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的创造与创新的分析介绍

大学生的创造与创新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创造力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大学生正处于创造的黄金阶段,属于步入社会的过渡期和准备期。中国学生的踏实、用功是出了名的。该项研究是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领衔主持的“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的8个子课题之一。

大学生的创造与创新的分析介绍

三、大学生的创造与创新

当今社会,对新知识和高科技的学习与掌握,几乎是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的专利,因而大学生群体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大学生作为人才储备力量在各个领域异军突起。大学生的创造力如何也正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创造力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

21世纪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有着强烈需求,我国的大学生的创造力究竟如何?有研究者专门就国内大学生的创造力做了调查,总结出了如下的特点:①创造活动由再造模仿向发明创造转换。创造意识强烈,但也有依赖性;②创造性思维发展较好。主要标志是发散性、变通性、灵活性、独立性较好;③创造品质有待发展。缺乏合理性、可行性;缺乏勇气和自信;缺乏毅力和耐心等。

大学生正处于创造的黄金阶段,属于步入社会的过渡期和准备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智力、思维、认知能力和所具备的知识日趋成熟,都为创造力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里教学形式相对中学更丰富灵活,加之各种各样的社团及各类选修课等,为学生探索自己的潜力提供了更多空间。拥有了诸多宝贵资源,我们该如何利用,使之得到充分发挥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将结合有关创造的理论,探讨如何开发大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

阅读材料9-1

中国青少年的创造力究竟差在哪里?(I)

——创造性的中外差异在于类型

我国青少年自20世纪80年代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后,就屡屡获得大奖,特别是在国际奥数竞赛中更是战绩非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美国密西根大学等曾联合对中、日、美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语言能力进行过系统、全面的比较,结果同样发现,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优于美国和日本学生。中国学生的踏实、用功是出了名的。有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比外国青少年在学科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发展心理研究所在新世纪之初所做的一项“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性比较研究”却发现,中国学生的创造力不如英国学生。

中国学生学科能力强,而创造力却弱,这已是许多专家学者的共同看法。为何中国能在古代产生享誉世界的创造发明,而在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为了寻找答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在其“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性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自2003年开展了“中外青少年创造性跨文化对比研究”,试图以更大的范围、规模和深度,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中外、以致东西方人创造力之间的差异。该项研究是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领衔主持的“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的8个子课题之一。在这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即将验收之际,记者采访了该课题负责人申继亮教授,听他介绍初步的研究结果。

该课题是根据林崇德教授关于“创造性人才构成的心理因素包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两个方面”这一理论展开的。

在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课题组选取了东西方三个国家的840名中学生进行测验。其中,中国学生308名、日本学生300名、英国学生232名。测验包括“问题提出、问题解决、产品设计、产品改进、科学想象”5个方面。

“现在假如允许你乘宇宙飞船太空遨游,接近一个星球,你可以环绕这个星球转动,你准备研究哪些与这个星球相关的科学问题。”这是“问题提出”的测试题目。(www.xing528.com)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具有相同形状的4等分。”这是“问题解决”题。

“产品设计”的测试是让学生通过图形来设计一个摘苹果的机器,并且指出各部分的功用。

而“产品改进”的测试是以文字描述的形式,提出对一个玩具小狗的改进方法,使它智能化,以及更美观实用。

“科学想象”的题目是:给出了30组形状一样的平行线,让你添上一笔变成有意义的图形,并给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上述5个方面的对比发现,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科学想象”这3个方面,中国学生总体得分优于英国和日本学生;但在“产品设计、产品改进”这两个方面,中国学生总体得分差于英国和日本学生。其中,日本学生在“产品设计上”得分最高,英国学生在“产品改进上”得分最高。

申继亮教授对此结果评述道,中国学生更加擅长理论的思维和书本问题的解决;而在西方教育模式下,外国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更多的培养。

课题组对创造性思维5个方面的测评是从多个维度上展开的。其中“产品设计”是评价其新颖性和适宜性;“问题提出、问题解决、产品改进、科学想象”这4个方面是从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上进行评价的。从评价维度上显示出的另一个结果是:中国学生在流畅性、灵活性上得分显著高于日本和英国学生;但在独特性上,中日之间无差异,得分均显著低于英国学生。

申教授分析说,“比如一口气说出水的各种用途,说出的用途越多,流畅性就越强;将这些用途进行归类,得出的类别越多,灵活性就越强;你所说的用途越独到,独特性就越强。中国学生为什么在”“流畅性”和“灵活性”上较强?这与我们长期进行的分析性思维训练有关。但独特性却是中国学生的弱项。从这点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想法能不能得到较好的表现?是否鼓励标新立异?很可惜,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无论考试也好,评价也罢,我们的教育更多地是以标准答案为依据,以考试分数论成败,这就抑制了学生独特性思维的发展,使他不敢去标新立异。说明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开放性和对学生的支持性不够。

“既然从测试的5个方面和评价维度上,中外学生的得分有高有低,好像中国学生在总分上还略胜一筹,那么在创造性思维上,到底谁强谁弱呢?”记者急于想知道研究的答案。

申教授的回答出人意料:“虽然得分有高有低,但是我们初步的研究结论是,在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上,中外学生没有差异,不能简单地说谁强谁弱!”

他说“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类型上。外国学生书念不过中国学生,考试也考不过中国学生,但人家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却强于我们;中国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活,但相比外国学生,却少于独有的想象与见解。这种类型的差异不仅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关,从更深的层次上分析,也与我们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节选自中国儿童网2007年11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