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会谈和来访者
咨询师和来访者应在一个安静适宜的环境中,以特殊会谈的方法,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
一、会谈地点选择
心理咨询环境的要求是能使人感到安全、舒适与放松。具体说,房间大概12~16m2,可以是住家设计或小型办公室设计;陈设不宜太豪华,装修不宜太张扬,色调淡雅,少用灰、红等颜色;可以是两边放沙发,中间放茶几对坐,亦可以是弧形沙发侧坐或是传统门诊直角坐式,以减少目光相对的机会。
房间内可适当摆放些花卉,墙上挂些字画、壁毡,渲染平和、健康、典雅的氛围。空气流通,冬暖夏凉。
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淡雅,举止文明、礼貌、温文尔雅,与整个咨询室的气氛融为一体,给人一种信任、安全、诚信、亲切之感。
二、心理咨询中双方的沟通结构和会谈
人际沟通,即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咨询双方的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可以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亦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信函、报刊、影视等传媒的中介沟通,也就是大众沟通。
(一)心理咨询的沟通结构
心理咨询的沟通结构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与背景等7个因素。
1.信息源 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都是信息源。
2.信息 信息是沟通者传达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个体的这些感受必须转化为各种不同的可以为他人察觉的信号,主要是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面对面沟通除了词语本身的信息外,还有沟通者的心理状态,使沟通双方产生情绪的互相感染。
3.通道 通道是沟通的信息载体,个体的感观均可接受信息,其中视听信息占的比例最大。
4.信息接受者 咨询双方都可能是信息接受者。个体在接受带有信息的各种音、形符号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把它“转译”为沟通者试图发送的信息或态度、情感。
5.反馈 咨询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传递信息的双向过程,双方都不断把信息回送给对方,这种信息回返的过程叫反馈。反馈可告知发送者接受者所接受和理解信息的状态。
6.障碍 即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沟通阻碍,如信息源的信息不充分或不明确,编码不正确等,甚至沟通双方的主观因素也可能造成障碍。另外,彼此缺乏共同经验也是一种障碍。
7.背景 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景,它可能影响沟通的每一个环节,甚至影响整个沟通过程。背景可提供许多信息。
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沟通类型是双方的口头沟通,主要是会谈的形式。
(二)会谈概述
1.会谈的意义 会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种以对话为主的交流方式。咨询性会谈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进行的会谈。咨询师与来访者借助于会谈,最终达到咨询的目标。有效的使用会谈技巧是优秀咨询师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咨询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咨询性会谈的特点
(1)咨询师在会谈中以言语的和非语言的表达形式,向来访者表达其真诚、尊重、热情、共感、积极关注等情感。
(2)咨询性会谈是咨询师起主导作用的会谈,会谈能否取得良好咨询效果,主要取决于咨询师的知识、经验、技能以及天赋。
(3)会谈的过程既体现了咨询师个人的风格,也与咨询师所依据的咨询理论有关。心理咨询的会谈,一定要突出体现咨询师自身的知识、观念和个人风格。完全可以使用自己习惯的又很有自身个性的会谈技术,而不必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和别人所喜欢的技巧。依据的咨询理论也离不开自己的风格,无论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理论,还是行为主义理论,都应该带有个人的体验。
3.心理咨询会谈的种类
(1)摄入性会谈(intakes):多用于第一次谈话,给来访者畅所欲言的机会,任其倾述自己的苦恼,从而使来访者缓解心理压力。通过摄入性会谈,可以收集大量有关资料,以便于诊断和咨询方案的拟订以及心理治疗的实施。
(2)咨询性谈话(counselin akes):指与只有一般心理问题的正常人的谈话。例如:子女教育问题、青春期问题、婚恋、性、家庭、人际关系、计划生育、就业问题等。
(3)治疗性谈话(therap akes):是用于心理治疗的一类谈话,也是心理治疗的基本方式和基本内容,主要是针对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适合于需要心理治疗的患者。治疗性谈话尤要强调遵循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整个谈话还需要单独或综合应用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等的治疗原则和技能。
(4)危机性谈话(crisi nterview):是一种紧急而特殊的谈话形式,主要是针对来访者发生意外时,如遭强暴、突然的精神创伤、心理危机状态(自杀)等。此时的谈话要非常果断而明确,甚至带有命令和强制意味,谈话要有威慑力量,要能够迅速控制现场、控制局面。
4.会谈的基本形式
(1)自由交谈:谈话内容不拘一格,广泛、自由,气氛非常轻松,有任何见解和情绪均可任意加以发挥。自由交谈可放松来访者心情,加速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自由交谈虽然内容不一定都切题,但通过让来访者无阻抗地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畅谈自己成功的一面,自然就衬托出其失败和挫折的一面。宣扬优势自然会让人知道其劣势,尤其是来访者最感兴趣的话题,可能正是其问题所在。通过自由交谈,咨询师可了解来访者更多真实的内心世界。
(2)限制性会谈:也称规范性谈话。这种谈话可理解为切入正题,一般在经历自由交谈之后进行。经过自由交谈,心理咨询师可基本掌握来访者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于是决定给主要问题的范围作一个限制,对无关的问题就不予讨论和深谈了。
限制性会谈在范围和广度上作了限制,在深度上就有了保证。一旦进入限制性会谈,在切入主题之后,来访者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可以看到来访者对他们所谈论的问题提出各种意见,思想十分活跃。此时,心理咨询师也应很自然地跟随来访者“切入主题”,进入角色,巧妙地对来访者施加影响,解释、争辩、暗示、指导,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
(3)针对性谈话:在自由交谈和限制性会谈中,一旦发现已经接触到来访者的关键问题,触及来访者“敏感的神经”,咨询师可立即使用针对性谈话,单刀直入,扣准主题,把来访者的注意力集中和引导到他的关键问题上来。此时谈话的话题专一,除进一步弄清事实外,还要更多注意交谈体会和感受,注意来访者对自身关键问题的情绪反应,以及目前所持的态度。
在心理咨询的会谈向纵深发展的时候,咨询师切记不要表态,更不宜持断然反对或否定的态度。而应该引导来访者深入分析,让来访者自己去认清事实,最终接受大家公认的正确观点。
5.会谈的若干原则 会谈原则是心理咨询会谈中,咨询师自始至终应该遵守的一些基本准则,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倾听的原则:尤其是在初次会谈中,善于听要比善于说更重要。耐心细致专注于倾听,让来访者敞开心扉,倾泻苦水。这本身就是对来访者的莫大安慰与心理支持。在倾听中要善于鼓励来访者把苦水倒尽,要随时以语言的、表情的、姿态的各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关注,以及对来访者困难、痛苦的同情、理解和情感上的一种共感体验。通过倾听,咨询师可掌握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和心理的主要困惑,以便作出正确诊断和制定咨询计划。(www.xing528.com)
(2)非指责性原则:尤其在会谈逐步深入,进入针对来访者最主要问题的谈话时,不要轻易表态,尤其不宜作否定性的指责性表态,而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这种态度常会使来访者感到轻松,从而把内心苦恼全部展示出来。咨询师的非评判性态度,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还可体现在表情和行为上。事实上也有不少来访者对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原本就持否定和指责的态度。此时咨询师的态度则不宜明确,可适当附和来访者,或者表明“待日后再讨论”的态度可能更好。
(3)灵活性原则:在初次会谈中,咨询师即可能对来访者的问题产生某种倾向性,事实上初次会谈暴露的问题不一定反映他的实际情况。比如与某女性初次会谈时,她大谈工作压力,希望辞去工作。会谈深入后发现,她想辞去工作只是因为她暗恋上本部门某领导后的一种矛盾心态。这确实是她心理困惑的主要问题,她总是有意无意地借口工作压力大来掩饰。如果咨询师带着“工作压力”的思维定式势必影响咨询效果。所以咨询师在咨询会谈时要随时注意多视角原则,既要有高度洞察力,不偏重于某些现象;也要提示来访者把自己多方面的情况作些介绍,多视角去研究来访者的心理困惑所在;还要善于“听话听音”,善于发现来访者“有意无意的伪装、掩饰”,揭示其真实的内心世界。
(4)情绪和行为统一的原则:有心理困扰的来访者,常有情绪和行为不一致的情况,所以咨询师在会谈中,既要注意来访者的情绪,也要了解他们的行为。当来访者有情绪反应而无行为活动时,咨询师的重点应是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谈话的重点可集中在调整自己的情绪方面;而当来访者的行为活动偏离常态时,咨询的重点要放在行为矫正上面;当发现来访者对问题的看法与实际表现不一致时,应注意分清主次,然后再予以帮助。
6.控制会谈的技巧 心理咨询会谈的目的很明确,尽管是相互的平等协商,但很自然地会形成以咨询师为主的局面。来访者存有求助心理,自然处于被动位置,这就决定了咨询师对咨询会谈的控制职能,包括会谈的方向、所涉及的问题和时间。控制会谈也是一门技术,要自然得体,善于随机应变。人们习惯于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自然地控制会谈。
(1)解释法:当对来访者所谈的内容不能完全理解时,可在征得来访者同意后,重复一下他的话,并作适当解释之后顺便提出问题,很自然地把来访者的话题转入新的问题范围中。
(2)中断法:尤其当来访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障碍,对某一问题纠缠不休时,可起身为来访者倒一杯水,或劝他喝口茶,或请他取一样东西,或建议他换一个位置,自然中断他的谈话;或者有礼貌地请他停顿一下,提示他咨询的时间有限或咨询是要收费的等等,让他调整一下会谈的内容。
(3)引导法:主要是间接地建议转换话题,即由原来的话题,经过一段过渡而引出新话题,让来访者根据咨询师的提示谈新话题。
(4)激将法:当会谈内容离主题太远时,咨询师可有意识地刺激一下他情绪敏感的问题,来访者会立即大发议论,注意力马上全集中到新问题上。但使用激将法时要小心,在来访者情绪不稳定时慎用,以免引起情感爆发而难于控制。
三、来访者
来访者的特点以及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匹配程度将直接影响咨询与治疗的效果,所以选择合适的咨询对象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成功的开端。
(一)适合的来访者特征
1.无听力障碍、颅脑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疾病或其他有明确精神病性症状患者。
2.智力和人格基本正常 来访者智力一般应在正常范围,否则他们会无法叙述自己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情况,也无法完整理解咨询师发出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含义。没有领悟能力,心理咨询也不会达到较好的效果。然而对智力水平较低的人,并不是说就不适宜做心理咨询。只要我们根据来访者关心的问题,作简明扼要的针对性的回答,生动形象地解释或比喻,运用成功案例进行示范说明以及恰当地暗示或保证,也能取得不错的咨询效果。
3.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心理上的 来访者做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而不是解决生理障碍或疾病。当然由生理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或者由心理原因导致的生理障碍,仍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加以改善。
就心理咨询的适用范围而言,除一般心理问题外,神经症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等都应属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范围,尤其是和社会因素有关的各种适应性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更适合开展心理咨询。而处于发作期、症状期的精神病人,由于与外界接触不良,缺乏自知、自制力,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因此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但康复期的患者也可以从心理咨询中获益。另外,有较严重的人格障碍的人也不适于进行心理咨询。
4.有求助动机者 来访者有无强烈的咨询动机直接影响到咨询效果。那些经咨询师反复做工作仍缺乏咨询动机的来访者,一般不适宜做心理咨询,因为虽然来访者需要咨询师的心理指导,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来访者本身的努力。来访者不仅要体会到自己有心理或行为方面的问题,而且,确实因其问题而多少感到痛苦,因有痛苦,才会想解决问题、减轻或消除症状,改善其心理与行为状态。来访者要有相当的勇气,能承认自己的短处、缺陷或问题,而且愿意与咨询师谈论自己的短处、过错或问题,而这些都取决于来访者的动机。这种动机越强烈,双方就越容易配合默契,越容易取得成效。
咨询动机的内容也同样重要,有些来访者的咨询目的不是为了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改变不适应行为,而是为了别的目的。如有些来访者是为了寻求心理安慰;有的是为了能多见几次某位咨询师;有的是把咨询室当成“避难所”;有的是来向咨询师证明自己比咨询师还有本事等。咨询师应搞清楚来访者的真实动机,如果发现来访者有不恰当的求询动机,应首先要求来访者调整自己的动机,否则不要急于实施咨询。
有些来访者不知道怎样接受咨询,甚至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什么。此时,咨询师一定要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才能知道来访者是否真正有意接受心理咨询。也有一些来访者开始根本没有接受心理咨询的要求,甚至是被父母或同事强迫而来的。此时,咨询师应运用一定的咨询特质、经验和技巧,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培养其接受心理咨询、改善自己心理与行为的动机。
5.年龄、性别适宜 年龄和性别并不妨碍心理咨询。但就其适宜性而言,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而且有一些特殊的心理咨询就是专门为某一特定的年龄段而设置的,如青少年心理咨询、更年期心理咨询等。但就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而言,青年人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适合做心理咨询,因为,他们比少年儿童更成熟,比中年人更具可塑性,而且正是青年期遇到的问题更多,自身的压力更大,而应付、适应和承受能力却又不足。青年人更需要心理咨询,青春期又是心理咨询的效果最好的年龄阶段。
性别问题,应该说本没有什么差别,但考虑到性别的家庭分工和社会分工上的区别,又加上男女性别心理特征的差别,更考虑到传统文化对男女的不同影响,所以心理咨询应该有其性别上的特征。
6.匹配性好 这里所说的意思就是能与咨询师产生“共感”,或是有过相似职业、相同情趣等等。还有就是心理上的相融,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理想、目标等方面的相似性。咨询师和来访者越相似,心理咨询工作会越顺利,咨询效果也就可能越好。
(二)选择来访者
对一位特定的咨询师来说,并非所有适合咨询的来访者都适合于自己,选择那些更适合自己的来访者,心理咨询的效果会更好。怎样去选择相对更适合的来访者,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预测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匹配性的好坏。
1.相似的背景和阅历 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背景比较熟悉,对来访者的个性和遭遇的问题,有丰富的咨询经验,更易产生共感,咨询效果更好。
2.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 来访者所从事的专业是咨询师曾经做过或向往过的,或者是相对较熟悉的领域,这样比较容易有共同语言。
3.相似或接近的价值观念 咨询师在作一些理性的解释时,会给来访者一种“同志”之感,容易接受。若观念上差异甚大,常容易产生阻抗,来访者会逆反咨询师的观点,无法达成共识。
4.个性的适合度 众所周知,性格可以互补,一个暴躁的配一个温和的,比两个都暴躁或者两个都抑郁的要好得多。个性的适合度越高,情感容易贴近,也容易产生信赖感,性格相互补充、互相糅合,能保持良好的咨询氛围。
(三)如何对待不适合的来访者
对找不到最适合的咨询师的来访者(按以上4点为判断标准的),我们应及时转介,具体而言,需要转介的应有以下一些情况。
1.咨询师解决不了来访者的问题 由于每位咨询师所受训练的不同和自身条件的差异(年龄、性别等),擅长或适宜咨询的内容也就会有较大的差别。例如:从事婚恋家庭问题的咨询师,不适宜做学校心理咨询;一位未婚女性咨询师,接待一位由于性生活不协调而导致夫妻矛盾的男性来访者,也并不适当;已患有精神病的来访者找一位擅长儿童发展心理的咨询师咨询,也不一定适合,最好还是转介给精神科医生诊治。因此对于自己不擅长的来访者,应与相关部门联系,及时转介。
2.个性和价值观念差别过大 有些咨询师与来访者个性方面不协调。例如:他们会不能容忍来访者的辩白或盛气凌人;或者害怕异性来访者,担心对方会产生移情;或者是对来访者的特殊动作、身体的特殊气味,或者对来访者的做作、献媚等不能接受。经过咨询师自身的积极努力又确实无法相容的,还是转介更好。
价值观与人的理想目标等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咨询师想在咨询中完全排除价值干预或价值影响也是难以做到的。双方在价值观上的明显分歧或尖锐对立,是必然会发生的。一旦发生,咨询将很难继续下去。例如:来访者的性观念过分开放,就会与性观念非常保守的咨询师发生冲突等。尽管我们要求咨询师不应以自己的价值取向去影响来访者,但实际上没有一位咨询师能摆脱自己价值观念的影响。所以对咨询师来说,有价值观念明显冲突的来访者仍应转介。
3.来访者有特殊背景 有些来访者有特殊来历或背景,例如为上级行政领导及其家属、社会名流及其家属、富人高官及其配偶等,常常会使咨询师过分关注来访者的背景,无法以平等自然的方式进行咨询和辅导。咨询师如果过分小心、谨慎,或考虑因素过多,则会阻碍咨询工作正常进行。遇到这种情况,倘若咨询师不能以通常的方式进行咨询,难以做到客观自然,则应转介给合适的咨询师。
4.与咨询师有特殊关系 作为咨询师的亲戚、朋友、熟人等,常会增加来访者的顾虑,影响其叙述自己的内心私事,使双方交流不自然,无形中增加阻力。而咨询师给来访者指导和建议时,也常会失掉其客观性及职业性,影响咨询效果。所以能转介时,尽量转介,实在不能转介的,咨询中咨询师应尽量与来访者保持客观、中立且属职业性的关系。
5.其他情况 在经过咨询师努力仍不能改善与来访者关系的情况下,或者在咨询过程中发生阻碍咨询过程的严重情况时,可适时中断咨询而转介。另外,如出现阻抗处理、移情处理不得力,或者咨询师本身的干扰因素,或者在咨询过程中因双方的误解,甚至是说不清楚的原因而出现咨询的阻碍,都可以通过转介的办法来处理。
咨询师应该在每次咨询前,向来访者说清楚:咨询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提出转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