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压力下的心理反应
当一个人有长期性事件,或生活中出现突发事件,或者长期烦人的日常琐事时,我们的大脑就会把这种刺激认知为压力,比如自我的要求、安全威胁、别人要求、自尊威胁等,就会出现情绪反应,如紧张、恐怖、抑郁。事实上,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例如,学生事业、运动员参赛,在适度压力下竞争容易出成绩。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如忧虑、焦躁、愤怒、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会使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的状态。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过度的压力会影响智能,压力越大,认知效能越差。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异,这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以及处理压力的能力。
当个体面临压力时会有各种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决定于压力的程度以及个体所处环境。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可分为直接反应与间接反映。直接反应指直接面对引起紧张的刺激时,为了消除刺激源而做出的反应,例如,路遇歹徒或与其搏斗或逃避。间接反映指借助某些物质暂时减轻与压力体验有关的苦恼,例如借酒消愁。
一般而言,轻度的压力会促发或增强一些正向的行为反应,如寻求他人支持,学习处理压力的技巧。但压力过大过久,会引发不良适应的行为反应,如谈话结巴、刻板动作、过度吃食、攻击行为、失眠等。
一个人除了出现心理反应之外,还会有生理反应,如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心脏血管系统、肠胃系统、肌肉等都会有不同的反应。如果一个紧张刺激长时间不消退,那么各种身心疾病就会出现。如高血压、中风、冠心病、溃疡、偏头痛、癌症、过敏症、气喘、风湿性关节炎、背痛、月经失调、睡眠问题、怀孕困难、性功能障碍等,最严重的会导致抑郁症,使一个人结束生命。
在心理学家的眼里,90%的生理疾病就是心病,都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所以,生理疾病可以由心理来解释。如高血压是把外面的压力压到血管去了,哮喘是被压抑的呐喊,荨麻疹是身体体验压力的一种反映。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猩猩被隔离监禁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重复的摇晃、吸吮手指或原地绕圈等刻板行为;把一只动物关在无法逃离的笼子中并给予电击,会引起动物不断吃东西的行为;当两只动物被电击时,电击开始或结束后不久,它们会打起架来。对于工作应激所导致的消极个人后果,特瑞·毕和约翰·牛芒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心理健康症状、生理健康症状和行为症状。具体内容如表4-2所示。
表4-2 工作应激源导致的消极后果
(www.xing528.com)
(续表)
摘自李焰《压力管理实务》,2006
阅读材料4-2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工作中或人生中发生的大灾难会产生极大的压力。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即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枪杀事件、重大伤亡事故(如飞机失事)、地震、洪水、核泄露或者爆炸、攻击、强奸、被作为人质、战争等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患有创伤后心理障碍的人会重复出现焦虑、难以入睡、经常做噩梦,经常回现恐怖场景、注意力无法集中以及回避与他人接触等症状。
心理学研究发现,突发事件中人们心理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冲击期或休克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个体主要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甚至出现意识模糊。其次是防御期或防御退缩期,由于灾害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但不知如何做,会使用否认、退缩和回避手段进行合理化或不适当投射,对解决问题的应对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再次是解决期或适应期,此时能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并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使焦虑减轻、自信心增加、社会功能恢复。最后是危机后期或成长期,多数人经历了灾害危机变得更成熟,在心理和行为上变得较为成熟,获得一定的积极应付技巧,但也有少数人消极应对而出现冲动行为、焦虑、抑郁、分离障碍、进食障碍、酒依赖或药物依赖,甚至自伤、自杀等状况。鉴于上述理论,可依时间先后,将心理应激反应分为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心因性反应、持久心因性反应三个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