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心理健康的经典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了十条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经典标准:
①充分的自我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③生活理想目标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⑤能够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⑦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www.xing528.com)
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人有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过分发泄,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⑩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2)正确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
上面所述的心理健康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度,所以在理解和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①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完全是一回事。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但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要持续多久才是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变态),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
②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不同的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体,并且心理正常与异常并无确定的界限,更可能是程度的差异。
③心理健康状态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既可以从不健康转变为健康,也可以反之。因此,心理健康与否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非永远。所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用发展变化的眼光。
④上述心理健康的标准仅仅反映了学生个体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所应有心理状态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的境界。每一个学生都应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