,说:“我罪大恶极,对不起全世界的人,枪毙一百次也不够……”追问他到底犯了什么罪?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我3年前想过同天下最漂亮的女人结婚,所以犯了大罪,我不想死,只有向人民请罪,饶我一条狗命吧!”

(5)被害妄想(delusio ersecution):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某人(某些人)、某组织、某部门对他或他家进行不利活动,如监视跟踪、打击报复、阴谋破坏、投毒暗杀等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狂。例如一精神分裂症患者称:“他们对我进行监视跟踪,还派两个狙击手埋伏在我家对面,还要将我全家流放到一个小岛上……”

(6)影响妄想(delusio nfluence):患者认为自己的心理生理活动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如被控制、干扰、操纵、刺激等。影响的工具如红外线、超声波、激光、电脑、先进仪器、高科技的东西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一患者每天都要戴三顶厚帽子,中间还要放铁皮,问何故,称:“我感到有人用激光照我的头引起我头痛,我戴三顶厚帽子是防激光的。”

(7)内心被揭露感(experienc ein evealed):又称思维被洞悉、读心症。患者认为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已经被人知道了,如果是别人的声音讲出来就是读心症,如果被别人听见了就是思维被广播。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一患者称:“我脑子里不管想什么别人很快就知道,搞得满城风雨、路人皆知,没有一点隐私,实在可怕。”

(8)疑病妄想(hypochondriaca elusion):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重大疾病,多次求医,反复进行各种检查,均无法扭转患者的想法。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例如一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凭空认为患了肠癌,要子女给准备后事,多家医院、多种检查均无异常,多位医生也给予保证均无法说服,后经药物治疗才好转。

(9)嫉妒妄想(delusio ealousy):患者凭空坚信爱人有外遇,并尽力找些所谓的证据来证实,如回家晚了是同别人约会去了,与异性讲话是在谈恋爱,就连看一眼异性也是在发“暗号”,常跟踪监视突查爱人的行踪。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状态、更年期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例如,一女为偏执型精神病患者,多年来坚信爱人不忠,在外有几个外遇,常年用各种手段“捉奸”,但均无证据,称丈夫太狡猾了,没有抓到。但她仍然坚信皇天不负有心人,总有一天会抓住他的。

(10)钟情妄想(delusio ove):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某异性对自己有感情,自己也用各种方式方法来表示爱对方,即使受到对方警告、别人或组织批评,仍坚信并纠缠对方,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一患者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初次见到一女孩,后认为女孩对他有意,就主动写信、打电话、约会。女方告知他自己已有了男朋友,快要结婚了,他仍不相信,依旧追求。后女方未婚夫狠狠地教训了患者一顿,患者仍认为女方是爱他的,是在考验他有没有决心,直到门诊治疗后才放弃此想法。

(11)变兽妄想(delusio etamorphosis):患者坚信自己已变成了某种动物或妖怪,并有相应的行为、声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一患者确信自己变成了一只羊,不再讲话,而学羊叫,吃草,不高兴时,学羊用头顶人。(www.xing528.com)

(12)非血统妄想(non-specia escen elusion):患者坚信自己非现在父母所生,是抱来的、捡来的,买、偷、换或抢来的。那些明确指明自己是某名人、伟人之后的,则称为“名门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一患者坚信自己是毛泽东的私生子,要改姓毛。

(13)妊娠(分娩)妄想(gestation):患者凭空坚信自己怀孕过,生过小孩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一未婚女性坚信自己生过双胞胎一男一女,只是自己睡觉后被人偷走了,要登报、要报案寻找。

(14)感应性妄想:患者(被感染者)常与妄想存在者(感染者)由于关系相当密切或依从性很大,受此人的妄想影响,也发生了类似妄想的症状,被感染者暗示性强。多见于感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癔症。例如一感应性精神病患者,平时完全依从丈夫。其丈夫是精神分裂偏执型患者,认为单位和邻居用各种手段来迫害他及家庭。她起初不信,后来慢慢地相信了,也和丈夫一样“嗅到了”邻居在他们家施放的毒气、“感觉到了”邻居的监视和跟踪。

(15)被窃妄想(delusio ein tolen):患者总是认为自己所收藏的东西被人偷走了,所怀疑方多为与自己亲近的人,如爱人、儿媳、女婿、子女、保姆、邻居等,多见于老年性精神障碍、更年期偏执症。例如一老年退休教师家,两年不到换了18个保姆,原因是老太太总认为保姆偷窃了她家的东西,丈夫再三解释都无效,保姆大多是生气不干了的。

三、注意障碍

注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性,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常和其他心理活动(意识、意志、情感)相联系,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有目的的必须作出努力才能完成的注意称为主动注意,如注意看书。反之,不自觉的无需努力的注意称为被动注意,如注意看书时听到了外面的尖叫声。常见的注意障碍如下:

(一)注意增强(hyperprosexia)

在某种状态下,患者特别高度注意某事物。如有被害妄想者,对周围的一举一动都高度注意。有疑病妄想者对疑病部位常高度关注。

(二)注意减弱(hypoprosexia)

患者的注意难于在较长时间内集中于某一事物,主动及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严重的神经衰弱者(一患者称想看书却一句都看不进去)。

(三)注意涣散(divergenc ttention)

注意力高度不易集中,主动注意明显减弱,多见于神经衰弱(患者称看了半天书,就像没有看过一样)及精神分裂症(医生对患者说话,患者好像在听医生讲话,当医生要患者回答问题时,患者“啊”了一声,说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四)注意转移(transferenc ttention)

患者的被动注意力容易兴奋和增强,注意对象随外界不断转换,但不易持久,多见于躁狂状态(如病人一个话题没讲完很快转到另一个话题,听到不相干的电话声赶快就扯到电话上去了,进来一个不认识的人,立即与人打招呼)。

(五)注意缓慢(bluntin ttention)

指患者的注意集中比较缓慢,要患者快速回答问题时就显得困难了,多见于抑郁症。

四、记忆障碍

记忆是大脑对既往经验的回忆。其过程包括识记(在脑里记住)、保存(在脑里保留不消失)、再识(在脑里再认识)、再现(能回想起来)。四者既相互关联又密切组合。认知和回忆都是通过表象(既往被感知的事物留在脑中的形象)的形式而出现的。记忆障碍分为记忆量的障碍和记忆质的障碍。

(一)记忆量的障碍

1.记忆增强(hypermnesia) 又称病理性记忆增强。正常人对遥远的事情及生活的极小细节根本难以回忆,患者却能清楚无遗地回忆起来(不是虚构)。多见于系统妄想的患者。例如,一患者回忆起30年前他10岁时,一次父亲怎么打骂他的,连非常细致的情景都能清楚无遗地讲出来,可病好后再也不能回忆这些经历。

2.遗忘症 是指限于对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经历的遗忘,并不是记忆的普遍减弱,而是一种回忆的丧失。病理性遗忘有以下几种:

(1)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 mnesia):指回忆不起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经历的事件。例如脑外伤后的病人对如何受伤、怎样来院等都不能回忆,问他事发的时间,只记得出事当天的日期。

(2)逆行性遗忘(retrograd mnesia):指回忆不出发病前某一阶段的事件。例如脑外伤清醒后的患者不能回忆受伤前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正在做什么事情。多见于脑外伤后精神障碍、严重的反应性精神病及老年性精神病、症状性精神病。

(3)进行性遗忘(progressiv mnesia):指日益加重的由近及远、由轻到重的全面性遗忘,多见于老年性痴呆症。

(4)心因性遗忘(psychogeni mnesia):是由严重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大脑皮质的功能抑制,内容仅限于和某些痛苦体验有关的事件,心理因素缓解后,可以恢复,多见于心因性精神障碍。例如某患者犯了严重错误痛苦不堪几个月,后来对这几个月里做了些什么都回忆不起来。

(二)记忆质的障碍

1.错构症(paramnesia) 指把所经历的事件的时间搞错,并坚信不移,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可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一病人结婚已4年,但坚持是去年才结婚的。

2.虚构症(confabulation) 指把从没有发生的事记忆成确有其事且坚信不移。常见于酒精中毒精神障碍、外伤性、中毒性精神障碍及麻痹性痴呆。例如一病人无中生有地说他在银行存过几笔钱,要爱人取出来用。

3.似曾相识症或熟悉感(dej u) 在体验完全陌生的事物时,有种早已体验过的熟悉感,且坚信不移。多见于癫img39性精神障碍。例如一患者坚持说认识某护士,但该护士刚从外地调来,根本不可能与患者见过面。

4.旧事如新症或生疏感(jamai u) 患者对多次体验过的事物有从未体验过的陌生感,多见于癫img40性精神障碍。例如患者对一熟悉的朋友说从未见过面,且坚信不移。

5.妄想性回忆(delusiona emory) 指将病前的经历用妄想来解释,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一患者3年前曾有两次正常出差,发病后患者称:“那两次出差是组织对我的培养与考验,暗示我要当国家领导人。”

五、智能和自知力障碍

(一)智能障碍

智能:是智慧和能力的统称。即将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以及应用它们来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概念的能力。智能障碍分为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缓)和痴呆两大类。

1.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缓) 指大脑发育成熟前(通常18岁前)因各种因素(感染、中毒、损伤、遗传、缺氧等)引致的大脑发育阻滞出现的智能障碍,其智商在70分以下。我国通常分为以下4级。

(1)轻度:智商70~50分,受教育能力低下,理解力、计算力差,在他人照顾下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动,生活自理能力差。

(2)中度:智商49~35分,表现为吐词不清,动作笨拙,不能学会简单的计算,在他人指导帮助下只能做极简单的劳动,生活需人督促。

(3)重度:智商34~20分,表现显著的运动损害或其他相关缺陷,不能学习和劳动;生活不能自理,言语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

(4)极重度:智商19分以下,只能吐个别单词,乱抓东西吃,大小便不能自理,不知危险,生活需人监护。

2.痴呆 指大脑发育基本成熟,智能发育正常后,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智能障碍,分类如下:

(1)急性痴呆:由于各种原因(外伤、中毒、缺氧等)引起急性脑损伤后引发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

(2)慢性痴呆:由于各种原因(脑变性病、动脉硬化等)所致发展起来的痴呆。

(3)功能性痴呆:指无大脑器质性损伤,由于强烈的精神因素而产生的痴呆样障碍。分为:

①心因性假性痴呆:病人能解决一些复杂问题,但对一些简单问题的回答很荒谬,多见于反应性精神障碍、癔症。例如一病人会玩游戏机,开电视、选台,但问他1+2等于几,则回答等于5。

②童样痴呆:表现像儿童一样,学儿童腔调说话、做动作,多见癔症。例如一位三十多岁的女病人,自称4岁,称二十多岁女的护士为“阿姨”。

(二)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是指人们对其本身心理活动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能否觉察自己既往和现在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对病态活动能否正确分析和批判。自知力在诊断心理病理性障碍上是重要依据之一。自知力的变化及完整程度,往往被作为疾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标准之一。在疾病早期,由于症状较轻,患者半信半疑,故而可能存在部分自知力。随着症状加重,自知力逐渐丧失,直至病情缓解,自知力又逐步恢复。口头承认自己“有病”,但讲不出“病”的具体表现及为什么是“病态”来,不能算自知力恢复。真正完整的自知力恢复是患者症状已经完全消失,能对既往全部的症状加以识别,而且能进一步正确分析,指出之所以是病态的理由和依据或进行分析评判。例如一精神分裂症患者,认为国家安全部对他进行了长时间、高规格的监视和跟踪。病愈后连声说:“脑子糊涂了,糊涂了,无中生有。我是个普通公民,没有犯错误,国家安全部怎么可能对我进行监视和跟踪呢?就算我犯了点小错误,安全部也不会对我费这么多人力、物力啊!错了、错了,今后好好服药,不要再犯病了。”

六、情感障碍

情感是指人们在感知内外事物时采取的态度和内心体验,如喜、怒、哀、乐、爱、憎等。情绪是指情感活动反应的最高状态。心境是指影响整个心理活动的一种较持久的情绪状态。

情感障碍分述如下:

1.情感高涨(elation) 是一种自发的、明显的、正性的情绪高涨。表现为心情异常愉快,动作行为主动性增多,思维奔逸(见思维障碍)。其喜悦情绪与周围环境之间尚协调,有一定的感染力。常见于躁狂状态。例如一躁狂症患者称他的心情:“心情好愉快!好愉快!天天像过生日,太高兴,太幸福了……哈哈……天天像当新郎……哈哈……”

2.情感低落(depression) 与情感高涨相反,情绪低沉,忧心忡忡,悲观绝望,少言少动,兴趣索然,自责自罪等。抑郁情绪与周围环境仍能密切联系,常见于忧郁状态。例如一忧郁症患者在阳光灿烂的晴天称:“太阳、天空,一切都灰蒙蒙的,一点愉快感都没有了,对一切都不感兴趣……”

3.欣快(euphoria) 指单调刻板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兴奋。特点是被动、封闭性的,高度自我满足,缺乏自知力,缺乏机智,缺乏共鸣。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老年性痴呆。例如一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人整天都坐在那儿笑。问他为什么笑,他自己也说不清高兴的原因。

4.焦虑(anxiety) 指无明显客观因素和依据的情况下发生的恐惧心境。觉得有大祸临头,会发生自身安全和不良后果,唉声叹气、坐立不安、紧张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外界劝说无效,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口干、出汗、心悸等。多见焦虑症、疑病症、抑郁状态。例如一焦虑症发作(惊恐发作)患者当时正开车,突然感到自己不行了,有大祸临头的感觉,心脏要跳出来的感觉,赶紧停车打120求救。

5.情感迟钝(dullness,emotiona lunting) 也称情感平淡,即使比较强烈的精神刺激,也只引起很小的情感反应,反应平淡,多见精神分裂症和器质性精神病的早期。如一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母亲患了癌症的消息后,只轻描淡写地问候一下,要母亲注意身体健康。

6.情感淡漠(apathy) 比情感平淡更严重一步,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情感反应。对极大的悲喜之事泰然处之,无动于衷,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晚期及严重的器质性癌症病人。例如一患者听到别人告诉他儿子出车祸死了时,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只“嗯”了一声,没有什么表情,继续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7.情感不协调 指当时的情感反应与其心理状态及处境不相协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有两种类型:①情感倒错(parathymia),指患者当时的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或者相反。例如一患者接到母亲因病去世的信时,一边看一边哈哈地笑。②表情倒错(paramimia),指情感体验与当时表情不相协调或相反。例如一患者心理很痛苦,表面上却在照着镜子欣赏自己的化妆。

8.病理性激情(pathologica ffect) 在一定的外来刺激的作用下突然爆发出的强烈而短暂的暴行。患者既不能认识到后果也不能短时控制言行,常伴有意识范围缩小,多见于癫img41

、颅脑外伤伴发精神病,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某癫img42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在一次有两个人嘲笑他是羊角风时,开始咬牙忍住,突然大叫一声手持砖头追打那两个人,旁人制止不住,将一人打成重伤。事后患者也感到很后悔,称当时头脑一片空白,控制不住了。

9.强制性哭笑(force eepin n aughing) 在无外界因素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哭笑。患者既无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一患者在打乒乓球时,突然哇哇地大哭起来,既无眼泪,也说不出为什么要哭。过一会儿患者又继续打乒乓球了。

10.矛盾情感(ambivalence) 患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事同时产生相互矛盾的两种情感体验,患者不感矛盾和苦恼,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例如一患者对医生讲:“我看姐姐像两个人组合的,一个像妈妈一样可亲,一个像妖怪一样可怕。”

11.恐惧症(phobia) 指不以患者的意志愿望为转移的恐惧情绪,如对平时无关紧要的物品、活动或对环境产生的紧张恐惧。如怕高、怕电梯、怕广场、怕尖的物品、怕上台讲话等。多见于神经症及精神分裂症早期患者。例如一患者怕生人到家里来,在家里看见生人就出现紧张害怕,立即躲到房间里,并关上门。

七、意志和行为障碍

(一)意志障碍

意志指为达到一定目的去克服一系列困难的心理反应过程。直接推动意志行为的力量称动机。意志的特征性表现是克服内(自我)外(外界)的阻力,其强弱程度决定于情感。意志障碍有以下几种:

1.病理性意志增强(pathologica yperbulia) 指在心理病理性症状(如情感或妄想)的影响下,出现明显的意志活动增多,顽固坚持某种行为,如在被害妄想的支配下不断地上访。躁狂症在情感高涨和思维奔逸的影响下对什么都有兴趣,整日忙碌而不愿休息。例如一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在嫉妒妄想的影响下为了拿到“捉奸”的证据,谎称值夜班离家,傍晚又偷偷地溜回家,爬上家门口一棵大树上“等待”“奸夫”出现,天亮后溜下树再赶回单位。正值“三九”而不惧严寒,连续三晚如此“等待”,第四个晚上终于吃不消被冻僵在树上不能下来,后被人发现救下。这是典型的病理性意志增强。

2.病理性意志减退(pathologica ypobulia) 在心理病理性症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的影响下,出现明显的意志活动减弱。如对一切不感兴趣,懒动,言语减少,意志消沉。

3.意志缺乏(abulia) 指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丧失。心理活动均缺乏主动性,常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同存。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及器质性痴呆。如衰退病人表现出的孤僻、退缩、极端懒散、脏乱不堪、蓬头污面。

4.矛盾意志(ambivalence) 指患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互相矛盾的意志活动,而且患者不觉其矛盾性。例如一病人与人握手时,看到别人手伸出来时,赶快缩回自己的手;别人放下手时,他又赶快伸出手去。

5.意向倒错(parabulia) 意向是指与人本能有关的活动,如食欲、性欲、安全欲。倒错指与常人不同或相反,如吃大便、喝狗尿、与动物尸体性交,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和妄想型。例如一患者拼死憋住不让大小便解出来,甚至用打火机将自己的眼睛烧瞎。

(二)行为障碍

行为是指有动机、有目的的行动。常见的行为障碍如下:

1.躁狂型兴奋(mani xcitement) 又称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包括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增强、自我感觉良好、与环境协调,常见躁狂状态(躁狂症,药物中毒性精神障碍)。例如一躁狂症患者,整天忙碌不休,面带笑容,轻松愉快;见任何人都主动打招呼,握手问好;夸自己嗓子好,主动唱歌给人听;有时还学明星的动作,引人发笑。

2.青春性兴奋(hebephreni xcitement) 这类兴奋特点为不协调性,患者动作、行为和其他心理活动之间无统一协调性。因大脑皮质下兴奋,故出现本能意向增强(色情症状、贪食、乱食、冲动、攻击);因皮质呈抑制,故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紊乱。攻击也无目的性。给人印象为愚蠢、幼稚、紊乱、荒谬,多见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例如一女病人,打扮怪异,头上插满鲜花,腰系一草绳,乱扭怪叫,有时追打人,有时又向年轻男性抛媚眼。

3.紧张性兴奋(catatoni xcitement) 这类也是不协调性兴奋,特点为突然发作,持续时间较短,行为冲动,紊乱,但单调刻板,往往与紧张性木僵交替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4.紧张性木僵(catatoni tupor) 这类患者虽然意识清晰,但表现出不吃、不喝,别人喂他水也紧闭双唇。长时间不言不语,无论别人怎么逗引刺激,他也不讲话。较长时间像机器人似的保持一特殊姿势不动,四肢可任人随意摆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例如:一患者进病房时已在家里两天不吃不喝、不言不动,也不咽唾液,任其沿嘴角外流,针刺皮肤也没反应,将四肢弯曲成一个极不舒服的姿势,并且保持很久不动。

5.心因性木僵(psychogeni tupor) 这类木僵由突发的、对患者来说是严重而强烈的精神因素引起。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出汗、脸色苍白、心动过速),可有轻度意识障碍。精神因素消除后木僵随之缓解,持续时间较短,事后基本不能回忆。常见于反应性精神病。例如一妇女赶到女儿车祸现场,看见女儿已惨死,只叫了一声便不动了。只见她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别人呼之不应,推之不走,抬上汽车送到医院,躺在病床上,不动不言、不吃不喝。

6.抑郁性木僵(depressiv tupor) 这类木僵常由急性、重症抑郁引起。患者不动(少动)、不语(少言)、不吃(少吃),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一致。例如一抑郁症患者反应极端迟钝,缺乏任何主动行为和要求,整天躺在床上或呆坐在椅子上,反复劝导只见嘴角动动、点点头。抗抑郁药加大剂量后,木僵症状渐消失。

7.器质性木僵(organi tupor) 由于脑器质损害,如脑炎、脑瘤、脑外伤及急性中毒等疾病引起的木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