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妨碍创造性发展的个性因素
从前面我们可以看出,具有创造性的人物通常具有相应的人格。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在人的个性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创造性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胆怯。胆怯常常导致害怕困难、害怕失败、放弃努力,失去许多创造的机会,并在许多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创造活动中失败。
(2)自卑。必须善于正确估价自己。过分地自我批评、缺乏自信、消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无能力感会使人的思想不是过于呆板,就是缺乏想象力,最终导致创造力的自行封闭。
(3)懒惰。聪明才智、天才都来自勤奋。懒惰不仅使人无所作为,而且会严重阻碍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从众。害怕发生问题与矛盾,害怕与众不同,易受外界影响,因而,倾向于不独立思考,不相信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相信自己的探索结果和结论。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唯命是从,缺乏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创造力。
(5)狭隘。个性力量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在个性的完备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之上的。个性狭隘,只会使人的个性结构不和谐,从而影响才能的发挥。
(6)刻板。刻板、固执和偏见使人目光短浅、思维僵化,往往不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
(7)骄傲。骄傲会使人观察力的敏感度与思维紧张度降低,好奇心、上进心减弱,使其缺乏制造需要和创造动机,创造性思维也因此受到抑制。
健康个性对于创造性必不可少,因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人,应该谦虚、勤奋、谨慎、好学,并且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善于与他人合作,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既有充分的自信心,又不固执己见。在科学实践中,由于个性方面的问题而影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事例并不少见。
2.影响大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因素(3)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因而其个性因素尚存在一定的可塑性。就大学生的年龄阶段而言,发展其创造性常遇到以下障碍:
(1)意识上的障碍
有的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上存在偏差,不能对自己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要么对自己的创造能力缺乏自信,认为创造只是天才的事,与自己无缘;要么对自己的创造才能过于自负。前者在归因时较重视自身因素,忽略了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创造中遇到挫折或受阻时,往往认为自己没有创造能力,容易丧失对创造活动的热情。后者则是对创造活动缺乏充分的考虑,容易犯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错误。
一旦在自我意识上出现障碍,可能会严重妨碍到其创造性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克服自我意识的薄弱环节是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任务。
(2)情感上的障碍
由于大学阶段既是长知识、长才干的时期,更是长心智、长情感的时期。大学生的情感还处于起伏不定的状态,容易出现以下会影响创造力发展的障碍:
第一,顾虑过多。有的大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不敢标新立异,不敢冒险,总是把社会的认同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害怕会挫折,害怕得不到公众的接纳,宁可自己无所作为,给创造个性的培养带来极大的阻碍。(www.xing528.com)
第二,自恋。这里指在大学生的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设想情有独钟,不管其有无创新价值和实用意义。这样的个性容易让人由于固执己见而狭隘,影响创造性的发展。
第三,不会放松。有的学生在创造中,不会调节自己的精神活动,舒缓自己的紧张情绪,反而阻碍了创造活动的发展。其实适当的幽默和适时的放松就像在高速运转的机器中加了润滑油,使创造活动得以顺利运行,也可以让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塑造平稳发展。试想一个人整天处于精神高度紧张、体力高度透支的状态下,连正常的思维都可能难以进行,又何谈创造呢?
(3)认知上的障碍
相对于出身社会的成年人,大学生的认知障碍表现在感觉不敏锐、感知不及时、感受不深刻、缺乏独立见解、迷信经验教条、盲从规则权威、对时尚趋之若鹜等方面这些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创造性个性的培养。
(4)动机上的障碍
“创造是天才和伟人的专利,凡人不可企及。”这是存在在很多大学生心中的错误信念。导致了对创造“敬而远之”。还有一些学生满足于认知需要的浅层化和表明化,他们对周围事物只有了解的需求,没有理解的需求,更谈不上深入探究,如此缺乏进去的内部动力,造成创造意识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不浅,因此给他们的创造性人格蒙上自我消沉和自甘落后的阴影。
阅读材料9-3
中国青少年的创造力究竟差在哪里?(II)
——中外学生创造性的差异更多的与创造性人格有关
对创造性人格能力的测试,课题组采用了《青少年创造性人格问卷》的方式进行,选取了东西方四个国家的1233名中学生进行创造性人格9个维度(包括好奇心、自信心、内部动机、开放性、怀疑性、自我接纳、独立性、坚持性、冒险性)进行比较。其中,中国学生732名,日本学生293名,英国学生268名,德国学生379名。
调查结果显示,各国青少年的创造性人格各有千秋:开放性是中国青少年的突出特点;自我接纳是英国青少年较为突出的特点;怀疑性是日本青少年的突出特点;而德国青少年的突出特点就是坚持性和独立性。
“在怀疑性、坚持性和自我接纳上,中国学生不如外国学生,这对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有多少不利的影响?”记者问。
“怀疑性是创造性的前提。如果过分接受权威,缺乏批判和质疑,就不容易提出新的东西,从而失去创造的动力;而坚持性意味着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不气馁、不放弃,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这更是搞发明创造不可或缺的品格;自我接纳表示自我价值感以及自我确定感等因素。如果对自己都不接纳,怎么会有信心弄出新的东西。”申教授解释说。
为了更加清晰地表现出各国青少年在创造性人格上的差异,课题组还把创造性人格的9个维度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内部因素:包括坚持性、怀疑性、自信心、内部动机;第二类是外部因素:包括好奇心、开放性、独立性、冒险性;第三类是自我接纳。
三类比较显示:在内部因素上,德国学生的得分高于中国和日本,中日之间没有差异;在外部因素上,中日之间也没有差异,得分高于德国学生;在自我接纳上,德国学生与日本学生没有差异,显著高于中国学生。
“从这三方面的中外比较可以看出,中国有两个方面不如德国(内部因素和自我接纳),一个方面不如日本(自我接纳)。这个结果可以说明,德国人在创造性人格的发展上比我们更加健全,更有利于发挥创造性。”申教授分析说。
“课题组所做的中、英、德三国的智力测验证明,中国青少年与外国青少年在创造力上的差异并不能说明我们的智力水平低——三者之间没有任何差异;也不能说明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不强;差异主要表现在创造性人格上。”申教授认为,这是中国青少年创造性欠缺的关键所在。
他说,创造性人格的差异,实际上是教育的差异和文化的差异所致。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在做事风格上讲究不偏不倚,这实际上是对发挥创造性的最大妨碍。不鼓励冒进,不鼓励标新立异,又如何去谈创造力?我们一谈到有利于表现自我,就容易引起不和谐的误解。实际上,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什么是和谐?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才是和谐。和谐的前提是一定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从而尊重这种差异,使每个差异得到最大的体现,这才是和谐。就好比管乐的每根管子,只有长短不齐,才能奏出和谐美妙之音。——节选自中国儿童网2007年11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