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咨询心理学的相关学科的介绍

咨询心理学的相关学科的介绍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正是这些相关学科构建了咨询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但咨询心理学又绝不是这些相关学科的简单联合。普通心理学也正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心理学就是要研究人的各种活动和相应的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规律,从而提高人的活动的科学性、健康性、稳定性。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的社会化、群体生活等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心理现象。

咨询心理学的相关学科的介绍

第五节 咨询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咨询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与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社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学等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关系密切,与精神医学也密切相关,还涉及社会学、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医学、性学,甚至伦理道德学、法学等相关学科。可以说,正是这些相关学科构建了咨询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但咨询心理学又绝不是这些相关学科的简单联合。咨询心理学有序地汇集了各相关学科的精华,综合运用了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内在的联系,以此构建了咨询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并赋予了咨询心理学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

一、普通心理学

(一)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并从中发现其本质、规律、产生条件的一门学科。

普通心理学也正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

(二)对象

简单地说,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现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当你走夜路时,首先是视觉系统收集、认识到了“黑暗”,然后大脑结合你以往的经验及对“黑暗”的认知,可能会得出一个“害怕、紧张”的情绪,产生恐惧心理,跟着就是内心和这个“恐惧”心理抗衡的意志过程。每个人对“黑暗”的认识不同,相关的经验、恐惧程度都不同,而且每个人的“意志力”也不相同,那么所表现出的行为也就大不一样了。有的人会“唱着歌走夜路”;有的人会“东张西望走夜路”;也有的人会“大步如飞走夜路”;还有的人“低着头走夜路”;更有的人“漫步悠闲地走夜路”。因此可以说人的心理现象是千姿百态的,同时也是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件事情产生不同的心理过程,是由于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缘故。所以个性心理特征也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三)任务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也就是研究心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发展规律。

1.研究心理和现实的关系 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材料均来自现实,但是人的大脑不是照相机、复印机,更不是镜子那么简单,它是一台加工器,大脑的加工要结合以往的经验、外界环境、社会规范等许多现实因素,因此现实就对其有了决定作用;反过来,人的心理会产生相应的行为,从而又作用于现实,而且人的心理又在影响着他人的心理,也同样是在作用于现实。就这样,心理和现实就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和其所处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的一些心理问题就是由于心理与现实之间出现的矛盾得不到解决而产生的。

2.研究心理和脑的关系 心理现象作为脑的功能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它以脑的神经活动为物质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研究心理对大脑的依赖性。大脑好比是一个加工厂,神经组织是机器部件、生产线,化学递质是润滑剂,客观现实就是原材料。每当原材料进来后生产线开动起来,产品——“心理活动”就不断地被生产出来。

3.研究心理和活动的关系 心理是一个动态的状态,可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活动”,同时它也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发展。心理学就是要研究人的各种活动和相应的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规律,从而提高人的活动的科学性、健康性、稳定性。

4.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人的心理活动以不同的形式、方式联系和组织起来,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表现在行为之中,形成人的个性心理。例如,有的人反应敏感而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有的人行动迟缓,有的人举棋不定;有的人大胆创新,有的人一味模仿。

人的心理虽然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但也有其“共性”的一面。心理学也要研究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人的心理规律与本质。

(四)内容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需要和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能力、气质和性格。

1.认知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全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2.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的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人的活动动机。

3.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着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4.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顺利地、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力、气质和性格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需要和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先有心理过程,然后逐渐形成人格。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约作用。

二、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社会学、人类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学科。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的社会化、群体生活等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心理现象。其研究范围大致有4个方面:其一,正常成人的社会心理模式;其二,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或保持的基本的社会心理模式;其三,因社会化不良或社会情绪异常而出现的异常社会心理模式;其四,对不同文化环境中的社会心理模式的比较研究。上述范围内的大量具体问题,都在心理咨询中有所体现。

人是不断地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精神和机体相统一的复合体,因此,健康与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非常密切。对这些因素的调整和适应,是一般临床工作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样,把社会心理学的原理应用到促进心身健康方面,心理咨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社会心理因素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来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一)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lif vents)是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中作用于机体的主要应激源,如工作或学习上的压力人际关系冲突、意外事故和打击等。不少学者在生活事件与健康的关系上进行了定量研究,其中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霍姆斯(Holmes)教授所研究的“社会重新适应评定量表”(the-socia eadjust-men atin cale)最为突出。通过量表评定,可以客观了解生活事件对健康影响的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在生活事件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制定出适应我国文化背景的“生活适应量表”。

(二)家庭结构的演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结构的变迁对健康的影响是重要的。例如,随着个人独立性的不断增强,四世同堂的家庭越来越少,不少人进入老年后,家庭成员只有老夫妻两人。老年人社会角色的再适应,已经开始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又如,独生子女由于缺少伙伴或家长过分溺爱,在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上都可能出现一些偏差,如果不进行引导,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三)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包括的内容很广泛,如营养状态、紧张的适应、健康的性活动、适当用药等。从营养状态来看,我国饮食方面普遍存在着高脂高盐的习惯,这将增大心脏和肾脏的负荷量;从药物应用来看,有些人为了解除烦恼和痛苦,长期服用镇静剂和镇痛剂,而养成对药物的依赖(成瘾);从不良生活习惯来看,吸烟、酗酒等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工作情绪

成年人在社会中生活,有相当一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如果工作与个人能力不适应、工作与个人的专业不符合、工作性质突然发生变化等,都可能使人产生紧张、焦虑、烦躁、压抑等不良的情绪反应。国内一组研究中年知识分子心身健康的资料指出,“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不一致”是影响中年知识分子心身健康的最严重的因素,其神经症和心身疾病的患病率也最高。因工作情境而带来的不良情绪反应,既可能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又可能造成种种工作事故。

(五)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劳动更带有技术性,环境也更为喧哗。这样,人们将需要更大的努力来适应新的环境,以致出现种种困惑。一些研究指出,移民血压升高与该地区人民的共同生活和工作紧张度成正比。由此可见,如果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刺激超出人们的适应能力,就可能使机体与环境不平衡,继而损害心身健康。因此,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变化、进步、发展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人的发展是指人类心身的生长和变化、循环往复、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种族心理的变化、演变,到个体心理的变化、发展,构成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和“发展心理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发展心理学”指的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发展心理”的心理学。

心理发展包括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包括动物心理进化过程和人类心理进化过程。个体心理发展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的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也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发展心理学主要涉及的是个体一生心理发展的趋势、过程。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社会关系的过程。

“成长”和“发展”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成长是指个体生理上积极变化的过程;发展是指个体心理上积极进步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发展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心理发展也不例外,它遵守这个客观规律,但是它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1.连续性 人的生命首先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建立在生理连续性基础上的心理活动也是个连续的过程。同时,它还是个发展的过程,随着生理上的成长、成熟,心理发展也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其发展速度也不同。发展速度不仅由自身发展的因素决定,还受外界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学校、社会、人际关系等等。

2.顺序性 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人的心理活动、认知能力是建立在生理基础上的,而人的生理成长有个过程,因此人的心理发展自然也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从婴儿开始,我们的记忆、思考、想象、语言、行走、表情、情绪、情感等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逐步建立起来的,它们一方面要受大脑发育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实践的影响。

3.阶段性 人类心理是不断发展的,同时发展又具有阶段性。我们应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发展的阶段性统一起来看待。根据人类发展的特点,发展心理学关于心理发展的阶段的划分主要依照人的年龄阶段来进行。但是,如何正确、清晰地划分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各家众说纷纭,直到现在尚无定论,这也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今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主要有以下6种。

(1)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如柏曼的以内分泌腺作为划分标准。

(2)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如皮亚杰的分段是以思维发展为基础的。

(3)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如艾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划分。(www.xing528.com)

(4)以活动特点为划分标准,如艾里康宁把心理中的不成熟心理发展按活动来分。

(5)以生活事件为划分标准,如成年初期18~35岁。

(6)以教育为划分标准,如桑代克的以学校教育阶段来划分。

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没有清晰、明确的划分,而且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发展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各个相邻阶段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我们不能单纯地分开研究,而应作为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看待。

4.差异性 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是由于人的遗传素质、教育条件、社会条件不同而造成的。人类心理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是统计出来的共性,并不代表个体的个性。每个个体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个性的一面。

心理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有众多的因素影响这个心理发展的过程,使之呈现出丰富的个体差异性。

5.联系和制约性 人的思想是“网络式”的,我们的心理也是网络式的。各种心理因素、心理现象、心理动机都是相互联系的。例如,我们的感知觉不仅建立在一定的生物基础上,同时还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假如一个人生下来就没见过水、没听说过水、没喝过水,那么他是无法建立起对水的感知觉认识的,关于水的思维活动也不会建立起来。

心理发展也是如此,假如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受到某些因素影响,那么他以后的思维发展、智力水平也将受到影响。关于狼孩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6.分化和统一性 人的心理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的。整个发展过程是逐一进行的,从单一的到多样化的发展,但同时又都是相互联系着统一成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在看待心理发展各阶段、各时期的特性时,要有整体的观点。

(三)心理发展的动力

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其不断变化、发展的呢?

我们知道,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会产生各种需要,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近年来发现生物进化的动力在于“基因”,基因为了其自身的复制,才使个体产生各种需要,发生各种行为,不仅有自私的行为,也有利他的行为。人也是如此,我们的基因同样促使我们产生各种需要,为了满足需要,人去获得各种知识、技能、能源,建立各种认知、情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当旧的需要满足后,又产生新的需要,而新的需要和原有水平间存在差异,就会产生新的动力去弥补这些差异,完成新的需要。

关于心理发展动力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最近发展区”,它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改变或施加外界条件下,心理发展水平产生变化的区域就是“最近变化区”。这个概念在儿童教育上有着重要作用。他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向儿童提出高于其原有水平、但又是通过他的努力或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目标,来刺激儿童的心理动力,从而推动儿童心理或学习能力向更高水平不断发展。实际上就是要人为地制造“差距”,但是提出来的目标应该是可行和实际的目标。

四、临床心理学

一般认为,心理咨询是临床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临床心理学的主要工作方式。这一观点,在美国心理学会于1935年对临床心理学提出的规定中体现得很明确。该规定指出:临床心理学的目的是消除个人在人格和行为方面的障碍,使人能够更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为了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步骤是:通过测定、分析和观察,以便了解人的行为和能力方面的特点,与心理学的检查、身体检查和社会调查的结果相对照,从而作出诊断,定出指导方法。

临床心理学在它刚刚形成时,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临床检查和行为指导。随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其他问题也大量涌现出来,既丰富了临床心理学的内容,也分化出了若干学科。如家庭冲突、就业困难、工作超负荷而形成的心理应激等问题,在当时都靠临床心理学来解决,而今天却包含在心理卫生学中;因战争带来的精神创伤和社会动荡引起的心理冲突使精神病发病率增加,其诊断和治疗在当时也给临床心理学提出任务,而今天却是病理心理学的内容;临床心理学在早期还要解决临床各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心理学问题,而在今天已形成了护理心理学。虽然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仍可看作是临床心理学中的主要工作方式,但在今天,已经分化开来并形成了咨询心理学。

五、神经精神病学

与咨询心理学关系密切的另一医学学科是神经精神病学。从器质和功能统一论的观点来看,原因不明的精神病与其说是功能失调,不如说是至今尚未发现定量化的病因。这些问题,可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得以解决。

在心理咨询中,不但会遇到一些神经精神疾病方面的问题,而且也会涉及到心理学的诊断和治疗。例如,当人的情绪极度低落时,可能出现幻觉和妄想。抑郁症患者有时有明显的幻觉和妄想,在临床上,医生把它诊断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并不少见。但作为心理咨询师,根据心理学原则,往往可分析出它们的差别。

神经精神病学是心理咨询的基础。神经检查和精神检查,是心理咨询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也是鉴别功能性和器质性问题的基本手段。例如,不典型的脑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可能仅仅表现出一些轻微的精神症状,也可能会被一些缺乏经验的心理医生误诊为情绪障碍。如果具备神经精神病学的基本知识,是能够较快地作出明确诊断的。

六、心理卫生学

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卫生学是为了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心理健康而产生的。心理卫生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心理卫生运动,当时的重点是为了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卫生的工作范围逐渐扩大,其重点也转移到非精神病患者的各社会成员和各类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方面。就个体而言,包括胎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就群体而言,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社区及整个社会的心理卫生。当今心理卫生的中心工作,是指导人们培养健全的人格,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紧张复杂的社会环境,同时还要在不同的人群中预防各类神经症、心身疾病、环境适应不良、情绪失调、性问题、智力缺陷和精神疾病。在这些工作中,都涉及到心理咨询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七、健康心理学

在心理卫生工作实践中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探讨和研究,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卫生心理学,也称健康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产生,实际上是公共卫生事业向前发展而导致重视个体和群体心理健康的必然结果,也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的必然结果。从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来看,要把防病治病的观念转向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心理咨询,将在这些工作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不断丰富咨询心理学的内容。

健康心理学于28年前在美国诞生,被宣布为心理学第三十八分支学科,但至今尚未建立起自己的概念系统。它的研究工作和涉及的领域,主要是在实际工作方面。比如,不良生活习惯的心理学干预,以帮助人们祛除诸如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等不健康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保护人们的心身健康。健康心理学着重讨论解决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健康心理学涉及的工作领域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

(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防御压力和治疗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3)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问题。

八、性学

性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性行为活动及其规律。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有关性的问题一直被当作“禁区”,许多有性苦恼和性疾患的人,既羞于启齿,又苦于无处求医。实际上,大量的性问题是由心理社会因素所导致的。性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的性行为活动并非仅指成熟异性间的性交行为,而是包括了性身份塑造、性角色进入、性意识的发展、性的社会化、性的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相结合等。这些问题,在心理咨询中得到大量反映。从国内外心理咨询机构的一些统计数据来看,所接待的来访者中大约有5%~20%是因为性问题而要求咨询的。在各种现代治疗性问题的技术中,绝大多数运用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一些基本方法。

心理咨询的奠基人之一弗洛伊德,其研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在性心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性学专家霭里士(H.Ellis),就是从性心理的角度收集了性问题的系统资料。著名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J.B.Wastson),是世界上最早对性反应进行实验室研究的人。由此可见,性学和心理学特别是临床心理学一直都密切相关。

心理咨询既是解决性问题的重要手段,又是性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者相结合而形成的性心理咨询,已呈现出成为职业化的趋势。这些都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咨询心理学的内容。

九、社会医学和医学社会学

(一)社会医学

社会医学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最终目的是通过社会系统来防治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社会医学要从社会角度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经济条件、生活方式与生活风格、心理状态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等,以制定保护人群健康的社会卫生措施。在对待人类的健康问题上,社会医学从整体出发,首先把人当作一个整体考虑,同时兼顾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社会医学认为,疾病和健康是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影响生命过程变化的不仅仅是生物因素,还包括人口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社会心理与行为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即用多因多果的观点来研究疾病与健康。在维护人类的健康方面,社会医学强调社会防治,从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综合考虑,采取群体性和社会性防范措施。

自儒勒·盖林(Jule uerin)在1848年提出建立社会医学这门学科以来,社会医学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国的卫生保健事业先后被纳入社会系统之中,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从实际来看,社会医学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社会和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在社会和健康之间,心理因素有着重要作用:社会和健康的相互作用将通过心理活动表现在人的行为上,形成健康或者不健康的相互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咨询与社会医学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整体认识上,而且还有应用方面的渗透交叉。社会医学进一步充实了心理咨询的理论,心理咨询也不断补充了社会医学的具体应用技术。

(二)医学社会学

医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疗保健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上述各关系与其他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迁。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医学社会学主要研究病人角色、求医行为、病患行为等。而患者的这些行为表现,都是心理活动的反映。

在疾病和健康的问题上,不少问题很难单纯地从生物医学的方面得到解释。例如,什么是病人呢?一般人认为,患有疾病的人就是病人,但这种回答很不完善。事实上,几乎每个人身上都可以找到一种或多种医学上称为疾病的毛病,如近视眼、龋齿、脚癣等,但通常并不被认为是“病人”。另一方面,住在产科的待产妇一般都被看作产科病人,然而,她们住在产科仅仅是因为要分娩,正常分娩是一种生理现象而并非疾病。从医学社会学的角度,把具有“求医行为”的人看作病人。作为病人,应该有相应的社会角色,即病人角色。病人角色是影响疾病和健康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患病而没有进入病人角色时,往往显得烦躁易怒,不配合治疗。心理咨询可以帮助病人尽快地进入病人角色。

通常人们在求医行为之前,有一个“自我诊断”的过程:首先,有无疼痛、发热等客观表现;其次,有无不舒适的感觉;再次,是否具备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如果“自我诊断”认为有毛病,就去就医。然而,这种“自我诊断”并不一定完善,既可能过于敏感,也可能延误病情。还有一些求医行为,并非患病,而是因为某些需要而“诈病”。虽然他们在医院的记录中也被列为“病人”,但这类求医行为是出于社会性的原因。心理咨询可以客观地帮助人们进行“自我诊断”,对于各种求医行为特别是社会因素导致的求医行为给予心理支持,从而进一步促进心身健康。

医学社会学的概念是1894年美国学者麦克英泰尔(C.Mcin-tire)首先提出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得到发展。今天,医学社会学已经和咨询心理学相互渗透,这是科学发展突飞猛进和人类生活不断完善的必然趋势。

十、社会学

从研究对象来看,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而咨询心理学是以解决个体的某些问题为主要目标。然而,作为个体的人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个体的心理状态与社会群体心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无论是正常或者异常的个体心理,都要运用很多社会学的原则。另外,社会学中的跨文化研究,在鉴别异常心理方面有重要意义。原始民族中,某些异常的精神状态(如神鬼附体)和行为,往往被视为神圣的行为;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已经被确定为某种精神病。国内一些学者在对云南西双版纳基诺族的考察中发现,那里一些能够用神鬼能力治病的名医,实际上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在那种环境中,人们并不认为他们有病,而他们自己由于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热情的待遇,往往不以自己的异常行为去破坏人们的平静生活,并以医生的身份大做善事。这些跨文化的社会学研究,也为咨询心理学提供了重要资料。

十一、教育学和法学

(一)教育学

从幼年开始,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就与教育条件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了解教育学原理和科学教育方法,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做好心理咨询也较为重要。因为心理咨询的过程不乏教育指导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受教育者的需要,教育指导更容易生效。

(二)法学

不仅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会碰到不少因为涉及法律和民事纠纷的案例,而且在咨询中咨询师也必须具有相关法律知识才能做好咨询。例如做婚恋或家庭心理咨询时,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知识;做妇女心理咨询时,涉及妇女权益保护法的知识;在做消费心理咨询时会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如果面对的来访者是曾经患过精神病的患者,又自然会涉及精神病相关保护条例等等。

十二、伦理道德学

身在社会中的人除受法律规范、治安条例、地方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限制外,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特定的文化、民俗、民风,自觉遵守的道德伦理。这些文化的因素影响了一个人的心身发育和人格成长,是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对咨询师了解来访者并做好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十分重要。这也是只有中国的心理咨询师才能把中国的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做得更好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