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分析介绍

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贯穿于大学生创造活动的全过程,并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跟其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创造性。阅读材料9-2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银行家,曾出资帮助各种学科、众多领域里锐意创造的人。这种情况使得佛罗伦萨成为创造力的爆炸中心,这一时期也是最具有创造力的历史时期之一。

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分析介绍

四、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其创作素质的主要成分,也是其创造能力的关键因素。它贯穿于大学生创造活动的全过程,并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它的培养既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选择,又是青少年自我成才及心理健康的内在需要,它的强化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大学生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得失与成败,因而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1.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思维方向的多向性、求异性

从本质看,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尤其在大学生开展创造活动的初期,该特点更明显。这首先表现为他们能在人们司空见惯,不以为有问题处察觉问题并提出质疑。大学生喜欢在选题和结论方面标新立异,向往在学习生活中别具一格。这种思维的多向性和求异性主要以发散性思维方式表现出来。

(2)思维进程的突发性、跨越性

在创造活动中,大学生有时会忽然表现出高强度的创造性,即其创造性思维往往在时间、空间上产生突破和顿悟。

(3)思维效果的整体性、综合性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特别注重思维效果的整体和综合性。它强调大学生在创造活动中应在总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

(4)思维结构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大学生的思维敏捷,能很迅速地将思维重点从一类对象转移到另一类内容相隔很远、形式差异很大的对象上,这是大学生思维结构灵活多变、思维路线及时转换的本质。其表现为思路开阔、妙思泉涌,不受思维定式和陈旧观念的羁绊。

2.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原则

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随便盲目的,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化也是创造性的代名词。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于他人的现实存在,应培养大学生独立意识,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精神。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2)协作性。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跟其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创造性。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让任何一个人无法一生涉足科学的每一方面。因此信息共享,互相写作才能有效发挥个人潜能。

(3)系统性。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某方面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性的体系。

3.学校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近年来我国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概括为下列十五条:

(1)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既非自由放任,又非“独断专行”的气氛;(www.xing528.com)

(2)让学生独立地钻研;

(3)每当教学中发生意外事故,注意力被分散或打扰时,教师务必要忍耐和镇定;

(4)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5)合理安排游戏时间,并且为游戏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

(6)在学生进行艺术活动时,应提供白纸,而不应是艺术复制品,或者是那些只需要上颜色的印刷图案,应该竭力避免刻板的东西和模型;

(7)向学生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使他们能写下自己的故事,诗歌和信函;

(8)允许学生犯错误;

(9)教师同自己的学生一起共享其他人的创造性“产品”——文学作品、艺术照片、雕塑、录音……

(10)不要让学生创造性“产品”受到其他学生的评头论足的嘲弄;

(11)学校要尽可能利用社会资源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利用图书馆、工厂、陈列室以及社会上富有创造性的成年人的经验等;

(12)教师应同学生家长协调一致,这样有助于家长理解欣赏子女的创造性工作;

(13)教师必须让自己的想法随意涌现,并且鼓起勇气,努力使某些有价值的设想付诸实现;

(14)鼓励学生去做自己从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如画、写、构造等工作以及与众不同的事情;

(15)教师必须意识到,机械刻板的活动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将机械刻板的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

阅读材料9-2

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银行家,曾出资帮助各种学科、众多领域里锐意创造的人。由于这个家庭以及几个有着相似背景的其他家族的鼎力资助,雕塑家、科学家、诗人、哲学家金融家画家建筑机器局与佛罗伦萨,居住在这里。他们可以互相了解对方,彼此互相学习,从而打破了不同学科、不同文化之间的壁垒。他们一同用新的思想,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新的思想纪元,这便是后来被称为“文艺复兴”的那个时代。这种情况使得佛罗伦萨成为创造力的爆炸中心,这一时期也是最具有创造力的历史时期之一。当我们立足于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文化的交叉点上,将现有的各种概念联系在一起组成大量不同凡响的新想法,有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为“美第奇效应”。

摘自约翰松著,刘尔铎,扬小庄泽.美弟奇效应。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